春节前,我收到过几个留言:比起主动型基金,你的投资实证和长赢的收益是不是太低了?E大和你的投资理念都很好,但是 12% 左右的年化收益率太低了,不如隔壁很多主动型基金的收益高。
1 个多月过去了,这样的问题和声音没有了。
前两天,支付宝上线了一个功能,统计每一只基金后面,赚钱和赔钱的基民的比例。
我选择了一只非常火的主动型基金的收益统计,见下图。
68% 的基民亏 5% 以上,16.4% 的基民亏 5% 以内,赚钱的呢?只有 15%。
但如果你去看这只基金的收益,其实大幅战胜了沪深 300 指数,近几年的年化收益更是超过了 20%。
这就是这个行业和基民投资的现状:
1)在底层资产上,中国经济和上市公司,创造了相当的财富;
2)优秀的主动型基金经理,还能在指数型基金的基础上创造更多的收益;
3)但是,所有的收益,都在销售环节,或者说基民自己买卖的环节,被扭曲掉了。
就像上面那只基金,看似很高的收益,其实和大多数持有人根本没什么关系。
1
其实呢,问题比上面的这些还要复杂。
经常看我的文章的读者会知道,上面的问题出现在投资者「倒金字塔加仓」的动作上:
简单说,就是基金 1 元的时候买 1 万,1.5 元的时候买 5 万,2 元的时候买了 20 万,结果 2 元跌到 1.7 元,作为基金经理来讲,还是创造了 70% 的收益,但基民自己,则亏损了 10%+。
长赢和有知有行的价值,在于帮助你管理了自己的仓位以及加仓、减仓的节奏和幅度,这样就消除了最大的投资亏损的可能性。
这是从表面的收益下看不见的。
我们继续。
如果这只基金你只在 1 元的时候买了 1 万,后续没有加仓,你确实赚到了 70%,但赚了多少钱呢?7000 元。假设你总的可配置到股市的资产是 30 万,剩下的资金的收益率呢?
长赢和有知有行的价值,在于帮助你理解投资背后的原理,敢于真的把大钱放到股市中来,这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
这是从表面的收益下看不见的。
我们继续。
如果你买了基金,但整天担惊受怕,上班的时候经常打开行情软件查看行情,下班的时候则忙不迭地查看净值和收益。涨的时候觉得买少了,跌的时候恨不得没早点儿清仓,这样的投资对生活而言,实在是太过无趣。
长赢和有知有行的价值,在于帮助你调整好投资的心态,踏踏实实、涨跌都舒服。我经常说,对于投资来说,心态的把握其实比资产配置和买什么基金更重要。
这是从表面的收益下看不见的。
再继续。
我们每个人的投资之路都很长,未来的也还会经历很多个牛市和熊市。即使这次赚到了钱,但如果赚的不明不白,下次怎么办?把已经赚的亏回去?
长赢和有知有行的价值,在于帮助你在长期持有的过程中,慢慢了解投资中最重要的那些事儿,并潜移默化地把这些东西内化在你身上,知识的福利比财富的复利更重要。
这也是从表面的收益下看不见的。
两周前,我写了一篇周报《
收益与体验
》,一个好的产品和策略,背后看不见的东西,比表面能看得到的东西,要多得多。
2
这周,有知有行又迭代了一个版本(0.18.0),我们推出了《有知有行投资第一课》之后,第二个投资知识专辑——《E大干货合集》。
我昨天花了一个晚上,把目前更新的 14 篇文章一口气读了一遍。虽然大多数文字我都读过,但重新看仍然有不少感触。
举几个例子:
怎样做到熊市时尽可能少亏损,同时又能慢慢加满仓位呢?
E大在 2016 年 3 月说:
最佳方式是,通过资产配置,将大量资产配置在稳定产生收益的品种上,根据各种科学与艺术的判断,渐渐将少量资产配置在大概率会继续下跌的,但已经有了价值的权益资产上。
长赢中的现金仓位会不会拖累组合的收益呢?
E大在 2016 年 2 月说:
现金在我手里并不是一个每年只产生 3% 收益的垃圾,它是一种权利,一种真真正正的,大机会的现金选择权。
同时,他还在 2018 年 1 月说:
我要经常的进行预期管理。其实投资这件事分两个层面。第一个叫做交易,第二个叫做心理。有了正确的交易,没有良好的心理,也不可能成功。所以我经常在失败的时候做好更加悲观的预期,防止卖在底部。成功的时候会通过各种方式鼓励,这样才能坚持拿住,不会赚一点就跑失去了真正的大利润。
……
我经常说,我们看到的一个买卖操作,背后是一个人的投资系统和投资理念,而在这之后,则是一个人的人生哲学。
使用一个产品,跟随一个人的策略,比起表面能看到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去了解这些背后的东西。只有你了解了这些,才能看到那些表面看不见的东西,也才能放心地把钱托付给他。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