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请辩
专注治疗逻辑硬伤,这里是蔡叔传递认知的道场,还不置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请辩

“囧妈风波”的商业之美

请辩  · 公众号  ·  · 2020-01-25 11:59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今天在蚁窝收到这样的一个提问。


《囧妈》首播头条系免费观影的新闻大家可能都看到了,你们或许都已经看完了吧?


在大部分人心里,电影是分层的。 这不是电影分级的那种分层,而是电影分为“正式电影”和“网络电影”,例如《囧妈》这种就属于“正式电影”,这种区分就跟明星和网红一样,没什么具体的界限和标准,但人们心里就是会去主观打标签,然后产生相应的对待行为。


电影在网络首播,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而一旦在网络首播的,多数人都会自动将其打上“网络电影”的标签,虽然是“事后追封”,但也乐得把头埋进沙子里,觉得“就是不一样”。


但《囧妈》第一次把这种微妙的平衡给打破了。


《囧妈》是一部标准的被认为是“正式电影”的片子,无论是导演的名气、演员的阵容,还是大众的期待度和预设的档期,再加上宣传也铺了很久,它就没办法再被事后追封为“网络电影”。


但它却在网络渠道首播了,还是免费首播。


这无疑是一个标志性事件,若不将这样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中,中国的电影市场将产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以电影协会出手了,由于触及到了最核心的利益,一出手就是撕破脸般的死手——如果徐峥和欢喜传媒执意这么干,以后就抵制欢喜和徐峥的作品。


但对网友来说就不一样了,一个给我免费看,另一个不仅谴责我喜欢的明星,还想强制让我交钱——网友的屁股必然是坐在徐峥这边的。


那么在这场攻防战中,到底谁占理?

以下是我在蚁窝中的回复:




答:


没有理,各为利益,拼的是话语权。


徐峥损失了? 看起来是,但也不好说,毕竟春节撤档后找别的时间,能保证16亿以上的票房吗? 谁也没法保证,那都是一开始的预计。


而没有16亿甚至20亿,就抵不过字节跳动给的6.3亿。 要加上回款时间和各种不确定性以及一堆麻烦事儿,那肯定是卖给字节跳动大大划算。


所以对徐峥来说,这样选择当然是可以被理解的。


但院线确实客观上受损了,前期给了这片子一堆宣传资源是事实。这个你们不在这个领域可能不懂,这都是钱。例如有个大咖要来蚂蚁私塾开课或者开窝,在课程质量通过蚂蚁私塾审核、官方认为值得推荐的前提下,那一定是有个合作框架的,例如大咖引流多少用户购买,App帮他置顶多长时间诸如此类。


现在app给了非常多的宣发资源,例如给宣传了15天说马云要来讲1个小时,大家不见不散啊,结果马云说在微信里直播了,哗啦啦人都去了微信,你让这个app作何感想?


原本app的开屏页面、弹窗等是不是能给别的咖? 这就是钱,很多的钱,可能还为此损失了一些用户。


所以徐峥划不划算,不好计算,但院线确确实实一根毛也没捞着,暂时也还没人说赔他们什么东西。


你说院线承不承担得了这次的宣发损失呢? 我想是没问题的,一部电影而已。


但如果这是一种新模式的开端呢? 人人都能第一时间免费看正版电影,由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公司烧钱买单获取用户,再把用户转化到其他商业场景去挣回来,这就是要变天了,除了观影体验特别好的影院外,其他都要完。


而且这件事会逐渐导致力量失衡——影院越关越多,互联网公司会越来越强势,甚至要求独家首播——不给院线。


而片方在院线那边拿到的收益越来越少,就不得不越来越多地让步给互联网公司,任由摆布,最后互联网公司提出一堆条件+随便给个价,各方都得接受。


对于用户来讲,最好的结果是力量互相制衡 ,这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都把我用户当宝,抢来抢去,我当然最受益,跟找对象也同理——结了婚,确定别人不来抢了,另一半就不会那么上心,甚至得知我离婚会更惨以后还会压榨我的利益。


那么互联网公司会不会也一起抢,而不是被字节跳动垄断呢? 当然也会,大家看到这里有利可图,也会上来分食,这样就还好一些,它们彼此对院线还能客气些,也还能养活一批,不会让它们消失到一定程度以致于渐渐让用户没的选。


但互联网公司天生的贴钱+无限复制模式就是后期太狠,只要大资本下场,愿意贴钱到后期,在多数领域就很难玩得过它们。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很多领域无形之中都会越来越滑向这种模式的原因。 所以虽然你也有竞争、我也有竞争,但后期能力不一样,在十几年以后,还是互联网公司会整体获胜,然后慢慢改变人们的观影模式——你说我就喜欢线下啊,体验好啊,到时候线下排片都拿不到,再好的都要关完,你也就慢慢妥协和放弃了。


所以你问我怎么评价? 徐峥、头条、协会...都没错,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战,我们人类的商业模式变迁和体验变迁,不就是一个个小案例的商业利益不停博弈以后而形成的大趋势么?


我们是被裹挟其中的人,我们支持或不支持某一方,都是一时情绪的抵抗,最终获胜的,还是从商业逻辑上最迎合人性的一方。





尽管大家已然把电影给看了,但这件事情到这里显然没有结束。


未来肯定还会有法律纠纷,我们作为看客,记住这一节点,看看商业世界的各种小细节里,其实都是满满的攻防,精彩程度丝毫不亚于古代的战争——字节跳动的灵性反应、商业魄力、领导层的决策机制,电影协会的快速组织和响应时间,欢喜传媒港股大涨的收益补贴,字节跳动的宣布时间、给对手留的攻防时间以及给徐峥留下的“反悔决策时间”等等。


这些都是极漂亮的商业之美,值得我们好好欣赏和学习。





植入自家温馨提醒一条:年后的一年52本书之旅就快正式发车了,还没上车的请注意,错过的书不会从头开始,上车不补票。





👇 戳阅读原文可到52本书介绍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