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政经社
政策前沿 财经动态 思想社群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政经社

请收藏!台北的细节

政经社  · 公众号  ·  · 2019-10-28 12:16

正文

题图摄于台北捷运,2019年10月

(本文多图多文字,完整清单列表在最后)




就像世界上其他很多城市一样,台北也有一些所谓的必去景点,台北故宫当然尤其值得去,中正纪念堂、阳明山、士林官邸等倒也从未令人失望。 只是在台北如果只是跑跑景点吃吃夜市,那未免也太可惜。


台湾文化包含中华文化、日本文化、客家文化和西方文化,又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叠加了额外的社会风貌。 它是独特的,但如果只把独特仅仅归纳到1949年所造成的分裂上,那么理解它的视角就会因为偏差而远离真实。


台湾是文化上和我们最亲近的地方,甚至超过香港和澳门。 对共同历史的经历,类似的文化背景,相同的语言和文字……这让台北这座城市在一定程度上提供了一种文化侧面——理解我们自己所处社会的侧面。


所以从旅行的角度我们可以说,在台北只逛景点当然是浪费的,因为 这是全世界所有城市中,对我们来讲理解成本最低的城市,我们得以窥见在相对宽松的社会环境下下,中文世界所能构成的城市文化样貌。


1. 适当相信城市本身


这次在台北停留的五天,我们没有制定任何计划,除了长时间在酒店休息打游戏之外,剩下的都是漫无目的地闲逛。


去过的和看到地图感兴趣但还没来得及去的,基本都在这张地图上。


如果一定要事后诸葛式进行总结,台北大概被我们逛出三个圈,分别是西门町、永康街和诚品敦南店附近的广阔街区。


但这个总结其实不太对,我觉得在台北最大的一条秘诀其实是, 不要刻意参考攻略,更不要过于在意网红店,适当相信城市本身。


过去我想到台湾,常常会想到一个不常见的成语“每下愈况”。 巧合的是这次在一家名为BovenCafe的杂志图书馆里读到《the Big Issue》10月刊,里面恰好也有作者写到了一样的意思:


庄子曾说: 每下愈况。

讲的是,古时若你要买一头猪,就得去踩踩他的身体看看是否肥美,越往下踩,捏捏猪脚肥不肥,便知一二。 换在今日,东京丰州市场里全世界最大的黑鲔鱼拍卖场,一字排开的鲔鱼都在鱼尾处被锯断,行家们从鱼尾断面处捏一小块,即可判断黑鲔鱼的油脂分布。 于是评断一间餐厅的好坏,可从厕所以及后门的垃圾堆来窥视,而一个人的心念质地,通常也可从酒品、牌品,以及开车被摩擦爆出的粗口来“每下愈况”一番。

因此,要描绘这国家未来真正的样貌,恐怕不是再盖座109层台湾塔来与天争高,而是看那些四十年以上的老房怎么被处置; 国之味谱,不是看新晋米其林三星餐厅的主厨手腕,而是看国小的营养午餐是否美味且真正符合新的营养概念; 审视创作之国力也许不在三金盛典,恐怕是在网路迷因及抖音。 而赢了世界冠军举国欢腾,那爱与自信的状态没什么好赞颂,要看看立场不同的人民,那渗入基因的恨与对立,最后怎么化解。

每下愈况,事实永远不显于高大上。


某种意义上,和大陆的城市相比,台北以及更多的台湾城市很容易显示出老小破旧,少有可以媲美大陆商场的巨型商圈。


但当我说“适当相信城市本身”的时候,我指的是相信它在细节中展示出的,普适性的对人类尊严的尊重。


⬆️杂志上的展览广告: 贫穷人的台北。


⬆️华山文创园里为一棵树让出位置的护栏。


⬆️在运动中心购买两个小时的健身时间,会额外多给10分钟做为准备时间。


⬆️地铁站女厕隔间内的防骚扰小贴士。


⬆️台湾博物馆里的原住民文化展,开始和结尾都有这样的告知文字。


⬆️学生上课时间段内可以对角线过马路。


⬆️只要满足携带条件,高铁上可以携带宠物。


我当然不是在表达台湾什么都好,但是如果人类尊严能够在这里得到普适性的被尊重,那么这至少意味着,在这里旅行的时候,把自己交给城市而不是攻略,去街头巷尾体会细节而不是在网红店排队,相比之下也许更能获得贴近于真实的体验。


在途中路过因为周杰伦而名声大噪的machimachi,排队的队伍几乎延伸到街尾。


令人欣慰的是,如果通过GoogleMap查看machimachi的评价,会看到很多本地人对其口感的下降感到失望。 于是仿佛什么也没错过一样,我们怀着一种幸灾乐祸的不健康心态离开。


在听说我还没吃过鼎泰丰之后,当地朋友和我约在这家台湾老字号吃饭。 鼎泰丰发源起家的总店人满为患,我们为此付出了此行唯一一次排队,近两个小时。


但就像我们熟悉的全聚德一样,名气太大的老字号总是有这样的问题,为了顾全最平均的口味和出品效率,对极致美食的追求自然就在时间的消磨中消失了。



按图索骥常有挫败。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我们此行喝到最棒的一杯拿铁,是一家地图上都不显眼的咖啡馆 (如固咖啡,地址见最后) 吃完午饭走出来的十步开外,门面低调毫不显眼,但如果细看,则会发现门口挂着咖啡师每年获得的奖项。


我们出于休息的目的走进去,人不多,安静且低调。 进到最里面有个小小的天井,满是绿植。


拿铁真是太好喝了,不爱喝咖啡的twr甚至对此念念不忘。


2. 不止珍奶和三杯鸡


我和twr之间有长期的饮食矛盾,他不怎么吃辣,而我对台式菜品不太感兴趣。 度小月桃园眷村等对我来说,在任何时间都算不上“爱吃”,即使之前已经在台湾吃过很多美食,但饮食偏好并未因此发生任何改变。


这次大快朵颐五天之后却仿佛是开窍了,从国庆回来至今两周多的时间,吃的最多的东西是桃园眷村和鲜芋仙——尽管在twr口中,他们的味道很一般,但好在出品稳定,足够一饱口腹之欲。


不好说这个“开窍”的过程是如何达到的,也许是有twr在旁边做决策参考,也许只是因为年龄差异导致对美食接纳度的不同,但无论如何,深入探索夜市都是一个重要手段。


我们在第二天的晚上留着肚子准备去夜市吃晚餐,策略是永远只点一份两个人分食,以便吃到更多种类; 目标是吃够九宫格。


我们选择了离酒店相对最近的宁夏夜市 (地址和每一家具体名称见最后) 去之前大概上网了解了一下宁夏夜市有几家广受好评的店面和摊位,从中排除了那些需要在门口排队的,吃了剩下的,分别是:


1 台湾臭豆腐,也称为麻辣豆腐 (惊艳)

2 鸡饭+卤白菜 (惊艳)

3 蚝仔煎 (超级惊艳)

4 鱿鱼羹 (小店面味道一般,twr说比这好吃的一大堆)

5 胡椒饼 (随便买的味道一般)

6 饭团 (想吃的那家没出摊,随便买了别家,一般)

7 豆花 (超级超级惊艳,整个行程里最惊艳的一碗食物)

8 木瓜 (台湾热带水果平均水平)

9 椰奶 (不如后来买的其他椰奶)


总体上吃得非常满意,因为吃到了非常好吃的豆花 (豆花庄,最后清单有) 和蚝仔煎 (赖记) ,鸡饭 (蔡记) 和臭豆腐 (不知名) 也很出色。


尤其是豆花,后来我们在其他很多地方也吃了好吃的豆花 (二吉轩豆乳,地址见最后) ,但都没有这一家的豆花清爽。 实在印象深刻,导致我回来至今每天都点鲜芋仙的豆花充饥。


在其他一些空闲的时候,我们在街头随便买了大肠包小肠 (小吃摊) 、刈包和萝卜鱼丸汤 (友町冰室,地址见最后) 等小吃; 在地图随便找的店里吃了牛肉面 (牛店牛肉面,地址见最后) 、日料 (西门鱼河岸居酒屋,地址见最后) 和朋友相聚从一个酒吧 (叁楼,地址见最后) 喝到另一个酒吧再吃鱼肚宵夜 (阿财虱目鱼肚,地址见最后) ……大半超乎预期,美食历程令人满意。


还有一间偶然走进的带院子的小屋,窗户上挂着很大的反核旗帜,引人注目。


走进去屋里很简陋,是个社区的烘培屋 (手天品社区食坊,地址见最后) ,价格不贵。 刚刚离开了一对日本夫妇,年轻的女生或许以为我们也是日本人,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上来就开始介绍产品,我打断也不是、不打断也不是,于是通过掏钱来解决尴尬。


好在买的巧克力饼干非常好吃,无油烘培有点干,但是巧克力和饼干的香脆感令人印象深刻。 我爱不释手,背在包里每天抽空吃两口,刚好在返程航班起飞前吃完。



但我们吃的还是太有限了,人为什么不能长三个胃呢。


我让台湾人列一下“你觉得有哪些东西是到了台湾应该去吃的”,他说有点多,我说那你就挨个列。


半小时后,他发来如下信息:

“肉粽,四神湯,爌肉飯,滷肉飯,麻醬麵,雞肉飯,木瓜牛奶,蚵仔煎,麻辣豆腐,小火鍋,車輪餅,珍珠奶茶,刈包,牛肉麵,剉冰,滷味,鹽酥雞,蛋餅,豆漿,飯糰,大腸包小腸,魷魚羹,炸花枝丸,擔仔麵(台南),生煎包,烤玉米,蔥油餅,烤香腸,紅豆餅,臭豆腐,肉圓(彰化),炸芋圓,豆花,小籠包,麻糬,筒仔米糕,胡椒餅,愛玉冰,芒果冰,蚵仔麵線,砂鍋魚頭,碗粿,棺材板(台南),甜不辣,三杯雞,雞排,虱目魚粥,地瓜冰,藥燉排骨,竹筒飯(阿里山),粄條(苗栗),油飯,鹹粥,麻油雞,羊肉爐,鼎邊銼,土魠魚羹,鱔魚麵,潤餅,生炒花枝,雞蛋糕,鹽水雞,燒仙草,芋圓(九份),客家擂茶(苗栗),熱炒,月亮蝦餅”


并补充道: 排名不分先后,我想到就写了。


3. 逛街的趣味


我们总是先达到一个地点,然后以此为原点在周边闲逛,缺失目的性的时候就打开GoogleMap在附近搜寻一些有意思的名称,判断店铺的类型,然后决定是否前往。


一些有意思的东西值得拿来说说。


3.1  松烟

松山文创园也被当地人称为“松烟”,因为这里原本是一个烟厂,后来改为了创意园区。 厂房长期被用来做展览,也有集市可以看到很多小众创意品牌。


我不太爱逛创意集市,所以在松烟主要看了一场包豪斯展,策展非常出色,不完全是对包豪斯理念的展览和诠释,而是对内涵进行了解剖,然后邀请台湾的艺术家们结合在地特点再创作。


⬆️本地艺术家会选出对自己影响最大的一件包豪斯作品,并展示自己的作品和创作理念,对包豪斯进行诠释和解读。


⬆️针对台湾夜市进行包豪斯的再创作,有多幅作品,此为其中之一。


⬆️最后的学术板块是针对大陆、台湾、香港、日本、泰国等不同民间社会特性所展示出的建筑和设计特点进行调研和介绍。 大陆选取的案例是盒马。


3.2 华山文创园


华山文创园相比之下就个体化得多,这里更像是一堆颇有个性的店主把店开在一起。


园区很大,里面还有电影院,当然更像是艺术院线。 我们来的时候,这里正在进行台湾国际女性影展,展映的影片主要是岛内外的女性主义题材。




独立书店 (青鸟 Blue&Book,地址见最后) 的店主默默做着咖啡,店里只有两三个小位置,人不多,我们进去的时候似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店里刚进门最显眼的位置,分别放着有关电影创作自由和台湾同志的书,以及很多本有关香港最新进展的时事杂志,包括端传媒的最新一期,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它的纸质版。


引起我短暂羡慕的是,里面甚至还有一整个柜子陈列着最新出刊的杂志。 不同于我们常在书店和咖啡馆里见到的Brutus、POPEYE、Monocle、Cereal这些永远安全的海外生活方式杂志,这一架杂志以台湾本土杂志为主,不乏时事与社论。

⬆️独立书店的选书是店主对于这个世界的声明,他支持的、热爱的、反对的和渴望的,几乎都在这里得到集中展示。


Wooderful life (地址见最后) 是一家可以DYI也可以直接购买音乐盒的店,店面很大,里面是不同类型、不同尺寸、不同主题甚至不同玩法的音乐盒。 即使什么都不买,逛逛也很有意思,我在这里玩了半小时不止。


⬆️最好笑的是一个名叫森林运动会的音乐盒,所有的动物都随着背景音乐仿佛打鸡血一般动来动去,形状姿势非常激动。但是有一只熊完全不动,怎么暗示都不动,面无表情甚至一脸呆滞,阴阳怪气,仿若反贼。

3.3  Simple Kaffa 兴波咖啡

这是我们唯一一家按图索骥找来的店。 对于爱喝咖啡的人来说,到了台北不去这间店实在说不过去。 主理人是2016年世界咖啡大师赛的冠军吴则霖,所以这家咖啡馆十分热门。


下午五点关门,热门甜品大概在三点半之前卖完。 我们为了避免排队,下午四点才到店里,想吃的甜品一个都没吃到。 不过好在喝到一种极喜欢的埃塞俄比亚风味,立马买了两包。


⬆️每种咖啡豆的队伍后面都放着冲好的咖啡供品尝,连续喝几种可以明显感受到不同产地豆子的风味差别。


我想品尝一种肯尼亚的豆子,但咖啡师不让,原因是醒豆时间还没到。 然后她问我航班时间,把刚买的两包豆子包装上唯一的出气孔贴上,让我航班落地后揭下来,再反复嘱咐我买的两包豆子需要如何处理:


⬆️自烘培之日起10天后开封,然后醒豆两小时才能开始磨豆冲泡。 其叮嘱的专业水准,已经远远超过我这个业余爱好者的舌头所能品尝出的差别极限。


我只能在喝完之后憋出一句: 好喝!

而只会喝意式加奶的twr则对此表示不解,喝不出来差别,他说。


3.4  boven cafe 杂志图书馆


我喜欢看杂志,但不包括除了图片和排版好看之外实际内容匮乏的大量生活方式杂志。 所以从GoogleMap看到这家店的时候,我兴致盎然,猜测这里大概率有如同图书馆一样丰富的杂志可以挑选。


到了之后才发现它首先是一家Cafe,然后才是杂志图书馆,主要的空间依然是给桌子的,也像台北很多店一样规定了低消,这让我一度有些失望。


不过很快,当我真正站起来选书的时候,惊喜又回来了。 这个“图书馆”并不意味着同时陈列杂志数量的丰富,而是有主题规划的选书。 当天最主要的选题是植物,左边墙上都是有关植物主题的杂志:



右边墙上的主题相比之下更有意思,叫做“大人的趣味”,集合大人们因为爱好而集成的杂志主题。


其中有一本关于咖啡的书,是台湾设计师Whosming出的。 他的同名Instagram上一直记录着他去各个城市旅行所到访的咖啡馆,并利用咖啡馆的杯子,绘上当时的咖啡师或者其他场景。


我窥探了这位设计师的“趣味”,并偷偷留下了他的咖啡馆清单。


⬆️他在台北探店的咖啡馆,和我此前保存在地图里面的有很多重合。


3.5  永康街的小店面们

永康街很好打发时间,除了很多隐藏在院子和树荫里的咖啡馆之外,还有台北的莱卡之家、一些私人画廊,以及大大小小的、有名的无名的可爱店铺。


⬆️在一家叫“姜心比心”的本土香薰品牌店里找到了一直想找的姜柚味香熏精油,之前在淘宝上买了很多疑似但不对的味道。


⬆️个性和商品都非常突出的一家店——品墨良行,可以DYI手账本,也有不少有趣的文化小商品。 值得一讲的是,店里陈列了各种各样、适用于不同用途的纸张,也算“纸张博物馆”。


⬆️二吉轩豆乳,twr说这是从斗六市发源的豆乳品牌。 显然,从小城市进入大城市之后,逼格和价格都上来了。


⬆️台湾小清新生活方式先行品牌,过于清心寡欲以至于几乎是唯一在大陆普遍出现的台湾杂志——小日子。


⬆️莱卡之家其实什么都好,不推荐的唯一原因是太贵了。 想买买不起,对我来说就无法作为商店存在,但是如果作为画廊,里面陈列出来的摄影作品又太有限了。 顺便逛逛不错,专门前来好像没什么必要。


⬆️我们是上午去的,很多店都展示出一种无所事事尚未营业的状态。


⬆️在台北看到很多直接在门店里烘焙豆子的店,几乎都叫“咖啡豆专卖”。


⬆️印象中这是个私人画廊,门口的大瓷瓶很特别。 整体没有展示出欢迎入内的气质,我也没好意思进去。


⬆️很多小店同时也是住家,木匠就在里面作业。


⬆️自行车和摩托车都很规矩。


3.6  万华运动中心

一个晨跑时候偶然碰见,非常超乎预期的运动中心。


我们一到台北,就先在酒店附近找按次付费的健身房,找了三家,最后去了看起来似乎是最好的一家,叫“三百壮士”,尽管单次付费要250台币/人,并且多买无折扣,我们也接受了。


器材质量还不错,类型也很多,但同样人也很多。 而且由于地方不大,健身器材的排列密密麻麻,几乎“摩肩接踵”。 我们去了一次之后就再也不愿意去了。


好在第二天偶然发现了距离酒店很近,位置很繁华的万华运动中心。


我事后查了一下资料,这种运动中心是政府体育局直接所有,属于公共设施建设,在台北一共有五个; 里面包含几乎所有类型的运动场馆,还有游泳池、攀岩馆以及面积极大的健身房。



一楼前台处就放着可以刷悠游卡的自动售票机,单次健身价格每人每小时50台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奔腾融媒 都市全接触  ·  今起,呼和浩特开通临时公交专线!
2 天前
冯站长之家  ·  2017年1月19日财经新闻(语音版)
8 年前
中国好文章  ·  机关潜规则(非常真实)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