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上海证券报
《上海证券报》1991年7月1日伴随着新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而创刊,是我国第一张提供权威金融证券专业资讯的全国性财经日报。《上海证券报》是新华社重点报刊,中国证监会、保监会、银监会指定信息披露报纸。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上海证券报

陆金所登陆新加坡,背后其实是平安“走出去”的大故事……

上海证券报  · 公众号  · 证券  · 2017-07-18 06:15

正文

权威资讯,请点击上方蓝字关注!


7月17日,中国平安旗下的陆金所宣告“出海”计划,在新加坡设立其首个国际总部——陆国际金融资产交易所(新加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国际”)。


这是陆金所开启国际化之旅的第一步,IPO之前动作频频,格外引人关注。但此番动作背后其实还有弦外之音——作为平安近30年金融业专业经营和金融科技创新探索的集中体现,陆金所此次迈出国门,折射出平安拟将金融科技实践经验输出平安体系、输向海外的全新战略。


就在三天之前,中国平安刚刚在香港揭秘了它的五大创新科技技术。据说,平安集团过去5年每年花在金融科技、医疗科技等创新领域的资金就达到了10亿美元,专利申请多达1500个。金融起家的中国平安,真得越来越像一家科技公司了。


中国金融科技经验“走出去”


“只要发展出具有颠覆性的全新商业模式,就有机会赢得新一轮的爆炸式增长。对于整个金融业,对几乎所有市场、所有消费者,科技的冲击都是势不可挡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是一场现代科技与传统金融业之间的竞赛,谁跑得快、谁就赢。平安要做的,是主动的出击和超越,跑赢现代科技企业。”


马明哲四年前的那段“未来最大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传统金融企业,而是如阿里巴巴、腾讯等现代科技企业”的内部讲话,现在回过头来看,真的不是随便说说的。平安的战略转型应该就是在那个时候定调的。


他当时在解释为何看上另外“两马”的企业时,是这么说的:因为阿里和腾讯拥有进攻型的企业文化、反应敏捷的组织体系、先进的网上金融技术,以及粘连度极高的庞大客户群。但这并不意味着平安只会“买鱼吃”(收购引进),他认为,同时还要兼顾自主研发(“打鱼吃”)。


在平安寻找新引擎的过程中,陆金所无疑承载着重要的马前卒使命。四年之后的2017年7月17日,陆金所交出了答卷:其首个国际业务平台“陆国际”已获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原则性批准“资本市场服务牌照”,正式在新加坡开业,并将在下个月上线。这意味着,陆金所可为拥有海外银行账户及资产的投资者提供证券交易、资管服务及托管服务在内的一系列财富管理服务。


在过去,由于线下面对面沟通的成本高,诸多全球化投资服务一般都仅局限于高端客户。但据了解,陆国际在陆金所国内实践经验之上,通过端到端在线流程和技术创新,通过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使得全球普通个人投资者也可以触及。并且陆国际是首个运用人脸识别技术开户和投资操作100%线上完成的财富管理平台,并借助领先的远程开户技术,使投资者的投资操作全部可通过移动APP进行,并会有多种语言版本。


这是陆金所走出国门的第一步,也是平安以互联网及金融科技创新输出模式走向国际的第一步,同时为中国金融业的国际化发展探索出一条新路。因为是否具备输出能力与输出价值,正是检验一家企业在金融科技领域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尺。在业内人士看来,中国企业应该比以往任何时期更积极地参与国际金融科技标准的制订,而将金融科技企业的技术与理念输出海外,有助于建立更加公平、更加合理的国际金融交易新规则。


助力“一带一路”资金融通


近年来,随着中国金融科技市场迅猛发展,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快速走向国际化、全球化,引领全球行业发展成为趋势。而以传统金融服务为主的发达国家,也开始积极寻求优秀的金融科技公司为其经济、金融带来新的发展动力。陆金所之所以选择新加坡,正是考虑到它在“一带一路”投资计划中的金融枢纽地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