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艾迪康发布半年报,净利润
竟然
超过了金域、迪安!
2024年,是ICL行业远离2023年、前几年Covid影响的调整年和过渡年。
艾迪康的财报里,说了这样一句大实话。
Covid检测造成行业许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增加当地政府和卫生局以及整个医院客户群的预算压力。
在这段大实话的背景下,开源节流成为每家公司的头等大事。
开源节流,开源多难呀,可节流好像也不容易。
港股上市的艾迪康多少还是沾上了发(zi)达(ben)地(zhu)区(yi)的风气,在节流这件事上,颇有门路。
更新一下最新关键数据:
1、全国35家自营实验室;
2、20家通过ISO15189认可的实验室。
3、已开展超过4000项检测项目,包括1700多种普检和2300多种特检项目。
财报经营数据:
1、基础收入(应该是指排除新冠检测的影响)同比增长超过10%。
2、上半年营收14.66亿元,同比下降10.9%。
3、毛利由2023年上半年的7.17亿元,减少21.9%至2024年同期的5.60亿元,毛利率超38%,这一水平应该是第一梯队里最佳,没有之一。
4、经调整后净利润为1.08亿,同比下降9%。无论是净利润总额,还是下降幅度,这一水平也是第一梯队的佼佼者。
共建和特检,双轮驱动增长
在特检业务领域,公司感染项目收入同比增长38%,而肿瘤项目更是实现了57%的同比增长,彰显了公司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和技术实力。
自2020年以来,公司特检业务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
2020年H1至2024年H1的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8.6%
,充分证明了其业务模式的可持续性和成长性。
与此同时,共建业务也成为推动艾迪康增长的重要引擎。
该领域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4%,签约项目数更是实现了288%的同比增长
,这一数据不仅反映了市场对艾迪康共建模式的广泛认可,也预示着未来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合作机会。
艰难环境下的成本控制
说明:以下每一句话,可能都是一把辛酸泪,这口锅谁背?
1、生产成本控制
(1)公司实现90%以上的物资统一采购。
(2)与2023年同期相比进一步降低了8%的试剂采购成本。
(3)降低了12%的试剂损耗,
(4)实现物流费用9%的下降。
2、生产人效比提升
与2023年同期相比,在实验室管理上也实现了人效进一步提升超过10%,优化了资源配置和人员调度。
3、销售及营销成本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销售及营销成本开支为2.02亿元,同比去年减少了13.6%。主要是员工成本和差旅费减少所致。
4、管理成本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行政开支为1.08亿元,同比去年减少了21.3%。主要是由于上半年进行的组织架构优化,导致员工成本的下降以及2024年上半年亿股份为基础的付款开支较去年同期减少。
看完上半年所有ICL相关上市公司的报表,只能用两个字形容:
绞杀。
ICL行业已经让从业者都感觉很难了,可是看看别处:
北京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北京限额以上(年营收1000万以上)餐饮企业利润总额1.8亿元,利润同比下降了88.8%,利润率低至0.37%。
上海则更惨,规模以上住宿和餐饮企业上半年亏损了7.7亿,北京至少还赚了1.8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