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诺亚研究工作是诺亚集团的核心专业版块,以研究引领投资,为集团的产品研发、筛选、风控等环节保驾护航;研究范围覆盖国内外宏观策略、私募股权、二级市场、类固定收益、房地产等领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国内需求保持扩张,生产淡季不弱

诺亚配置策略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2-31 16:11

正文

欢迎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并 设为星标★ 。文末多多点击“在看”,我们就会经常出现你的订阅列表里了,谢谢。


国家统计局发布12月PMI数据:制造业PMI为50.1%,不及前值的50.3%,具体各项数据表现如何?后市如何展望?我国还有多少资金可以用于居民增收?2024年的美国财政宽松,赤字率进一步上行至6.4%,通过梳理美国财政支出的结构,来判定2025年美国是继续高赤字?还是转向收紧?我们来了解一下各家券商对以上问题的解读和看法。



01

银河证券:需求保持扩张,生产淡季不弱



国家统计局12月31日发布数据:制造业PMI为50.1%(前值50.3%)。建筑业PMI 53.2%(前值49.7%),服务业PMI 52%(前值50.1%)。
一、 生产在需求的拉动下淡季不弱。 12月生产指数52.1%(前值52.4%),连续三个月上行之后首次下降,但仍保持扩张区间。12月为传统生产淡季,2018-2023年(除去2019年)12月生产指数较11月平均下降1.35pct。但今年在内需恢复和外需抢出口的情况下,生产指数仅下降0.3pct展现较强韧性。高频指数上,12月钢材数据出现不同程度下跌,高炉开工率环比-1.53pct至80.53%,但仍保持在80%以上;线材开工率跌3.15pct至45.92%,电炉产能利用率跌0.38pct至52.27%。消费链上,汽车半钢胎开工率环比小幅走弱0.05pct至79.09%;ABS开工率跌0.34pct至70.77%。
二、 内需持续扩张,“抢出口”推动外需反季节上行。 12月新订单指数继续上行0.2pct至51%(前值50.8%),需求连续五个月上行,连续三个月处在扩张区间,同时在手订单也上升0.3pct至45.9%,证明政策对需求的拉动仍在发力。
高频数据上,12月前三周日均乘用车环比上升10.9%,“两新”政策发力明显。外需方面,新出口订单上行0.2pct至48.3%,连续两个月上升,且由于圣诞备货已过,往往12月为外需淡季,2018-2023年(除去2019年)平均环比下降0.9pct,但今年12月在面对特朗普当选后美国贸易政策的潜在不确定性影响下,抢出口情况的再度出现或造成出口订单量的提上。
三、 出厂价和购进价双下跌。 12月出厂价格指数、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双双下行,分别录得46.7%和48.2%,环比下降1.0pct和1.6pct。
价格的双下跌,尤其是出厂价格的下行意味着企业还在“内卷”,通过价格获取更多订单。可能的原因是企业对内需的复苏持续度保持谨慎态度,因此在面对突然回升的需求下,选择以价换量争取尽可能多的订单。
购进价格在10月大幅上升到53.4%的扩张区间后,连续两个月下降到48.2%,可能意味着企业在面对10月突然增加的需求后也快速增加开支扩张,造成利润受损,但后续卷价格的情况并没有好转,因此也继续压低购进价格。
四、 库存指数上行,但补库意愿仍然不强。 12月原材料库存指数上行0.1pct至48.3%,产成品库存指数上升0.5pct至47.9%,采购量上涨0.5pct至51.5%。
从10月份以来,企业侧采购量是在不断上涨且连续两月处在扩张区间,结合需求来看企业的订单是支撑生产和采购的,但由于“内卷”导致预期改善仍不明显,因此虽然也在小幅上升,不过没有触及荣枯线,持续处在收缩区间;从差值来看,原材料库存-产成品库存差为0.4,经济新动能指数(新订单-产成品库存)为3.1,表示产成品没有跟随新订单和原材料看库存上行。
从工业产成品库存来看,1-11月产成品存货增长3.3%(前值3.9%),库存增速连续3个月下行,也印证了企业补库意愿不强的情况。
五、 建筑业大幅上涨,服务业强劲扩张。 非制造业方面,12月建筑业指数从49.7%大幅上涨至53.2%,其中建筑业新订单指数上涨7.9pct至51.4%,分行业上房屋建筑业和土木工程建筑业均有良好表现。
12月服务业指数上升1.9pct至52%,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及文体娱乐行业的商务活动指数和新订单指数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反映消费的复苏以及服务业对2025年元旦和春节假期的预期上行。
六、 政策驱动行业景气度分化明显。 细分行业上,在内外需共同加持下,计算机电子设备环比上行4pct、纺织服装上行5.3pct。电气机械和汽车制造由于前值较高,本月有较大回归幅度。制成品上,金属制品和非金属矿物制品分别上行4.6pct和7.9pct。
七、 展望后市:12月PMI展现政策对内需的拉动仍然有较高韧性,驱动生产在淡季保持强势。 但需要注意的是价格指数的双下降表明“内卷”的问题依然严峻,消费端和生产端的信心均需要持续修复才能推动价格的回归。
外需方面出口抢跑还在持续,让外需在淡季也不“淡”,出口景气度或持续上升到明年1月特朗普上台前,但提前透支的外需可能对2025年的出口造成影响。
建筑业在本月的大幅回升一方面或展现了政府资金到位对基建地产行业的拉动,另一方面12月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获核准或许也预示了在十四五收官之年,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的重大工程建设将提速。最后,服务业指数的改善展现了消费的活力,未来消费在内需政策驱动下有望继续增长。

12月预计社零会继续改善,工业增加值、制造业投资预计保持较高增速,基建投资在存量资金拨付和化债政策改善流动性后有望持续拉动增速回升。




02

东吴证券:有多少资金可以用于居民增收?



(1)财政直接投入来增加居民收入,有何历史经验? 1999年下半年财政投入540亿用于增收,年化1080亿,占当年GDP的1.2%,相当于2024年的1.6万亿。1999年下半年,半年时间国家财政投入540多亿增加居民收入(当年GDP约9万亿,占比1.2%),包括6大群体:①国企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②失业保险金;③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④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⑤提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补发拖欠的国企离退休人员养老金;⑥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
2000年政府工作报告1指出:“从去年7月1日起,国家较大幅度增加了城镇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包括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水平、失业保险金水平、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水平提高30%;增加机关事业单位在职职工工资和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费;提高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补发拖欠的国有企业离退休人员统筹项目内的养老金;提高部分优抚对象抚恤标准等。落实这些措施,国家财政共增加支出540多亿元,全国有8400多万人受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考虑价格下降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9.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3.8%。贫困人口减少800万人。”
(2)当前可以如何增加居民收入:2种方式、6个群体、1个制度。 2种方式是指①加大财政对终端消费的直接投入;②提升社会保障水平。6个群体包括:①重点就业群体,如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②城乡基础养老金,主要面向农村老人;③医保补助,主要面向中低收入者;④生育补贴,主要面向已婚待育夫妇;⑤失业人员,领取失业金;⑥机关事业单位。1个制度是指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3)有多少资金可以用于居民增收? 参考1999年(GDP比重1.2%)最多可以投入1.6万亿(预计24年名义GDP规模为134.8万亿),考虑到近几年财政压力,1.1万亿左右的投入可能较为合适(GDP的0.8%)。可以考虑5个投向,我们按照不同假设测算了每个方向需要的资金量:①提高城乡基础养老金45%,大约需要2000亿。②增加医保个人缴费的补助,需要1000亿左右。③生育补贴,按照我们的两种方案,需要3300亿。④失业金领取,需要1500-2000亿。⑤提高公务员工资,增幅5%,大约需要2800亿。
第一,提高城乡基础养老金45%约需2000亿。 2023年基本养老保险支出4612亿元,1.7亿人领取,主要是农村老人,每人月均领取222元左右。如果每人每月领取养老金提高100元,收入增幅45%,静态情况下需要投入2040亿元(1.7亿人*100元*12个月=2040亿)。
第二,增加医保个人缴费的补助约需1000亿。 2024年医保财政补助670元,个人缴费400元。如果对个人缴费部分再由财政补贴一半,覆盖4.8亿农村常住人口,需要约960亿元。
第三,生育补贴约需3300亿。 考虑两个补贴方向:一是为初次分娩孕妇提供1万元的一次性生育补贴,二是3岁以下儿童每月提供800元抚育补贴等(每年约1万元)。我国3岁以下儿童约2920万(按2021-2023年出生人口推算),每孩1万块需要约2920亿;目前每年约900万出生人口,其中接近500万一孩(按2023年比例推算),补贴初次分娩孕妇需要500亿。两类资金加总约3300亿,可以实现鼓励初婚初育、扩大消费等多方面效果。(见报告《提振消费:5个方向与17个抓手——挖掘消费空间系列一》)。

第四,提高失业金受益率需1500-2000亿。 2023年,我国失业保险的收益率约为14.7%(参保收益率为28.3%),许多失业人员无法顺利领取失业金。如果领取失业金人数可以翻一番,按照2020-2023年失业金支出规模翻一番,大约需要1500-2000亿。这样一来失业保险结余资金压力较大,需要财政额外增加转移支付。


第五,提高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5%约需2800亿。 2023年非私营单位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行业的收入增速降至-0.28%,年收入11.7万较上年减少332元。假设明年增速提高至5%,人均增收5855元。按照2023年公积金年报,机关和事业单位缴费人数为4836万3。据此计算提高机关和事业单位5%工资,需要2830亿元。


(4)直接增收,可以拉动多少消费? 如果居民部门增收1.1万亿,按照过去4个季度0.687的消费倾向来看,约有7500亿能转化为消费,对居民消费和社零增速的拉动分别为1.0和1.5个点。




03

民生证券:终盘点,美国6.4%的赤字率向何方?




2024年的美国,又是宽财政的一年:
1)赤字率进一步上行至6.4%。根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11月发布数据1,2024财年(即2023.10.1-2024.9.30)联邦政府支出6.8万亿美元,收入4.9万亿美元,财政赤字1.8万亿美元,赤字率进一步上行至6.4%。

2)政府债务增长至35.5万亿美元。截至2024年9月末,联邦政府总债务为35.5万亿美元,占GDP比重120.7%,较上一财年提高2.1个百分点。仅2024财年一年就增长2.3万亿美元的债务(相当于全球第8大经济体的GDP)。


作为最能“花钱”的经济体,2025年美国是继续高赤字,还是转向收紧我们通过梳理美国财政支出的结构,以观察一些线索。


2024财年美国政府的钱花在哪儿了?

分经济用途看,社会保险仍是占比最大的支出(占比21.6%),其次是保健净利息支出、医疗保险和国防。净利息支出较上一财年大幅增长33.7%,挤压了其他自由裁量支出项目。与2021财年(疫情期间)相比,就业市场健康,当前收入保险支出显著回落。


分政府部门看,卫生与公众服务部、社保局、财政部、国防部、退伍军人事务部是“花钱”最多的部门,财政部的支出同比增长18.3%,主因净利息支出的大幅增长;能源部的开支大幅增长31.6%,反映了拜登对新能源项目的支持。


2024财年美国政府的收入如何?


2024财年美国财政收入4.92万亿美元,较FY2023增长10.8%。企业盈利上升、企业所得税收入大幅增长了26.3%;个人所得税和工资税分别较FY2023增长11.5%和5.9%。


“政府效率部”削减2万亿支出的目标现实吗?


“政府效率部(DOGE)”负责人马斯克承诺削减2万亿美元预算(即6.8万亿支出中的近30%)。从财政支出的两大类来分析,节省2万亿难度较大。

第一类是强制性支出(Mandatory),约占联邦政府支出的74%。


强制性支出包括医疗保险、医疗补助、社会保障、净利息支出、退休军人和联邦雇员工资等。随着人口老年化,医保社保支出占比趋于上升;而削减医保支出,推进也较困难。

马斯克还提出将政府机构的数量削减75%。裁员固然可以降低雇员工资支出,但这仅是强制性支出中的很小一部分。


第二类是自由裁量支出(Discretionary),约占联邦政府支出的26%。


自由裁量支出分国防、非国防两小类,分别占比约47%、53%。预计削减的目标以非国防类自由裁量支出为主,例如,自然资源和环境支出、教育和培训支出、社区发展支出等。


2025年美国赤字率怎么看?


债务上限的谈判将在2025年再次启动,当地时间12月27日,耶伦表示“最早将在2025年1月14日至23日期间触及债务上限、启动‘特别措施’”债务上限问题或掣肘上半年的财政支出;待新的债务上限协议落地,财政空间将打开。


尽管待上任的财政部长贝森特致力于大幅削减赤字,我们仍预计2025年赤字率难以削减,或在6.2%-6.5%附近;财政支出结构中,净利息支出的占比将进一步上升,继续对自由裁量支出形成挤压。









(本文结束)


往期推荐

中性策略分化加大,解码大浪淘沙背后的原因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