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掌上武大
武大新媒体,武汉大学自强Studio“掌上武大”官方帐号,每天及时为您提供最新鲜的资讯大餐,天气、通知、讲座、活动一网打尽。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武汉大学  ·  本命年!武大也属蛇 ·  昨天  
武汉大学  ·  最后一波!错过等一年 ·  5 天前  
武汉大学  ·  这招绝了!春节没边界感提问回怼指南→ ·  6 天前  
武汉大学学生会  ·  春节“顶流”AI大战,请你pick one!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掌上武大

20强专访 | 博士镇长团:青春作伴好还“乡”

掌上武大  · 公众号  · 大学校园  · 2019-05-11 23:33

正文

博士镇长团 ,来自研究生工作部推荐的学生团队。 2018年6月-12月,武汉大学首届博士镇长团成员吴汉勋、胡姜、段永杰、李秋成、葛孟钰分别到湖北省京山市和十堰市张湾区的五个乡镇挂职副镇长,全面参与当地工作,并包联贫困村。成员们全面参与精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涌现出“摩托镇长”等一系列动人事迹,获得了校地双方的高度认可,同时,在校内各院系开展以挂职经历为主要内容宣讲活动十余次,获得广泛回馈,先后受到光明日报、新华社每日电讯、武汉大学新闻网等媒体采访报道。



十二点半,距离公务员的正常下班时间五点半已经过去了七个小时。七个小时里,胡姜、段永杰开完了大大小小的会,整理着会议记录;这一天里,吴汉勋、李秋成处理着各种琐碎的基层事务,走访了不少的村落,慰问贫困户、解决群众纠纷、调研农业经济作物公司、与返乡创业请青年洽谈; 60多天,从八月中旬到十月中旬,葛孟钰没有放过一天假,准备着湖北省扶贫考核组考核的各项工作……半年多,从博士生到基层镇长,博士镇长团的五位成员带着内心的家国情怀和担当精神投身到了最广袤的乡村大地上。


缘起


2018年,武汉大学党委研究工作部开展了首届 “武汉大学博士镇长团计划” ,遴选优秀博士研究生赴湖北省基层乡镇开展为期半年的挂职锻炼。经过个人申请,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汉勋、新闻与传播学院段永杰、经济与管理学院胡姜、经济与管理学院李秋成和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葛孟钰5名博士研究生通过了研工部 会同市(县、区)组织部门的联合选拔,赴荆门市京山市、十堰市张湾区开展挂职锻炼。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个博士生,一定要有 底层意识和人文关怀 。中国有八亿农民,你不了解农民、农村问题,可以说你不了解这个社会。” “底层意识、人文关怀”,段永杰的八个字,流露着他参与博士镇长团的初衷。“博士镇长团计划”提供了一个契机,让五位博士能够真正地去接触一线乡村而不再是以一个社会观察者的身份去看待乡村。


因为 “博士镇长团”,五名有着不同学科背景的博士研究生怀揣着同样的热情,带着对“博士镇长团”的不同定义,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


缘聚


转变的是身份,不变的是初心。 五位博士带着丰富的学识,融入乡土间,开始践行着自己的理想。为了更好地深入每家每户开展工作,初入新市镇的段永杰便购买了摩托车,第一个月他便将全镇 20个村的基本情况摸索清楚。村民们有时打趣他是“摩托土博士镇长”。怀着本身对于乡村传播的兴趣以及田野调查的想法,他乐于去各个镇或临县考察,学习新农村的典型乡村建设和产业振兴方法。在调研的基础上,他有针对性地探索共赢模式,推进产业培育。段永杰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灵活地将“互联网+”思维融入进乡村工作中来,以“扶智”带动“扶贫”。

图为:“摩托土博士镇长”段永杰

近三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人大报告、县志、各种规定 ……为了全方位地了解当地最真实的情况,吴汉勋将相关资料都提前翻阅了数遍,并将所思考的问题一一列举分类,。只有充分了解镇情镇貌、民情社情,才能更好地展开工作。或许,那时的吴汉勋不会想到,此后的每一天他都忙得如同一位灭火员:推广农业经济作物、村民房屋垮塌纠纷、关停污染水体的养殖场、阻止村民燃烧秸秆、企业安全生产检查等等都要他去处理。虽然每天处理的事务很琐碎,却真实地触碰着农村的脉搏。

图为:吴汉勋在三里村走访

曾走遍欧美,在参加 “博士镇长团”计划之前,还在英国留学的李秋成初到工作地点柏林镇时,心里产生了些许落差:镇上的村庄分散在大山深处,用另一位成员葛孟钰的话来说就是“所有的村子都被埋在了山里”,通过崎岖的山路勉强相连,住在更偏远的散户需要在泥路上跋涉很久才能到达。留学海归的“洋博士”李秋成走过了繁华的都市,但当其真正深入基层工作时却感叹着:“于是我们只能像个小学生一样,袒露着自己知识的空白去向书记向基层工作人员不停地求教。不过这些都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真正学会与人打交道、处理人情世故的摸索过程。”

图为:2018年12月份李秋成于十堰市郧西县拜访先进扶贫人物魏登殿同志

半年的挂职时间很短暂,如何才能最大程度地做出贡献,实现 “博士镇长团计划”的真正价值和意义?五位成员们结合自我的特长和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寻求着“脱贫”的新路径。


葛孟钰是团队中唯一的工科生,工作的十堰市张湾区方滩乡是重点贫困乡,贫困发生率 65%,这里没有快递、没有超市、没有菜场,甚至连自来水都没有。他发挥“理工男”的技术特长,让乡镇日常管理和扶贫工作走上科技“加持”的快车道。他利用Matlab等编程工具,极大地提高了数据报表整合工作的效率和准确度;他利用长时间序列遥感数卫星数据和当地经济数据,研究了1990年至2015年方滩乡的土地利用覆盖情况和驱动力因素,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对土地利用情况分类,形成调研报告,为土地利用规划提供决策 支持。囿于技术、数据获取的不便利,某些建议未被完全地实施采纳。但对于葛孟钰来说,能够提供一些更加新颖的想法,为基层注入更加先进的血液或许也是成功的方向之一。

图为:葛孟钰组织基层换届选举

胡姜出生在十堰、成长在十堰,这次入团他选择回乡贡献。 2018年7月他以新的身份走进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扶贫攻坚战是他工作的主战场,他工作的黄龙镇制定了 “2018年实现全镇脱贫摘帽”的工作目标。 经过努力,扶贫工作中土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移民搬迁、生态搬迁等工作成效显著,脱贫任务在他挂职期满时也圆满完成。同时胡姜与张湾博士镇长团的其他两位成员采取 “交叉走访调查”的形式,统筹扶贫信息,结合专业知识,完成了一份体现张湾区扶贫特色的调研报告。

图为:胡姜走进舒家村一组,了解村民生活现状和收入情况

马克思主义学院吴汉勋除关注基层党建工作和选举换届工作外,他还邀请京山籍青年返乡创业,在京瑞物流园设立了农电商平台 “羊踏菜园”,并不断扩大规模,在此基础上组织的农电商技能培训覆盖100余户农民家庭。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博士镇长团的每位成员运用自己切实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实践,为脱贫工作贡献着力所能及的力量。

缘惜


短短半年的挂职经历、村民们朴实的关切、掏心窝的信任、心与心的沟通 ……种种这些都成了五位成员们难忘的回忆。


在方滩乡任职期间,葛孟钰强推 “厕所革命”,在排查期间发现地方政府没有把一户人家纳入居民厕所改造补贴范围内。通过了解后,发现这户人家属于可纳入和不纳入之间的模糊地带,但仍有获得补助的希望。2000元的补助,对于重度贫困县的方滩乡,相当于1/3的年人均纯收入。在和上级进行沟通后,全乡共补进三四十 户。当葛孟钰再去那户人家时,老奶奶把他领进了门,为他倒了杯热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