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全球宏观对冲
通过研究全球宏观经济动向,完成全球宏观对冲策略,完成与之匹配的全球资产配置。宏观定位时空,中观寻找经济发展动向,微观观察。汇聚中国经济,金融与产业专家与精英。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创伙伴  ·  又被段Sir赚了17亿 ·  17 小时前  
铅笔道  ·  上海杀出155亿超级独角兽:融资55亿 ·  22 小时前  
大江网  ·  刚刚,iPhone ... ·  3 天前  
大江网  ·  刚刚,iPhone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全球宏观对冲

朱民: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金融业机遇与挑战几何?

全球宏观对冲  · 公众号  ·  · 2021-01-20 00:00

正文

全球金融2021年仍存较大变数

朱民丨世界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结构裂变(上)

朱民丨世界后危机时代的经济结构裂变(下)

与瑞.达利欧对话:朱民/马蔚华/王庆/钱颖一分享中国经济投资热点

经历了低迷的2020年,2021年的全球金融会否“触底反弹”?朱民表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出的预测是,2021年全球GDP将增长5.2%,贸易额增长8.3%。“但是我认为,这个预测有些乐观了。”朱民说,他将2021年定义成“缓增长年”,经济的复苏速度很大程度上要受到疫情发展的影响。他认为,2021年,企业破产高峰和高失业将持续,企业负债恶化,垃圾债风险上升,而各国央行入市使得金融市场将出现一些规则变化,部分地区和国家开始负利率。全球金融的结构、生态和游戏规则,都将产生巨变,因此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金融要加速“自我革新”

2021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中国经济正在走向高收入阶段。朱民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正在走向服务业,居民财富增加,中产阶级人数和中产阶级财富迅速增加,同时进入老年社会和长寿时代。这些国情都对中国金融提出了新的要求。

中国金融如何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下,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朱民建议,要构建和进一步完善统一、综合、国际化的证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科创和数字化转型;加快发展商业养老保险,构建居民养老第三支柱;加快发展和完善资产管理和理财市场,为人民财产增值保值;加快金融机构全面数字化转型;加快落地央行主权货币,构建数字化金融基础;继续高水平金融改革开放。

朱民表示,数字人民币在深圳的试点是成功的。“数字货币有很大的便利,是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制高点。我们应该尽早确定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总体框架和定位,加快落地运营,保持我国的领先优势。”

金融“拥抱”科技势在必行

“未来的金融机构一定是虚拟世界和实体经济融合,为客户提供一个体验好,能够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综合服务。所以金融机构一定要升级场景开发与合作能力、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数字开发与运营能力。”朱民强调,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将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一大潮流。要想拥抱金融+科技的潮流,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刚需”。

主题:站在大浪之巅:

1.走向高收入阶段的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数字化大潮

2.经济走向高收入阶段的经济结构特点

3.未来经济结构的变化基础

4.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的大潮正在袭来

5.改革开放和创新:迎接中国智能化的高收入阶段

6.经济走向高收入阶段的经济结构特点

7.未来经济结构的变化基础

8.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的大潮正在袭来

9.改革开放和创新:迎接中国智能化的高收入阶段

2020年受疫情影响,全球金融都发生了巨大震荡和波动,更重要的是,经济结构、政策环境都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未来5年非常重要,可能会影响未来50年的发展。

日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原副总裁、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在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进行了一场

金融2021: 新变局、新趋势和新视野”报告会。

在报告中,他分析了现在的全球经济特点,预测了2021年全球金融的走势,并围绕中国金融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展开剖析。

金融服务五大挑战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朱民认为,金融服务业要与时俱进,主动迎接五大挑战:

一是要服务经济结构转型,支持服务业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二是要服务科技创新和经济大规模 数字化转型;

三是服务老龄化的居民养老需求;四是服务日渐增长的居民财富的长期安全和增值;五是在经济全面数字化进程中改造自己成为 金融科技。

完善直接融资市场

朱民认为,发展科创和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支持,建议中国构建和进一步完善统一、综合、国际化的证券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支持科创和数字化转型。

他指出,中国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了结构完整的股票市场,但目前中国金融仍以银行融资为主,短期资金多,缺乏能承担风险的长期资本。因此,他建议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证券市场,包括新三板、REITS及ABS等。要着力打造全国统一、综合和国际化的证券市场;

一方面加速发展衍生品市场,构建 资产证券化市场;同时带动评级和会计、法律制度建设。

朱民同时指出,中国发展科创和支持企业数字化转型还要构建统一、综合、国际化的债券市场。他认为,中国债券市场发展严重滞后。债券市场结构不合理,信用债仅占1/3,其中65%是国企债,审批/注册和管理不统一,交易和清算不同步,既有潜在金融风险也阻碍经济发展。当前的低利率环境正推动世界债市进入新的阶段,中国债券纳入国际指数(富时世界国债指数WGBI, 摩根大通全球新兴市场多元化指数GBI-EM,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BBG)也催生中国债市的大发展。这是一个百亿级的大市场,未来可以翻番。他建议,要构建国际化债券市场,须统一发债管理,集中清算,统一债券交易平台;并逐步建立收益率曲线,发展衍生产品,构建资产证券化市场;同时带动评级和会计、法律制度建设,完善破产重组法律程序等。

提升财富管理质量

朱民还建议加快发展商业 养老保险,构建居民养老第三支柱。他认为,应构建大型居民养老保险机构,财政政策和监管政策应予以支持,同时不断创新产品。在完善养老体系的同时,还能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金。

与此同时,朱民认为,还应加快发展和完善资产管理和理财市场,提高规范、扩大规模、鼓励产品创新,为人民财产增值保值的同时,为资本市场提供长期资金。

加快金融数字化转型

朱民认为,中国须加快金融机构全面数字化转型。他建议:鼓励金融科技创新,巩固和扩大我国在金融科技和电子支付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和优势;加大金融大数据平台构建;构建新型数字金融时代的监管体系。他指出,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可推广中国建设银行数字化转型经验。

朱民强调,中国应加快落地央行主权 数字货币,构建数字化金融基础设施。他认为,数字货币有很大的便利,是未来全球金融竞争的制高点。中国须尽早确定我国法定数字货币的总体框架和地位,加快落地运营,继续我国的领先优势。利用央行数字货币落地跳跃式发展我国数字金融基础设施,解决我国金融基础设施长期分散落后、股票和债券登记不统一、清算收付系统不集中、国家掌控不强和面临国际风险隐患的问题,提升金融安全和国际竞争力。同时,加强国际合作,探索合作构建双边和区域性央行数字货币联盟。

朱民还特别提到了在深圳试点的数字人民币。他表示,数字人民币在深圳的试点是成功的,而深圳肩负着“经济特区”和“综合改革试点”的使命,也应该在 人民币国际化、数字金融、金融科技等方面敢闯敢试,贡献一些可供复制的经验。

“未来的金融机构一定是虚拟世界和实体经济融合,为客户提供一个体验好、能够提高效率,降低风险的综合服务。所以金融机构一定要升级场景开发与合作能力、数据整合与分析能力、数字开发与运营能力。” 朱民强调。

继续高水平金融改革开放

最后,朱民指出,中国须继续高水平金融改革开放。一方面瞄准国际标准,提高开放水平,吸引优质大型国际金融机构;同时全面推行准入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稳步加快资本账户开放和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进一步推进市场化利率改革;进一步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健全现代金融体系。

粤港澳大湾区大有可为

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如何在加快湾区内地城市与香港、澳门的跨境融合,包括加强与葡语国家、欧美国家的互联互通的同时,加强监管和规避金融风险?对此,朱民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突破点在于找到基本法律框架的融合点。众所周知,内地法律是 大陆法系,港澳是普通法系,会计体系也有差别,研究两大法律体系和会计体系如何互联互通是大事。而事实上,在实务中两个法律体系是并存并用的,所有的国内公司如果是上市公司,基本上都在应用国际会计准则。

“从我的观察角度,具体在实际操作领域,两套体系虽然存在差异,但在商业、金融领域都是可兼容的。两大法律体系和会计体系的互联互通不是一个大问题,如果能把这个事情解决了,香港、澳门和内地自然就互联互通。”

朱民强调,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将成为未来金融发展的一大潮流。要想拥抱金融+科技的潮流,复合型人才成为时代“刚需”。深圳已成为中国内地第三大金融中心和全国金融科技中心,在金融行业整体转型升级的阶段,科技与金融的相互渗透和跨界融合成为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

朱民最后总结道,未来五年一定是极其精彩、急剧变化的五年,中国必须别无选择地努力跨越中产阶级的陷阱。而国际政治、经济及科技所有的变化及金融科技化,将从根本上改变金融运行的基础。

(南财智库/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资深研究员 郭玟君)

工业服务业会成为未来巨大的增长空间,而未来一定是智能化和数字化的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做的题目为《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和数字化转型》的演讲要点如下:

2020年是注定要载入史册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恶劣的国际环境,中国经济扛住了“压力测试”,成为全球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2020年也是中国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重要台阶的第一年,我们该如何克服曾让众多新兴经济体徘徊不前的 “中等收入陷阱”,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这成为关系国家发展命运的一个重大议题。

每一个经济体在跨越这个阶段时,都会发生一系列深刻的结构性变化,从根本上颠覆和再造现有经济。只有认识和理解这些结构性变化,才能形成高质量的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在这个关键时点上,我们的思维方式也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要从过去那种线性的思维方式,转变成面向未来的结构性思维方式,看到结构变化的颠覆性、创造性与机遇。

中国经济正在走向高收入阶段,主要表现为三大特征。

一是经济结构向服务业转化。 当前中国工业比重下降,服务业比重攀升,市场化服务业劳动生产率较高,但非市场化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偏低。

二是当面中国已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需求引发了供给和经济结构变化。

三是科技创新和数字化大潮正在到来,科技变成了这个世界推动、主导和裂变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力量。

中国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时,将会面对老龄化、气候变化和数字化三个不同于以往的结构性因素。

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的10.5%,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十年后这个比例还将上升到16%。伴随老龄化而来的将是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2015年北京的赡养比大概是三个劳动人口养一个退休老人,到2050年是一个工作的人养一个退休的人。大家想一想,这需要怎么样的劳动生产率,需要怎样的财富积累来支持老年人的生活?从2021年到2050年,老龄化和长寿化会影响我们的宏观经济相当长的时间,消费、服务、金融、房地产等行业都将发生深层次的供需结构变化。“我们对老龄化的准备是不够的。

去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上郑重承诺,中国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在2030年达到峰值,虽然发达国家承诺2050年实现碳中和,但是他们实际上享有50到70年的过渡期,相比之下中国的时间只有30年,这个任务艰巨而紧迫。巨大的能源结构调整,极大地提高能源效率,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发展以及大规模的投资来实现。想想看,烧油的汽车没有了,全都变成电动或者氢动能汽车,汽车的产业链会发生什么变化?2060年碳中和会在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它首先是改变能源,但更多地是改变未来的科技。

提到第三个重要的结构性变化因素,这次疫情让我们看到了无接触经济的发展潜力,数字化物流、在线消费和生活服务、在线医疗、在线办公、在线学习等等,都发展得如火如荼。哪怕是疫情结束后,这种在线化的趋势还会继续维持,因为许多行业的业态已经彻底改变。

与此同时,科技正在成为世界竞争新的制高点。

当科技变成竞争的时候,新科技的到来已经不是你拥抱不拥抱的问题,而是你别无选择。今天,科技发展和应用的创新正处于一个历史的井喷点上,我们可以看到一场科技创新和数字化的大潮正在兴起。”他表示,面对来势汹涌的大潮,中国的应对策略就是新基建,其核心理念是在传统的人流和物流之上,以5G、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物联网等底层技术,再形成一个数据流,打造出中国的“超级科技高速公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促进数字化转型。为什么要数字化转型?归根结底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中国经济能够长期稳健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整个科技过程,从0到1的量子计算,脑机接口的突破,从市场的逆向进口地带瓶颈突破,服务器突破,云计算,异构计算的突破,全世界在研发科技的渗透曲线在平行的往上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这也是中国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这个层面,中国还是走在很前面的,比如百度作为重要的AI科技公司,在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方面连续三年第一,展现出中国AI的实力。不过我国也有相对薄弱的地方需要突破,比如半导体技术、机器人技术等,而面对现在这个格局,中国的应对策略就是新基建。用数字化提升治理效能将是我国治理现代化的重大命题。目前,社会治理已经成为我国治理现代化体系的重要部分,新一代数字技术则是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利器。在今天这个节点上,中央之所以再三强调‘十四五’,是因为中国正在从中等收入国家走向高收入国家,这是一个巨大的历史转折点。历史已经给了无数的经验和教训,走向服务业,科技化,老龄化,这些巨大浪潮在根本上改变我们所有的一切,站在运动推力的一边,站在世界大潮的顶峰,祝各位成为未来的赢家。

这个战略的核心是国家全力打造一个科技的高速公路,AR、算力、数据、5G和云,在这个高速公路上推动科技企业来全力创新支持、构建这个高速公路。对此朱民表示,“后疫情时代三大经济趋势的发展,从疫情前的房地产、能源、传统建设、建筑机械,走向数字经济主导,算法、算力,走向云基建、管基建、端基建。

1.中国未来5年的发展,决定着中国未来五十年的发展,因为这个阶段我们必须跳过中等收入陷阱。

2.中国在走向劳动服务业,但是劳动服务业生产率低,这里的突破口是教育和医疗。另外,中国工业制造服务和美国相比差距很大,这也是未来的突破口,是未来的一个大潮。

3.中国现在65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达到2.5亿,财富管理行业将会发生巨大的变化,今天的问题就是明天的机会。

4.日本进入老龄化已经二十年了,它的建筑业、制造业、金融业、服务业萎缩,增长的是医疗、科技和通讯。日本的房地产在九十年代达到顶峰后就一路下跌。日本的老年人是在不停抛售老房子。

5.2060年中国所有的乘用车是电池供能或氢能源,对汽车行业的改变是天翻地覆的。汽车将由一个工业产品变成一个智能产品。车将成为一个连接所有一切物体的载体。

6.2030年,中国电动汽车的销售量要占到当年汽车销售量的40%。大部分国家2040年不再销售燃油车。

7.2060年,重型汽车中,氢能源将会占大多数,剩下的是电池车。

8.2060年,铁路将全部电气化。

9.中国未来每年要投资2-3万亿在新能源上,到2060年最保守的估计是投资总计200万亿人民币。

10.未来的方向是用物联网和区块链将所有的人和物连在一起,云技术和5G只是一个过渡。

11.疫情结束后,不会是所有的人都回到办公室了,因此商业地产的价值会快速下降。

12.$美的集团(SZ000333)$ 一条生产线上只有4个工人,产品合格率99%,人工占一台空调成本只有10元。



疫情正在根本性地改变世界 造成经济严重衰退 金融市场巨大波动 国际政治生态恶化 …… 但是 疫情带来的冲击造成的最大影响却是在科技方面 9月5日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前副总裁朱民在2020全球财富管理论坛上表示 他强调 疫情正在加快推动全球科技创新 科技和数字化转型大潮正在到来

所有的人 所有的企业 所有的国家 你别无选择 只有跟着科技和数字化转型 这是生死之变 或者跟上这个潮流 或者被淘汰 他说

朱民指出 在四个推力的作用下 科技创新大潮正在到来 第一 疫情推动的无接触/线下经济变得越来越重要 这个趋势将延续下去 第二 随着中美经贸摩擦转为科技摩擦 全球科技竞争已经开始 所有国家和企业都必须走向数字化未来 第三 数字经济在经济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科技将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第四 科技发展的应用创新大潮兴起 世界正处于科技大规模转换和实现的曲线的拐点

严格来说 我们今天还是处于4G和智能手机阶段 我们正从在这个阶段走向全面的5G和云时代 未来 全球科技竞争的主战场将是物联网和区块链 朱民指出 中国的国家战略就是 在全面走进5G和云时代时 提前合并 跨越到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 这个就是全球现在的制高点

朱民说 20年前 在全球最大的10家公司中 只有三家是科技公司 10年以前 只有一家是科技公司 但今天 有七家是科技公司 不用再过10年 再过5年 前十家企业一定全部是科技企业 这就是经济和金融市场反映出的科技的变化

朱民指出 在科技创新方面 中国近年来赶超速度很快 在人工智能的论文发表数量上已经远远领先其他国家 和美国几乎并肩 在全球20家最好的人工智能企业中 美国八家 中国七家 这七家还没有包括阿里和腾讯

尽管如此 朱民指出 中国在基础 核心 卡脖子 技术上还有很多不足 光伏面板 中国占全世界50%的市场份额 而15%的技术在国外 高铁 在国内是100%的市场份额 核心技术还是有10%在国外 数字支付 中国是90%都在我们自己手里 这是我们引以自豪的 包括阿里 腾讯等等 我们还是有10%的技术在国外 不用说半导体 半导体我们整个技术90%在国外

针对这些短板 朱民指出 中国正在疫情期间通过新基建战略推动经济转型和增长 核心是在传统的物流和人流中加一个数据流 通过人流 物流 数据流产生产业流和资金流 变成价值流 其中 数字流是新基建的核心

他强调 在具备数字流的基础设施核心之后 我们第一次看到了虚拟世界和物理世界在未来可以完全自如地交融 最关键的是 不需要人的干预 因为机器学习是一个自动生成和迭代的过程

比如 机器人已经不是自动化了 而是数字化的过程 这个过程产生无数的数据感知 感知到物联网 物联网进入大数据的虚拟世界 包括人工智能算法 优化信息空间 然后重新回到物理世界 改变和操纵现实世界

朱民指出 为了加快5G时代的到来 中国将加快5G基站建设 我们本来用5年的时间继续把5G基站做完 现在看要提前 今年目标是建60万个基站 今天已经建了60万个 我们现在已经有5500万5G用户 深圳开始5G覆盖 希望通州很快能够实现全部5G覆盖

5G做完了做什么 朱民说 物联网 5G只是基础 5G是为社会和工业服务的 所以5G的落地是物联网 我们的物联网做了5年了 按照我们国家的计划 2020年本来就是物联网的一个大年 经过改造 我们今年的工业物联网节点会超过美国 我们会建成5个左右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 遴选10个左右跨行业 跨领域平台 培育30万个工业APP

朱民强调 中国的工业互联网发展速度飞快 因为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 这背后的核心理念就是 国家要建设一个以5G AI和云计算为核心的基础设施枢纽 1993年 美国建立了一个 信息高速公路法 这个法案极大地推动了美国互联网公司的发展 包括苹果 谷歌等 现在 我们要以更高的技术水准建立一个信息科技枢纽 让所有的科技企业往枢纽靠拢 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成为这个枢纽的一部分 然后 让所有的城市在枢纽上做平台落地 做数字化转型


朱民指出 在这个过程中 枢纽建设是重中之重 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建设 第一是 云基建 包括云服务及数据中心 第二是 管基建 包括5G基站 通讯卫星等 第三是 端基建 包括手机 汽车 人脸识别 交通等

谈及疫情对科技的影响 他说 疫情使得科技发展走向了新的方向 第一 在经济驱动力方面 经济增长来源从房地产 能源 传统基建转向数字经济和新基建 第二 受社交距离影响 过去蓬勃发展的共享经济将转向无接触经济 全球价值链从高度全球合作走向 双循环 走向自主创新 核心科技赶超和前沿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