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lolapola
我是Lola,94年上海狮子女,创办过属于自己的素食餐厅,做过美食自媒体,一直就没老实过,以后也不会安分,现在正在准备去德国留学。在这里与你分享我生活的点点滴滴。
51好读  ›  专栏  ›  lolapola

关于提高效率的几点建议

lolapola  · 公众号  · 时尚  · 2018-02-22 20:25

正文

点击上方 lolapola ” 发现生活中的一万种可能:)



很多人问我是如何管理时间的,因为我的日程实在是有点紧,不但是一个全日制的硕士学生,还要打理公众号自媒体,还有现实里的兼职,还得划出时间给自己和家人朋友。其实我能做到这些事情的原因倒也很简单,因为我是个非常高效率的人,能在deadline前早早地完成任务,也能一个不拉地把长长的待办事项给勾掉,提高效率,真的比花更多的时间在一件事情上更有效。下面分享一下我的一些高效率建议。


做一个晨型人


最近在慢慢调整重新做一个晨型人,感觉实在是太好了。回想刚搬来柏林的那阵子,隔天熬夜,第二天昏昏沉沉睡到自然醒,经常早饭来不及吃,上学还迟到,反观这两天,每天早早起床把该做的都做好,笃笃悠悠出门去学校。



这也是我一直坚持分享晨间routine的原因,早起的好处太多,赶在别人起床前运动学习,然后正常地开展一天,成就感之高不言而喻。现代人都太忙了啊,说不定下班放学之后就有各种推也推不掉的应酬,所以早早地把该做的事情给做掉,负担一下子就减轻不少,也可以允许自己在一天结束前稍微放松放松。


而且早上万籁静寂的时候,也比较容易沉得下心来,容易效率更高。


过往晨间routine推送👇

我的2017夏季晨间Routine

我的2017秋季晨间Routine


关掉社交软件,手机开飞行模式


有多少人跟我一样,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那个手啊,总是要忍不住去点朋友圈的红点,要么就是开始刷微博新鲜事。你可以试着有意识地记录一下自己每天花在社交软件上的时间,算出来真的会吓一跳。尤其是有时候,明明思如泉涌,结果因为瞥了一眼手机屏幕结果就开始和朋友聊有的没的,再回到正经事上的时候,早就忘了自己在干嘛了。



所以真正坐定开始工作之前,一定把所有社交软件全部关掉,最好手机开飞行模式。不过这个微信即使沟通的年代,你要是不秒回可能等缓过神来的时候对方已经把你拉黑了🤦‍♀️所以设定每一小时10分钟的时间回消息什么的也比较好,省的消失一天然后一开手机被消息狂轰滥炸到怀疑人生。


背景音乐很重要


大部分人工作都喜欢开着bgm吧?我也不例外,但做不同的事情要用不同的背景音乐的!如果需要特别集中精力的时候放个摇滚,你说还能好好干活嘛?



学习的时候我会放各种轻音乐,弦乐,没有歌词也不会打扰到自己的思绪;像给公众号写稿之类不需要那么高度集中的时候,我就会放轻快的流行音乐,spotify上随便挑一个专辑随机播放就很好。最近也特别喜欢在晚上睡觉前放各种sound healing(音疗)的音乐,毕竟睡好了第二天才能效率高啊。



列一个待办清单,越详细越好


高效率人士好像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列to do list,而且喜欢把要做的事情列的很详细很详细,不会是很笼统的大目标。事实也证明,把目标细化之后会有更让人满意的完成度。


比如今天要背单词,那就写清楚是30个还是60个;比如今天要运动,那就写清楚要跑步5公里,做30分钟HIIT;又比如今天要工作,那就写清楚几点前要把什么东西给完成。这样高度细化的待办清单也能让人很好地评估最后的输出,全方位地提高做事的效率。


将一天的时间分为几个大块


这一点我感觉还挺因人而异的,因为我个人是喜欢把同样的事情放在同一个时间段做,但也有人喜欢把各种不同类型的事情穿插起来做,这样就不会无聊。其实都蛮好的,关键看什么更适合你。



我的时间规划基本分两种,有课的时候和没课的时候。


有课的时候属于我自己的空闲时间会被分割成两大块,去上学前的清晨时光,我喜欢先运动,再学习,再早餐洗漱等等;放学之后的下午或者晚上,我就会用来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或者和朋友出去喝个小酒。


没课的时候我有更多空闲时间,基本都是宅在家里me time,早上和有课的时候一样(运动、学习、早餐etc),而下午就会更机动行事,因为不是每天都有工作任务,所以下午可能会再多花一点时间学习,或者煲一会netflix放松放松,总之很随意。


记住,whatever works for you. 我的经验对你来讲只是一个参考,什么最适合你只有你自己知道。2018与其花更多的时间在学习工作上,不如学会更聪明地利用时间,提高效率,才能腾出更多的余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哦。



今日互动:平时你是如何让自己提高效率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