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安倍的冬天却来了。日本“森友学园”引发的丑闻在发酵,首相夫妇相继被卷入。因为“地价门”的影响,安倍支持率暴跌到50%以下,还涉嫌对公众说谎。祸不单行,他的心腹——防卫相稻田朋美——也被要求辞职。风雨飘摇之中,经验丰富的安倍选择了自救,方法就是在外交上执行进攻策略,企图以此挽回民意。日方计划在东亚和东南亚进行二战之后最大规模的“秀肌肉”行动——派遣“出云”号直升机航空母舰在敏感海域巡航3个月。“海外探客”认为,安倍选择利用危险的对外行动转移国民注意力和转嫁危机,实际上应了那句古话: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1、日本在东南亚已是孤掌难鸣
由于没有东南亚国家蠢到愿意当“出头鸟”,安倍在周边国家中已经找不到可以共同巡航敏感海域的伙伴。2017年1月份安倍访问菲律宾,砸下89亿美元的投资,也参观了杜特尔特的卧室。可他刚一离开,杜特尔特就爆料“我拒绝了日本的导弹,因为不想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安倍此行还访问了越南,但意味深长的是,越方领导人阮富仲在他来访之前选择访华,在安倍飞机落地的前一天才回国接待。柬埔寨首相洪森则早在2016年夏天就警告日方不要来到自己家里施压。柬方的大义凛然收获了感激。中柬已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而且从旅游业到农产品都受到大国青睐,这里面有多少好处,谁享受谁知道,谁失去谁也知道,譬如东北亚那个以大自居的小国。
马来西亚和泰国不仅仅在经贸上加强与亚洲最大国家进行合作,在军事领域的合作也得到升级。马方早就将看家的重器——苏-30KM战机——交给中方维护和打理,还向中方订购了4艘护卫舰。泰国在经济拮据的情况下,依然拨款朝中方订购先进潜艇,两国还举行空军联合演习。或许洪森的一句话可以代表很多东南亚国家的心声:“我们的繁荣与发展离不开中国!”
当然,本区域内也有异类。印尼方面蠢蠢欲动,佐科放下矛盾与成见向澳大利亚方面建议共同巡航。不过就在10多天前,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已经明确拒绝,而且表示“不会采取任何可能加剧紧张局势的行动”。当然,澳方也不是铁板一块。澳军方依然美军的忠实盟友,澳大利亚外长毕晓普还叫嚣“中国不适合当领导者”。但这无法阻挡澳大利亚这艘孤舰从“拥抱亚洲”前进到“拥抱中国”。尤其在特朗普怒摔特恩布尔电话之后,澳内部出现反思潮,呼吁当局“对美国要有清晰的认识”、“中澳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安倍在1月份那次失败的出访之后,似乎已经意识到自己在东南亚的尴尬处境,因此只能寻找其他助力。
2、日方不得不亲自出马,还拉上3个西方国家
虽然在域内找不到合作者,但以日本人的顽固,当然不可能轻易放弃。没有代理者,日方不得不亲自出马,除了自己赌上老本儿外,还打出了底牌——拉上仅有的几个还怀有“帝国梦”的西方盟友。这其中,以美英法的态度最为积极。
美国其实自不必说。安倍作为“跑腿者”,实际执行的就是美国的旨意。美方的鹰派媒体一直为日本扩军而摇旗呐喊,甚至宣称“日本海军实力位居亚洲第一”。就在不久前美韩军演中,日方也派出军舰凑热闹,摆明了挑事的嘴脸。尤其是如今特朗普的外交团队和政策都没有落地,还需要在前任的基础上滑翔一段时间,因此给了日本暂时主导的机会。探客分析,这里也有美方收缩战线集中力量对付崛起大国的因素,所以狗链需要放长一点。以前需要浪费人力的事,现在由于相对实力的缩减,因此要交给跟班一些任务。而这也符合日方“重归正常国家”的战略利益,因此能够一拍即合。
在奥巴马任期的尾声,英国在嘲笑声中也提出要“重返亚洲”。就在2016年12月,英方宣称其正在日本访问的“台风”战机要飞越敏感海域,还要在2020年派遣新航母到西太平洋巡航。不过日不落帝国“眼大肚子小”的姿态连美方都看不下去,出面劝其“省省吧”。毕竟,英国在亚洲唯一的一点驻军还要靠文莱苏丹埋单。而就在3月13日,美国代理助理国务卿苏珊-桑顿正式宣布奥巴马版本的“重返亚太战略”寿终正寝。
当然,如今英国依然有世界上最精锐的军事力量之一,其重返亚洲的目的就是证明昔日帝国依然有“全球部署”的能力,从而增强继续占领马岛的底气。既然阿根廷一直能够从亚洲最大国家获得支持,那么英国就认为在敏感海域插一腿还是有必要的。探客认为,不要再提什么“中英黄金时代”。从根本利益上看,英国与美日才一直处于“黄金时代”。
又一个进入安倍彀中的是法国。2016年日法双方加强了“2+2机制”,而在昨天(3月21日),安倍在爱丽舍宫又取得一个胜利:法国同意在4月派遣海军训练舰队访日。这个阴险的计划包括穿越敏感海域,前往西太平洋与日美英共同展开4国联合演习。当然,法方可能认为这种低烈度的主动挑衅不会引起太大反应,力挺日方立场和支持日本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不过是个空头支票,但实际结果已经被安倍利用,成为其“外交成就”之一。安倍兴奋地用“意义极为深远”评价4个国家这次共同行动,可见其志得意满的心情。一双筷子可能被轻易折弯,而四双筷子绑在一起呢?这种毒辣的手段,考验的是新兴大国的定力与策略。
3、安倍此举意在摆脱丑闻影响,不过凶多吉少
实际上,安倍遭遇这次丑闻的深层次原因或许就是“太栈恋权位”。每一任首相能够掌权的时间,实际上都是经过预先分配。美方有“册封”的权力,而推选谁,都是日本政治门阀之间进行博弈和交易的结果。安倍想连任3届自民党总裁,想成为日本历史上任职时间最长的首相,无疑挡了很多人的前进之路。丑闻的背后,不可能没有推手。一个幼儿园侵占5000多万人民币的公共利益,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就看背后的势力如何炒作与扩散。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只能说安倍没有摆平内部的利益分割,不同派别之间产生了严重的分歧,因此最后撕破脸。祸起萧墙,大率如此。
当然,自信的安倍选择了强硬的解决方法。不只是拉着西方盟友继续挑衅亚洲大国,玩危险的“胆小鬼游戏”,他还计划在4月下旬访俄并与普京会谈,继续寻找解决领土争端的路径,尽管俄方根本不承认有争端。俄日双方还敲定了开展海上事故搜救联合演习的事宜。总之,外交活动的目的就是让国民觉得政府争了气、让国民觉得有希望,至于最后的结果往往没人注意。只要日本国民看到安倍敢于硬碰硬,敢于拿着长矛冲向风车,就会营造悲情色彩,从而保证选票。而能不能解决问题,则只是副产品而已。
事实上,安倍在不断提升日本国民的期望值,泡沫越胀越大,而危机的脚步也越来越近。不过,只要能保住首相宝座,能够维持本集团的既得利益,谁还会在乎明天的事?追求今日的威风与得意,才是安倍首要考虑的问题。即使惹怒了强敌,跑得最快的还能是谁?
微信上看不到的,中华军事App上都有!如何获得?点击阅读原文,打开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