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零食万亿市场,由于细分品类众多且渠道多样,行业相对分散。消费升级背景下,休闲零食处于品牌化集中的趋势之中,并且目前已成长出单品类或者区域性的龙头品牌和公司。单品类龙头方向建议关注大品类烘焙(桃李)、卤制品(绝味)、坚果(洽洽)和奶酪(妙可蓝多),多品类、多品牌方向建议关注盐津铺子和达利食品,渠道型龙头关注线下龙头良品铺子和线上龙头三只松鼠。
4.2.1、
盐津铺子(002847.SZ):2020年靓丽收官,供应链赋能迈向成长新征程
详情可参考公司深度报告《盐津铺子:小品类切入大品类,散装称重领域的“达利”启航》
2020年业绩表现靓丽,股权激励保障未来三年高增长:
2021年3月30日晚,公司发布2020年年度报告。2020全年公司销售规模持续增长,实现营业收入19.59亿元(+40.0%);单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24亿元(+25.5%)。2020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2亿元(+88.8%);单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5326万元(+39.18%)。公司在品类拓展和渠道全国化的双轮驱动下,收入将继续保持高增长。同时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力的逐步显现和精细化运营推进,公司盈利能力将继续稳步提升。并且高股权激励要求保障了公司未来三年的高增长。
精细化管理提升单店产出,全渠道开拓打开成长空间:
公司商超店中岛累计投放数量预计已经超过1.7万个,并已与众多大型商超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未来随着店中岛模式的全国化扩张以及下沉,店中岛潜在的投放规模或将超过4万个。同时,公司背靠强大的多品类SKU的供应链管理能力对店中岛进行精细化运营,因地制宜的调节店中岛产品结构、扩大单岛面积,从而推动坪效和单店产出显著提升。此外,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力和产品供应链能力的日益提升,亦正在积极开拓其他各个渠道。其中社区团购模式的出现加速了公司在定量装领域的开拓进程,助力公司打造全渠道矩阵,进一步打开成长空间。
多品牌、多品类休闲零食厂商领跑者,供应链赋能下高增长趋势将延续:
公司在全产业链布局之下,不仅能够有效把控产品品质,同时亦可充分把控消费者动态,实现产品和市场需求的有效匹配,从而具备持续的新品开拓及爆品打造能力。近年来公司针对华东地区口味重点推出的深海食品品类,针对新兴社区团购渠道加速定量装战略落地。展望未来,公司在线下商超仍具备足够的成长空间,同时供应链赋能之下产品矩阵丰富,未来随着全品类、全渠道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有望逐步成长为多品牌、多品类休闲零食的龙头。
小幅上调公司2021-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3.56(+0.03)/4.81(+0.05),新增2023年为7.57亿元,对应EPS分别为2.75(+0.02)/3.71(+0.03)/5.85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49.4/36.6/23.2倍,维持“买入”评级。
4.2.2、
妙可蓝多(600882.SH):
蒙牛持续增持提振市场信心,持股比例已超11.07%
详情可参考公司深度报告《妙可蓝多:奶酪棒驱动加速发展,国产奶酪龙头崛起正当时》
蒙牛持续增持提振市场信心,目前持股比例已超11.07%。
3月25日,公司公告持股5%以上股东内蒙蒙牛于2021年3月11日至2021年3月25日期间以集中竞价的方式合计增持公司股份474.48万股(占总股本1.14%)。本次权益变动完成后,内蒙蒙牛将合计持有公司4597.8万股(占总股本11.07%)。同时,公司此前已公告内蒙蒙牛拟认购非公开发行股份1.01亿股。叠加本次增持股份,非公开发行后内蒙蒙牛将成为对公司持股28.79%(占非公开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控股股东。叠加此前与吉林科技签订的股权上翻协议,未来持股比例将更高。内蒙蒙牛近期在二级市场股价回调的背景下持续增持,充分彰显了对公司奶酪业务持续高增长的信心。根据历次增持及协议转让公告数据测算,内蒙蒙牛总体持股均价为31.9元/股左右。
紧抓国内奶酪高景气度赛道,巩固渠道布局、力争覆盖全国全部县级行政区。
截至2020年末,公司各类零售终端网点覆盖已达29.06万个,超过2016年末终端网点覆盖数量的20倍以上。在国内奶酪行业成长空间广阔的背景下,公司将继续下沉精耕,加强全国性及区域性商超、便利店、母婴商店等网点覆盖力度,并力争覆盖全国全部县级行政区。线上渠道方面,公司也将继续提升获客能力,完善全网多平台覆盖的同时,夯实天猫、京东两大电商平台基础,保证龙头地位。
公司产品需求保持强劲,定增扩产为高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目前,公司现有产能利用率持续保持高位,其中2020年1-9月奶酪棒、马苏里拉产能利用率分别达到99.79%和97.48%,均处于满负荷生产状态。面对持续强劲的产品需求,公司拟向内蒙蒙牛定增募资30亿元用于扩产,将新增奶酪棒、马苏里拉、芝士片等产能合计8.28万吨;新增原制奶酪、原制奶酪切片等产能合计7.89万吨;手撕奶酪、烧烤奶酪等产能合计2.05万吨。未来,随着公司定增扩产项目的相继落地,为公司奶酪业务高增长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我们维持此前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0-2022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65/3.19/5.37亿元,对应EPS 0.16/0.77/1.2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0-2022年PE为348.6/70.6/42.0倍,维持“买入”评级。
4.2.3、
良品铺子(603719.SH):细分市场高端战略效果初显,Q4重回正增长
详情可参考公司深度报告《良品铺子:国内唯一实现全渠道均衡融合发展的休闲零食龙头》
线上精细化运营,线下回暖,Q4重回正增长:
公司公告了2020年年报,2020年全年实现收入78.94亿元(+2.32%),归母净利润3.44亿元(+0.95%),扣非归母净利润2.75亿元(+0.57%)。其中2020Q4实现收入23.64亿元(+4.83%),归母净利润7993万元(+208.21%),扣非归母净利润5907万元(+1011%)。公司线上开始精细化运营,针对细分市场精准营销,抖音/快手等社交电商渠道亦开始发力。叠加线下门店持续扩张,驱动公司Q4收入业绩重回正增长。
细分市场爆款叠出,线上精细化运营、线下持续扩张推动重回正增长:
公司针对细分市场打造出了差异化的产品和品牌,并且爆款产品叠出。针对儿童休闲零食推出的“良品小食仙”2020年全渠道实现收入2.23亿元;针对健身人群推出的零食品牌“良品飞扬”全渠道销售1.08亿元。渠道来看,线上通过精准营销,高端客群占比大幅提升,2020年京东平台收入同比增长50%。同时公司积极布局抖音、快手等直播渠道,直播销售实现收入2.5亿元。目前公司已构建了一系列账号矩阵、达人主播资源矩阵及自播主播矩阵,形成了规模化连接达人主播进行直播及自播精细化运营的能力。线下门店看,2020年公司门店数量达到2701家,Q4净增加了132家,较Q3的119家进一步加速。
细分市场高端战略逐步见效,全渠道融合发展改善可期:
公司聚焦细分市场的高端化战略逐步见效,良品小食仙已经成为儿童零食细分领域的领先地位,同时健身零食、胶原糖果零食、早餐晚餐代餐等针对细分人群的产品均快速放量。公司作为全渠道融合发展的休闲零食龙头,2021年将继续拓展线下门店,同时基于“门店+”发展离店业务,将门店打造为私域流量运营中心。在流量去中心化和后疫情时代,公司全渠道融合发展改善可期。
考虑线上去中心化流量影响和疫情后线下需求回暖低预期,下调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至4.31(-1.34)/5.83(-1.34)/6.96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8(-0.33)/1.45(-0.34)/1.74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的PE分别为45.2/33.5/28.0倍,维持“买入”评级。
4.2.4、
三只松鼠(300783.SH):战略转型逐步见效,全渠道多品牌布局渐成型
详情可参考公司深度报告《三只松鼠:电商龙头发力线下,向全国化、全品类休闲零食平台进发》
战略聚焦大品类+精品零食效果渐显,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公司公告了2020年年报,2020年全年实现收入97.94亿元(-3.72%),归母净利润3.01亿元(+26.21%),扣非归母净利润2.45亿元(+19.34%)。其中,2020Q4实现收入25.63亿元(-25.90%),归母净利润3706万元(+165.10%),扣非归母净利润2682万元(同比扭亏为盈)。公司从全品类平台型零食公司向战略聚焦“坚果果干+精选零食”的转型逐见成效,线上收入下滑收窄、线下快速扩张、利润率显著提升。
线上渠道优化、线下渠道发力,全渠道发展更为均衡。
在线上流量去中心化的背景下,公司主动调整销售结构,平台电商中京东销售占比提升至线上的38%。同时公司积极布局直播电商,和薇娅合作直播卖货达1.6亿元,自直播超千场,销售超1亿元,2021年货节期间自直播累计销售9500万元,稳居食品板块第一。线下公司加快投食店和联盟小店的扩张,2020年新增投食店78家、联盟小店641家。其中投食店实现收入8.74亿元(同比+16.4%)、联盟小店实现收入4.59亿元(+63.3%),并且投食店和联盟小店均实现了盈利。此外,公司线下新分销渠道2020年实现收入11.65亿元(同比+37.7%),推动公司线下收入占比由2017年的4.5%大幅提升至2020年26%,全渠道发展更均衡。
优化产品结构+紧抓新品类,多品类多品牌战略持续推进。
针对三只松鼠主品牌,公司对原有300余款的长尾SKU进行了优化处理,推动周转效率和利润率的提升。SKU精简后公司月均货品的周转率提升了20%,并且仓储的有效利用率得到提升、货品管理成本和损耗下降、质量管理能力提升,从而推动了整体利润率的提升。此外,针对新流量品种,公司通过多品类多品牌战略切入,包括主打婴童食品的“小鹿蓝蓝”和主打宠物食品的“养个毛孩”等。经过2020年半年运营后,四个新子品牌实现收入7611.17万元。
考虑公司依旧处于战略转型期,我们小幅下调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预测至4.19(-0.30)/5.52(-0.14)/6.7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40.2/30.5/25.1倍,维持“买入”评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