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文明宁夏
传播文明,引领风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文明宁夏

红四军送给李尚发的一罐食盐 | 云鉴馆藏

文明宁夏  · 公众号  ·  · 2025-04-11 19:2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是弘扬革命传统和革命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的生动教材。中国文明网“文明之声·云鉴馆藏”专栏邀您走进各地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等红色主题场馆,一起“打卡”红色地标,“云鉴”红色馆藏,汲取奋进力量。今天为您介绍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馆藏文物——1928年红四军送给李尚发的一罐食盐。



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

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展柜里,一口棕褐色陶罐静默伫立。它鼓腹曲颈,器身装饰着简朴的横向绳纹,罐内填满了食盐。

井冈山斗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在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实行频繁军事进攻的同时,还采取了严密而残酷的经济封锁,断绝了根据地的各种经济来源。军民的生活异常艰苦,根据地出产的木材、茶叶、茶油等土特产品运不出去,许多生活必需品如食盐、布匹、药品等不能从白区输入,基本生活品十分缺乏。根据地物价变得十分昂贵,在军事根据地的中心茨坪和大小五井一带,一块银元只能买4斤猪肉或10来斤蔬菜,食盐则只能买4两。

食盐,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也是必不可少的东西,而在井冈山斗争时期,它却成为最缺乏的物资。随着敌人经济封锁的一天天加剧,食盐的供应越来越紧张,价格也越来越昂贵。有时,红军在打仗时也能缴获到一点食盐,但只留下一部分作为军需品,其余的都分给了与红军患难与共的群众。

有一次,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主席李尚发家里也分到了一小罐食盐,但他一直不舍得吃。后来,为了避免盐蒸发,他又用油纸把这罐食盐包好,小心地埋在屋后菜园里的梨树下。在第三次反“会剿”时,李尚发把这罐食盐带在身边,在深山里坚持战斗。在最艰难的岁月里,家人几次提议把这罐食盐拿出来食用,但李尚发就是不同意,他要守着这罐食盐,等到红军回来。

如今,这个棕色的小陶罐,仍然装满了井冈山斗争时期的食盐,它成为井冈山斗争时期军民同命运、共患难的历史见证。


来源:中国文明网

图片
宁夏各地广泛开展殡葬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活动

利通区金花园社区:20年百家宴将1.3万人聚成“一家人”

青铜峡市举办“巾帼育梦 树立家教新风尚”主题活动


图片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吧

图片

点个赞再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