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财经马红漫
著名财经主持人、独立财经观察员马红漫博士的自媒体平台,每天十分钟解读财经热点,让你看透财经本质,助你实现财务自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蛋先生工作室  ·  2025年2月5日最新蛋价(早报) ·  2 天前  
蛋先生工作室  ·  最新淘汰鸡行情 ·  2 天前  
田俊国讲坛  ·  田俊国:当你不害怕失去时,你才真正拥有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财经马红漫

精修医术,诚练医德 —《大医精诚》对话范先群

财经马红漫  · 公众号  ·  · 2018-12-15 09:00

正文


他长期致力于眼肿瘤眼眶病的临床治疗与研究工作。

他带领团队不断开拓创新,在针对眼科疑难杂症的治疗上,创新手术模式,推进了我国眼眶病眼肿瘤专业的发展。。


让我们走近本集嘉宾范先群,了解眼整形外科专业的发展。


《大医精诚》本集专访:范先群



“那天很热,我在一个湖里面捞芡实。我的同学来跟我说我考上大学了,因为那时候先公布分数,我当时就把我手里的镰刀一下子扔掉了,我跟他说我要念大学去了,这个心情永远无法言表。”

这是1982年,范先群收到医学院录取通知书时的场景。在他考上大学的时候,脑子里只有两个专业,一是医生,二是教师。后来范先群还是决定做一名医生,因为能够为老百姓解决问题,就此开始了他的从医之路。


为眼睛重塑一个“家”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眶是眼睛的“窝”和“家”,位于颅颌面的中心,一旦眼睛的“家”发生损伤、骨折或因眼肿瘤手术等,造成眼球的塌陷、移位,不仅影响面容,还可能导致视神经损伤、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可是,手术修复眼睛的“家”困难重重!既要精准地重建缺损,又不能碰伤眼球,更不能损伤周边血管神经,长期来许多眼科医生望而却步。

范先群选择的眼整形外科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眼眶病疑难杂症多,诊疗难度大,从业医师少,这就意味着要做别人不愿意做或不能做的手术。于是范先群由此开启了一位眼科医生全新的进阶之路——攻克眼眶疾病。

如何提高眼眶手术成功率,是国际眼科界都在着力攻克的难题。而在中国,由于眼眶病患者多、病情重,治疗水平参差不齐,致盲致残率居高不下。


为了破解这一治疗困局,范先群医生带领团队,历时二十年多年的临床研究,创立了精准、微创的眼眶手术新模式。建立了数字化眼眶外科技术平台、个性化眼眶修复新技术和眼眶内镜导航手术系统。并开展医工结合,运用3D打印技术,为患者量身打造手术方案,极大地提高了眼眶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


他的研究成果“眼眶外科修复重建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和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三十年间的从医生涯中,范先群以精湛的医术,为许许多多的眼眶病患者带来光明和健康、已经美丽的容颜。


攻克疑难杂症


“我们做手术时,遇到疑难、重大问题的时候,紧张出汗而浸湿手术衣是不少见的。但是我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对手术效果我自己不满意,就不下手术台,我认为我能给这个病人带来了他应该得到的很好的结果,这时候手术才能结束。”

对范先群来说,每解决一个疑难杂症,作为医生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虽然这是一个漫长又痛苦的过程,但范先群和他的团队一直在为解决别人解决不了的医学难题而发奋。“视网膜母细胞瘤”是范先群团队20年来的“主要对手”。


这种“眼里的夺命肿瘤”一般发生于三岁以下的孩子。一开始肿瘤比较小的时候不会痛,它又长在眼睛里,孩子也不会说,往往发现不了。但长到一定程度,孩子的眼睛看起来会发光,像猫眼一样。这个时候肿瘤已经在里面长大了,再去看医生就有点偏晚了。

过去,眼科医生遇到这个问题没有好办法,为了保命,主张快点把眼球挖掉。如何能够保生命、保眼球、保视力。看着挣扎在“保命还是保眼”的患儿家属,他急在心头。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范医生团队聚焦于发病机制和基因治疗研究,在临床治疗方面,开展了“眼动脉超选择介入化疗”,将药物直接注入瘤体内部定向杀伤肿瘤细胞,很大程度上避免静脉化疗的副作用。其创新研究成果“眼内恶性肿瘤关键诊疗技术的建立和应用”项目,获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为我国眼整形眼眶外科最主要的开拓者和领导者,范先群医生牵头成立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整形眼眶病学组,并任首届组长;牵头成立中国抗癌协会眼肿瘤专业委员会,并担任首任主任委员,推动了我国眼整形眼眶外科的发展和普及。在2008年,范先群当选为第五届亚太眼整形外科学会主席,这是我国眼科医生首次在该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席职务,为中国眼整形外科在世界舞台上发声,并占有一席之地做出重要贡献。

范先群在负责医学院管理工作的同时,如何传承自己的学术呢?他又是如何理解“大医精诚”的呢?

12月15日晚22:30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