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创客空间,有所了解的人会比较清楚地记得作为创客元年的2015年,当时迎来了创客平台的爆发式涌入。而随着激情退却,2016年各大创客平台因前期准备不足等原因,开始大批量走向死亡。
那么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原本被资本看好的“蓝海市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快速萎缩?离开了租金收入,还有什么是维持创客平台运营的资本?中国创客空间平台缺少的核心竞争力到底是什么?从目前情况尚好的创客空间平台中,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没有灵魂只能是泡沫
近两年来,随着中央政府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催生大量小微企业的办公需求,也进一步推动了大批众创空间的涌入。然而,在资本驱动下,创客空间的发展明显出现了灵魂跟不上脚步的情况。
经过2016年创客空间的大洗牌之后,行业内的核心问题凸显。过度依赖政府补贴,盈利模式单一,以及“散”、“薄”、各自为政等隐疾,让原本一片明朗的坦途开始急转下坡。
2016年10月26日,联合办公空间Mad Space宣布破产倒闭。尽管在此之前,该空间入驻率已达到60%,但没有后续资金支持、也未形成稳定盈利,最终还是连一年也没有挺过去。类似的案例,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还有太多太多。总结来说,创客空间的失败离不开盈利模式的单一,这也是行业内的普遍现象。找不到买单的新资本,只能回归盈利本身,进行砍成本、降规模,一步步进入恶性循环。原本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事情,显然入局者都有点过于心急。如果没有理清运营逻辑,显然都将陆续面临生存问题。
那些年缺少的核心竞争力
以SOHO3Q为例,它的定位不是创业者,而是针对具有灵活办公需求的公司,这是保证租金收益的第一步;其次,SOHO3Q是SOHO中国旗下的联合办公空间品牌。从拿地到装修设计、品牌包装、招租等,有丰富的资源可以调用,同时有丰富的经验可以快速规模化扩张。当然,这也同样是房地产商转型的其他创客空间的共同优势。
作为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的“WeWork”,它的成功经验,并不会因为国情的不同而被否定。WeWork的盈利方式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办公空间租赁的租金费用;二是为会员提供服务的收费。通过提供空间把创业者聚在一起办公,继而从线下到线上,建立起一个创业者社区,这才是WeWork的核心竞争力。办公空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不断扩展,线上平台创业者数量越来越多,构建出规模更大、更加丰富和活跃的社区,这是WeWork在同业中最大的竞争壁垒。
因此,能够拿到较低价格的地产,在设计、装修和日常运营中做好规划,实现最高性价比;能够为创业者提供完善和优质的服务;除了满足创业者的办公需求外,能够让创业者快速成长,帮助解决招聘、法务、财务、营销等问题;高质量的企业和会员在社区内,会带动社区内外服务、交易和合作质量的提升,以上种种才是形成优质社区的根本所在。
其实很简单,其实很自然
很多失败的案例叠加在一起也并不能形成对行业的判决,反而应该让后来者更加以审慎的态度打磨利刃。创客空间市场在国内尚未走向成熟,大众创业的热情也尚未退却,但是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足以让后起之秀在更加清楚态势的情况下,寻找突破口。
其实一切都很简单,“诚”是商业之本,是诚心,亦是诚信。本着一颗平常心,一切都会很自然地水到渠成。这是所有务实成功者可以不断创新之背后。
(文/帆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