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小铁馆
每天一个原创健身视频,做您身边的私教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练瑜伽  ·  崩塌了……果然还是轮到她了 ·  7 小时前  
大树乡谈  ·  闲聊三五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小铁馆

到底怎么练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小铁馆  · 公众号  · 健身  · 2018-10-23 23:31

正文

作为万千健身爱好者中的一员,我们的目标往往都通往类似的方向,那就是希望获得更好的身材,更佳的运动表现。 而为了实现这一点,很多人想到的就是我一定要更加的努力,只有付出更多才能收获更多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全世界各地都有那些愿意长时间泡在健身房,不断拼命去进行一组有一组训练的训练者,然而这样人人以为会更好的做法,其实并不一定会产生作用。

的确,训练量是帮助我们进步的最核心因素,我们也确实需要付出很多才能得到好的结果, 比如今天刷屏的鹿神,就是一个最大最鼓舞人心的例子,功夫不负有心人必须要说句恭喜! 但是这里的努力不只有大家以为的拼命训练这一点,不只有努力练更多练到受不了就行了, 还有方法,还有调整记录跟背后的科学在里面。

图源于网络


尤其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毕竟我们就只有这么多的时间精力,我们就只有那么多的肌肉增长空间,而且还需要去担心过度训练或恢复不足的问题。那么对于我们大部分训练者,一个非常关键关键的问题是训练量的大小, 到底每次训练,到底每个肌肉群该练多少,才是最佳选择?


这个最佳很难拿出真的适用于每个人的准确答案 ,如果无论如何你都想追求这么一个绝对数字上的最佳,那么很抱歉,我觉得你可能还需要进行很多的学习才能懂得健身,这不只是知识面的问题,更是思考问题能不能抓住本质的问题。不过即便我们达不到一个绝对的答案,今天我们还是尽量去更好的找到一个参考值,会拿出几个实验让你对训练量的选择有更清晰的认识。

训练量有多重要?

首先训练量的意义不言自明,按照我们一直强调的渐进超负荷原则, 不过其实还是有一部分派系的训练风格并不追逐很高的训练量,像多里安耶茨训练就不会安排很多正式组,但是却会追求在大部分的正式组达到完全的力竭,包括一些力量倾向的训练计划,也是这样,并不一定会有太多的组数。

但从肌肉增长的角度来说,有研究表明,对于大部分普通训练者,更高的训练量似乎能带来更多的肌肉增长。


Dr.schoenfeld's找实验者进行了超过6周的实验,让一部分受试者,每周每个肌群做的正式组训练少于9组,另一部分则多于9组,而结果发现少于9组的受试者获得了5.8%的肌肉增长,而多于9组的受试者则获得了8.2%的肌肉增长。


这个实验结果显示, 更高训练量的组别能够获得比更少训练量组别,平均多2.4%的肌肉增长。


这实验也同时说明了一点我们其实都知道的,那就是 往往只要你训练了,你总会看到结果(少于9组的训练者依旧获得了一定的肌肉增长,只是没那么多而已) ,虽然不够合理,可你的训练方式并不一定是无效的,但是,我们是希望能够找到最最适合我们,能够带来尽可能更好结果的方式,这才是一个理性人应该去追求的,利益最大化。

但训练量是越大越好的吗?


想获得更好的训练结果的人往往会倾向于使用更大的训练量去训练 ,生怕不能更快获得结果,但可惜的是,往往事与愿违, 越努力却越不幸运 ,因为当你的训练量超过了最佳的那个区间,不单投入产出比会迅速下降,还有可能起到反作用,拿出第二个实验来让大家了解一下, 或许你做的那些单关节动作,那些多投入的训练量,并没有那么值得。

第二个实验是有研究找了两组训练者,A组让他们去做高位下拉跟卧推,另外一组B组在做同样训练量高位下拉跟卧推的基础上,再加上二头弯举,然后在10周后去测量他们的手臂肌肉量的区别。


他们找的受试者都是新手,也就是在相较而言能够获得最快最多肌肉增长的阶段去接受了这个实验,这样我们可以看到更明显的实验差别。 而在实验结束后,只做了高位下拉跟卧推的训练者,获得了6.5%的二头肌肉增长,而加练了二头弯举的训练者,获得了7%的二头肌肉增长。

可能这0.5%在数据层面是挺明显的,但是如果真的在你臂围(注意研究说的是二头肌肉的增长,这边用了整个手臂, 实际的数值差异会更小 )的基础上去进行计算,这就是从30cm变到31.95cm跟32.1cm之间的区别, 而且再考虑到这是10周情况下新手所得到的差别(新手的变化是最明显的) ,那么我们确实可以说加练的二头孤立训练动作 并没有带来人们通常以为的效果 。之所以会这样,可能是因为我们之前所提到过的在一定时间内肌肉增长是有限的, 越接近增长上限获得更多增长的难度显然越高。


另外一点是,人们一般都会认为像高位下拉这样主要训练背部的动作,二头即使有所参与,也不太会带来明显的刺激。但实验结果显然并不这么认为,而 如果把高位下拉换成反握引体这样二头参与更多的复合动作,那么还可能带来更多的二头增长。

当然这个实验结果本身有着很多局限性,它只针对新手,并不能反应更高级训练者的情况,而且实际训练跟恢复的变量也要多得多。但从侧面似乎也验证了,在安排好复合动作训练,在你已经有了一定训练量的情况下, 你多做的那些单关节动作,多加的那一些训练量,似乎真的起不了多少可以称作是明显的作用。

我更建议的做法以及原因

在我的训练哲学里每次更少一些的训练量,但是用更高的训练频率,可以让你获得相对更好的训练效果, Wernbom & Krieger做的研究给出的最佳训练量建议也符合我认同的这点,那就是每个肌肉群,每周训练2-3次,每次4-6组,40-70次的训练次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