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电影生活在一起第
353
天
2017
年
11
月
20
日星期一
片名: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
Les amours d'Astrée et de Céladon (2007)
,埃里克·侯麦
广东梅县,宾馆
回到大约
150
天前的第
30
周,名为
“侯麦的故事”
,加上再之前所写的《
慕德家的一夜
》,一共写了
8
部。《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是侯麦的遗作。
我曾在《
Day 206
在爱情的困境中寻找同类
》里曾经提到过本片:
侯麦在人生最后的时刻,拍出了《阿丝特蕾与塞拉东的爱情》,纯净得实在不像是
21
世纪的电影。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部电影回到了侯麦三大系列(“六个道德故事”、“喜剧与谚语”、“四季的故事”)时的剧作手法,描写“拥有之前”的欲望发酵的过程。这部电影以《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之名流传,其实这其中的两个主角只是两位五世纪时候的牧羊人。不过这个“错译”留给人的印象、倒与看完这部作品之后的感觉有些相近:影片真的犹如一幅描绘神话的油画。侯麦以这部电影结束自己的导演生涯,恰如其分。当我听闻他去世的消息时,就浮现他站在一片遥远的草原上给穿着五世纪衣装的演员们排练的场景,我想象“一个教授模样的人和他身边年轻的女人拿着小摄像机”。
我在《外滩画报》的一篇文章里找到了一些介绍(文:王谟龑),到是非常符合我之前对拍片现场的想象。
“《大师》一片为保持导演的自由创作,没有使用“伪纪录片”式的拍法,也隐去了人物的原名,比如侯麦变身主人公塞德里克·侯维(
C
é
dric Rov
è
re
),但是对《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一片拍摄过程的再现还是精准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片场:中低成本,一个非常精简的拍摄团队,八个工作人员就包揽了全部技术工作,使用两架
16
毫米摄影机拍摄,绝大部分镜头都在室外取景,坚持使用自然光拍摄。侯麦的电影拍摄方法乍看上去是那么“老派”:所有的演员围坐一圈排练台词,像极了一个戏剧研讨会;在
35
毫米胶片拍摄已经逐渐“不敌”数码拍摄的情况下,竟然启用了
16
毫米双机拍摄——无论是美学上的需要还是成本上的考虑,都够特别的。”
我在旅馆里重看这部作品时,视频文件的画质不好。在我印象当中,初看这部影片时,是被它纯粹的美所惊的。据说在《大师》中,他告诉年轻演员“不要低估美”。
《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的剧情来自
17
世纪法国小说家于尔菲(
Honore d' Urf
é)的《阿丝特蕾》(
L'Astr
é
e
)。根据以往学者对“(文学)改编者”侯麦的研究,他是一位拒绝改造人物与情境的编导,相信这部影片也只是“借助空间与话语进行的、有选择的搬迁”而已。又如同影片开头的字卡所言,这是“以
17
世纪的眼光去看
5
世纪的牧羊人”。
这种处理方式的一个后果距离现代观众很遥远:影片呈现一种“矫揉造作”的戏剧风格;对话和旁白都极为文学体——演员所有台词都被要求古代法语念出;场景只有森林、草原与古堡,包括简易的神庙,显得非常单调;侯麦关于爱与忠贞的讨论,在现代题材中所具有的谐谑的微妙,搬到中世纪就有迂腐之感。
当我这回重看,从油画般的田园诗意中走出来。就发现这是一部:仅限“观看”,而非“进入”的作品。促使我们对“阿丝特蕾与塞拉东的爱情”进行思辨式的思考。同时
侯麦拒绝用现代语言来拍摄,以避免“使影片显得粗俗和琐碎”。实际上,这部影片的外观有着一种仿佛不属于当下时代的纯净与朴素。
影片开始于阿丝特蕾对塞拉东的爱情产生了误解,无法辩解的塞拉东只有投河明志;被救起后又因为对方不愿再见的誓言,塞拉东进行了自我放逐;而阿丝特蕾则沉浸在悲伤中。影片的后半段写塞拉东如何在祭司的帮助下,男扮女装见到了阿丝特蕾,最终俩人重归于好。
这部电影的男女人物俊美如神,用俗话说“就好像画里走出来的一样”,衣着的质朴与简洁也遮掩不了他们的一丝美感。但是,当他们展现自我的性格时,热爱侯麦的影迷,会觉得又和他从前电影里的男女做了一次重逢。面对爱情时的执拗、犹豫、天真,以及非常可爱的愚笨,都那么熟悉。
当然,他们一如既往的热爱表白与思辨,讨论着爱情的真谛,在爱情面前究竟应该享乐还是坚贞。同时也用对两幅绘画的介绍,告诉角色和观众:“爱情是不能存在怀疑之中的。”
影片的结尾令人想起侯麦以往的电影,《绿光》、《秋天的故事》、《女朋友的男朋友》等等,在一声喜悦的呼唤中结束了长时间的苦闷、悲伤与担忧。小说家出身的侯麦曾在《克莱尔之膝》里借助一位女小说家的口说“在你结婚前,遇到一位女学生,和她上了床,这样不见得就是一段好故事;但如果你不上,则会是个好故事。”——因为“拥有过后只有欲望”。
《阿丝特蕾与塞拉东的爱情》则描写的是“拥有之前”的欲望发酵(或者说压抑)的过程。所以有人形容这部电影似葡萄美酒,能让人微醺,酒味最浓时大概就是男扮女装的塞拉东与阿丝特蕾亲昵拥吻的一刻——侯麦对肉体的魅力与诱惑亦没有半分回避(同时又涉及了同性之爱、易装癖好等话题)。
最让我感到有趣的是,影片中塞拉东的兄长强调在爱情中,“爱”与“被爱”的辩证关系:它们相互角力,看谁的爱更伟大,但又分享着彼此的力量,往同一个方向使劲。而在这部影片中,塞拉东的爱更着重于“被爱”,他在好几个女性的爱中选择了阿丝特蕾的,然后“等待”对方的召唤。这似乎也是侯麦人物面对爱情时的一致态度与命运:只要你坚信,爱情就会来到。
或者说,爱是命运中唯一的神。
第50、51周 新世纪最动人的14部电影
儿子的房间
La stanza del figlio (2001)
,南尼·莫瑞提
爱
Amour (2012)
,迈克尔·哈内克
夏日时光
L'heure d'été (2008)
,奥利维耶·阿萨亚斯
步履不停
Still Walking (2008)
,是枝裕和
醉乡民谣
Inside Llewyn Davis (2013)
,乔尔·科恩
/
伊桑·科恩
这时对,那时错
Right Now, Wrong Then (2015)
,洪尚秀
综合症与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