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和直播风口的方兴未艾,官员“直播带货”跃入大众眼帘,领导干部们也们纷纷走进直播间当起了“网红”,为本地农特产品“代言”。
领导干部直播带货,一方面,拓宽了当地农特产品的销售渠道,助农增收;另一方面有效解决了农民卖货难、疫情期间生意惨淡等问题;同时,这也是当今官员转变思维,主动拥抱新媒体的表现。官员通过直播,服务人民群众,创新又接地气,既履行了本职工作,又展现了亲民的作风。
但是,随着这一趋势而来的,还有一些问题出现。有个别干部把直播代言当成“个人秀”“官员秀”,出现了流量注水、销量造假、大搞摊派等现象,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是没有明确责任和制度,一些领导干部没有对产品的供应商、产品的质量做好严格把关,对产品的认识仅停留在供应商的宣传信息上,对生产、加工、制作等环节和农民销售等情况一概不知,而这些错误最终由消费者买单,有损政府形象,另一方面,有些领导干部随大流的心态仍然存在,为了搭上网络流量的班车,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就盲目加入带货队伍,仅仅为了完成任务或者取得“政绩”,这其实就是一种形式主义。
因此,规范领导干部直播带货行为,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要建立制度,明确责任。各地应结合当地情况建立起直播带货流程的规章制度,明确不同环节的责任,并在过程中加以监管。比如,建立直播带货清单由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审批和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物流运输等全流程合规。二是要开展培训,端正动机。对于直播带货的领导干部,一方面要组织参加网络营销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规范培训,让他们以更加过硬、更专业化的能力产生更良好的效益;另一方面要在培训中端正领导干部的动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防止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借网络之风传播。
最后,更为重要的是,领导干部要以此为契机探索有利于当地经济长远发展的长效机制,通过直播带货发现当地特产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反馈给基层干部、农民和企业,从而更深入探索产品的价值提升之路和产业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