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鬼脚七
鬼脚七,真名文德,自媒体人。做自己,爱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洞见  ·  一个人命里的钱,都是养出来的 ·  昨天  
冯唐  ·  这份幸福只有中年有 ·  2 天前  
人间theLivings  ·  酒店的天花板上,挂着一具裸尸|戏局 ·  3 天前  
澎湃新闻评论  ·  夜读丨“道友”三种 ·  3 天前  
澎湃新闻评论  ·  夜读丨“道友”三种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鬼脚七

老子智慧·善为道者

鬼脚七  · 公众号  · 美文  · 2016-11-07 20:30

正文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老子》第十五章


大概意思是:

在古代,那些真正得道的人,微妙玄通,语言无法描述,境界很深,很难把他们认出来。正是因为他们不好认,我来勉强描述一下他们的样子:

他们处事小心,就像冬天过河一样。

他们行为谨慎,就像害怕邻居似的。

他们威仪庄重,就像在人家里做客。

他们神气自然,就像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他们外表敦厚,就像木头一样不用装饰。

他们内心空旷,就像山谷一样宽广。

他们又很浑杂,就像浊水一样不清澈。

怎么能让浑浊停止呢?只要静下来就会慢慢清澈。

怎么能长久保持稳定呢?不断变化就能不断产生。

真正得到的那些圣人,从来不让自己“满”。正是应为不满,所以能保持这个旧的状态,还能不断更新。




说明一下,最后一句“而新成”,王弼版的《老子》写的是“敝不新成”,陈鼓应老师考证了说应该是“敝而新成”。咱们就先不要纠结这个词了,虽然不同的字,意思完全相反,但中文的魅力就在这里,不管是否定还是肯定,这里都是在说得道者这么做很厉害很厉害!


“道”是不能用语言讲的,所以老子在描述“道”的时候,经常讲现象用比喻,比成“玄牝之门”、“上善若水”等,但那些得道的人是什么样子呢?老子说,这些人“微妙玄通、深不可识”,你就算看见了也认不出来。


看到这里,你要引起注意了,老子的意思是说:那些真正得道的人,你认不出来的。所以,那些看上去那些修行很好、很有得道者派头的人,十有八九是“骗子”。说是骗子有点过,但这些人肯定不是真正的得道者。


这个道理太深刻的,太有警示作用了!特别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很多骗子出来都装成得道的人。如果有某个道士告诉你他有特异功能,十有八九他是骗子;如果有个僧人告诉你他有诸多神通,十有八九他是骗子,如果不是他告诉你是别人告诉你,结果是一样的;如果你周围有人成天拿个念珠,聊天必谈修行的,这个人修行一定还很一般(噢,好像在说我自己耶)。现在骗财骗色沽名钓誉的“修行者”很多,让人防不胜防。所以认出真正的得道者,很重要。那得道的人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老子说,好吧,我来勉强给你们形容一下。

“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


冬天河水结冰了,在上面走要很小心的,一步一步的往前探。新搬家到了一个地方,对每个邻居都主动招呼,不熟悉他们的底细啊,最好谁也别得罪。得道者的行为就像这个样子。看见了吧,和我们想象的很不一样吧。得道的人一点也不潇洒,一点也不超凡脱俗!还不止如此,接着看。

“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


去人家里做客的时候,我们一定会注意自己的仪表言行,绝不会做一些出格的事。春天来了,冰水融化是什么样子?放松的,缓慢的,不控制的。得道者的威仪和气度就是这个样子。怎么样?跟现在社会上的很多大师都不一样吧!接着看。

“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木头是最朴素的,没有任何雕琢装饰,山谷是最空旷的,能听得见回声。得道的人就和他们一样。这就是修道者的外表和内心。想起了《天龙八部》里面的扫地僧,就像这个样子,那是得道高僧。再看最后一句:

“浑兮其若浊。”


浑,同“混”。看上去很杂很乱,像污浊的水一样。这一句最难理解了,得道的人可能像低调的白领,像邋遢的乞丐,像精明的商人,像粗俗的莽汉....... 不可思议么?想想济公和尚就明白了。不过济公和尚吃肉喝酒,如果活在今世,估计早就被世人唾沫淹死了(当然,我们怎么知道道济禅师没有再来呢?)。真正得道的人,和光同尘,和周围的人不会有区别,只看外表是看不出来的。老子说“被褐怀玉”,外表穿一件破烂的衣服,但怀里放了一块美玉,你是不知道的。耶稣在世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吧,他能和乞丐一起生活,他能亲吻麻风病人,但当时有谁能知道他那圣洁的心呢?



老子的描述很形象,总结一句话:越是得道的人,看上去越不像个得道的人。反过来也成立,看上去越像得道的人,修行越不怎么样。真正的高手都不像高手,越像高手的人,水平大多不怎么样。


老子后面还说:

“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敝而新成。”


记住,真正厉害的、修行很好的人,一定是不自满的,是谦卑的。正是因为这种谦卑,才让他不断的进步。一个好爸爸,不会认为自己是个好爸爸。如果他认为自己是一个好爸爸,他就没法成为一个好爸爸。他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好爸爸,他才能成为好爸爸。其实,没有一个爸爸叫好爸爸。只有去做一个好爸爸,自然就是一个好爸爸(这一段有点绕,如果你能看清背后的逻辑,你会受益的)。


我文中说了“得道的人”,老子不是这么说的,《老子》中从来不说得道的人,只说“圣人”、“善为士者”。为什么?因为没有人是得道的人,就像没有人是开悟的人。如果有人觉得自己是开悟的,那么他已经不再是开悟的。所谓的开悟存在于过程中,就像铃木俊隆说:

踏向彼岸的每一步,都是到达彼岸本身。


按照通俗的理解,一个“得道”的人,应该是很厉害啊,为什么行为还那么小心谨慎?这是关键点,不要放过它。仔细想想铃木俊隆的那句话,你会明白为什么善于修道的人,都是“若冬涉川,若畏四邻”。邱阳创巴是个很异类的修行者,也是个大成就者。他说和铃木俊隆类似的话:

调伏心的过程,就是你要追求的调伏心的结果。


“若冬涉川,若畏四邻”的处事,就是动之徐生,就能安以久。有意思吧,动态的才是稳定的。认为自己开悟了的,反而没开悟,认为自己到达了的,反而没到达。一直追求开悟的过程,反而是开悟本身。



铃木俊隆/


看到这里,有人有疑问:我不是想得道开悟,也不奢望,我只是想让生活无病无灾,情绪少一点,过得好一点,应该怎么做?


很简单,向那些善于修道的人学习。如何才能避免灾祸?并不是你能力强,你力气大,你定力好就能避免灾祸。避免灾祸的最好方式是远离灾祸。不想掉下悬崖,最好的方式不是练习臂力和攀岩,而是远离悬崖;不想被老虎吃掉,最好的方式不是练习长跑和跨栏,而是远离老虎;避免受美色的诱惑,最好的方式不是到美女堆里去锻炼,而是时刻警惕别让自己有这种机会,而且这种不让自己有这个机会,本身就是你要的结果。如果你是个正常的男人,不要奢望自己一定要达到看见任何美女没有一点想法的状态。


其实这些就是佛家讲的“戒”。自己不去做某事,本身就是“戒”。如果你戒了自然就会安定下来。内心不再纠结,不再恐惧,不再嫉妒,不为所动。


看老子的这一章,我们还能对过程和结果有新的认识。人生不过百年,经历的每件事情的过程,组成了这一百年。结果如何,其实是头脑里的判断,结果只是头脑的一部分,然后产生贪念、嫉妒、愤怒、不甘........过程是生命的一部分,结果是头脑的一部分。如果要过好人生,那么去注重每个过程,而不是结果。所以那些善于修道的人,他会时刻“若冬涉川,若畏四邻”。


人这一生有很多功课要完成,名、利、权、色、食等,任何一门功课都会伴随着我们一生,不要以为自己某门功课已经毕业了。不会的,永远不会!没错,我用了永远这个词!一旦你认为自己毕业了,过不了多久你就会在上面栽跟头。再厉害的人也不例外。如果你真想毕业,你时刻小心应对着每一门功课的考验。这种小心应对,本身就是你想要的毕业。这也就是为什么,越厉害的人,越是谨慎的,越是谦卑的。所以老子在第二十章说: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意思是说,别人担心畏惧的事情,我们不要觉得自己很牛逼就不用担心畏惧。真正得道的人明白,永远没有一个点是到达了终点,而走向终点的每一步,又都是终点。所以得道的人,时刻都是谨慎的,时刻都是谦卑的。


得道的人尚且需要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凡夫呢?!




【七哥闲谈】所有对修行感兴趣的朋友,一定要仔细看看这篇文章,然后静静体会一下,一定有收获的。如果你想看更多《老子智慧》系列的文章,在我的微信公众号:taobaoguijiaoqi后台回复“老子智慧”可以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