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票友—票据圈儿那些事
票友致力于提供及时多元的承兑汇票及相关融资信息,涵盖:票友日报,每日票据动态、票据报价汇总、融资信息、资本市场分析;票友汇群,目前有近千家机构参与到交易中;票友汇线下活动,已在上海、重庆、杭州等进行6场,共2500人参与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起点财经  ·  这是全国平均工资的真相 ·  3 天前  
第一财经  ·  王磊已被扣留!阿斯利康最新透露→ ·  5 天前  
第一财经  ·  川大智胜,跌停!哈尔斯也“绿”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票友—票据圈儿那些事

证监会喊话,委外大撤退,是时候和大家谈“下岗再就业”问题了!

票友—票据圈儿那些事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22 23:37

正文

“目前我们感觉通道类的同业业务基本是不能做了,之前有很多通道去做委托贷款或者出表,现在监管部门现场检查的重点就盯着这些。”王旭就职的这家银行曾被称作“同业之王”,或许正因如此,他和同事的感受比其他同行要强烈得多。


坏消息一个又一个:证监会又发话了

5月19日,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在发布会上指出,证券基金经营机构从事资管业务应坚持资管业务本源,谨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职责,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所谓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虽然是在谈及新沃基金后提出,但实际针对的不仅仅是基金行业,而是整个资管行业,包括券商资管、基金公司及基金子公司的通道业务。


下岗虽苦,但回头想想,5年干到这成绩也不错了!

2012年10月证监会发布一系列实施细则,投资范围放开,证券行业具备全面参与同业的资格。2012年,放开基金子公司的投资范围,至2016年年底,基金子公司8.2万亿,券商15万亿,达到约23万亿,信托公司约20万亿,证券行业超过信托行业的规模,信托公司非通道业务占主流,证券行业通道规模巨大。


银行委外也在撤从年初至今赎回规模约为5000-6000亿元

自金融“去杠杆”以来,银行委外资金大规模抽离股债市场导致部分资管公司出现被动甚至赔本卖资产现象。而作为委外资金最受青睐的去向,部分公募基金和基金专户等一季度遭遇了大范围赎回,市场上大量机构定制基金沦为“迷你”产品濒临清盘。业内人士预计,随着一系列监管政策出台,金融“去杠杆”过程已进入下半场。根据微观调研,从年初至今大型银行的委外投资规模基本稳定,主要是根据一季度委外机构业绩对仓位进行动态调整。少数中小银行除了从委外机构业绩方面考虑外,还存在部分合规因素,预计赎回比例在20%以内。我们判断今年委外赎回规模约为5000-6000亿元


这个时候,是该和大家讲讲下岗再就业问题了!


各位同业战线的同志们,


大家好,这几天外面天气不好,在座的各位脸色也不太好,低头弄手机的特别多,希望大家都集中一点。今天来参加这个班的,说明遇到了一定程度的危机,很多方面已经被竞争对手比下去了。为什么会输给别人?是不是因为很多事情不够专注,总是一心几用?你们自己要总结。


我经常问,同业人怕什么?


答说怕央妈断奶,怕错配爆仓,怕兜底的耍赖,怕封包被对手出卖,怕起息了的业务被退回,怕打开保险箱看见一堆报纸。


再问一句,怕不怕下岗失业?


一半人回答,太忙没时间想这个问题;另一半人说,从来没敢想这个问题。无论是没时间还是没胆子,结论就是没怎么想过,但是开这么一个讲座,来了这么多人,说明内心深处还是有危机感的嘛,希望今天这个讲座能帮大家去想清楚这个问题。


今天的讲座分为七个部分


一、同业从业人员的在岗现状

二、让一部分同业先下起岗来

三、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快下岗

四、被动式下岗和主动式下岗

五、同业下岗后可如何再就业

六、下岗人员心理和生理建设

七、成功下岗分流的案例分享


最后还有一个下岗人员再就业意向现场登记环节,请满足条件的同志留一留,不要走得太快。


还有五分钟正式开始讲座,各位抽烟的、补妆的、打电话上洗手间的现在抓紧去吧。


一、同业从业人员的在岗现状


同业,我们定义的口径是金融机构中以其他金融机构作为客户或者交易对手的业务岗位。从业人员现状有以下几个特点:


人员规模快速增长


根据我们的统计,目前同业在岗人员,满足境内银行系统编制的统计口径,为35万人上下,根据业务需要还有一个临时扩编的5万人左右;外加非银金融机构和类金融机构的,还有20万~30万人左右,无法确切的统计。


所以满打满算这个市场干同业的,最多可以有60-70万人。


而2010年的时候,这个数字大概在15万人左右,五年来翻了将近5倍,大家可以想象下这个增长速度,虽然去年市场并不好,但从业人员数字还是在增加。


资源分配极不均衡


这六七十万人,如果管理的规模来算,“贫富差距”极大。大概有3万人不到的这么一个群体,掌握了整个同业市场99%的管理规模,包括负债端和资产端。如果同业市场也有基尼系数的话,我想这个数字应该是在0.8以上了。


去掉这三万人之后,剩下的要么就是总分的客户经理,要么是整条流程上的操作人员,要么是中间通道,还有就是零星的小机构了。


也就是说5%的人掌握了这个市场绝大多数的话语权和资源。


技能水平高低不齐


市场有十年以上的老同业,也有才来了几个月的新同业,也有对公和零售条线借调过来的酱油同业。真正接受过专业同业训练的有多少?比例非常低,可能不到10%。更多的是听人说说,看人做做,就觉得自己会了。


有些人做了三年了,关键概念还是没弄懂,风险资本算不清楚,合同表述也抓不住重点,操作流程基本靠试错。有的机构,从审批到总行业务员到分支机构客户经理,一笔业务各有各的算法,最后做完发现加起来是亏钱的,也不知道怎么改,下次继续错。


技能全面化严重不足


同业有这么多条线和功能,做资金的不懂做资产的,做存款的不懂做票据的,做固收的不懂做资本市场的,做审批的不懂做操作,做研究的不知道怎么做营销。要找到一个内外兼修,每个条线都清楚的人才极其困难。


所以真的出了那么几个这样的人收入一定是相当可观的,但是我们的银行体制的土壤又不擅长培养,这样的人才只好靠自己内部转岗,外部跳槽,银行去完去资管,兜兜转转十数年才有机会磨练出来。所以你们不要眼红别人,现在人家是吃香喝辣呼风唤雨,而你们在这里参加再就业培训,你就是没有人家这个能力和魄力。


所以总结来看呢,同业这个群体,这些年人员膨胀严重,但是资源还在少数人手里,剩下的大部分人技能高低不齐,且少有全能型人才。这些问题在市场明显增长的情况下并不明显,但是去年和今年市场增速明显放缓,问题就成为问题了。同业人要此有清醒的认识,这也是今天大家坐到这里来的原因。



二、让一部分同业先下起岗来


总设计师说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这句话影响了一代人。今天金融机构开始自我改革纷纷喊出口号:让一部分同业先下岗,先下带动后下,这有助于整个同业就业生态的优化。


哪一部分同业先下岗呢?根据我们的观察,不少机构摸索出了有自己特色的办法,在座的很多位应该也是亲身经历了不少,下面举几个例子:


A银行 技能不达标,转岗去柜面


A银行作为大型国有银行,最近对数千名同业从业人员进行了同业岗位基本技能测试,内容包括:背诵连续10天的各期限Shibor数值,默写本行对他行额度表,默写同业存款合同正文以及背诵G8国家的交易休息日等,基本技能不达标的同业人员将被劝退到柜面现金岗,如果不愿意则视同为自愿下岗。


B银行 比拼开户数,末位淘汰制


B银行作为国内知名的以同业业务为旗帜的股份制银行,近期对所有同业岗进行了一次末位淘汰。同一个分行或支行的同业客户经理在一个月的时间内比赛谁开的同业户多,开户数最少的10%的客户经理当场解聘,开户数最多的5%获得额外的开户奖300元整,不过需要拿餐饮发票来顶。


为公平起见,非银同业户打七折,本地户再打五折。


外地开户差旅费自理。


C银行 全员参演歌颂同业主题晚会,表现不好的下岗


C银行作为国内领先的城商行,一直注重银行内部文化建设。此次发起“同业在我心”的大型文艺晚会,同业部门必须全员参与,歌舞小品诗朗诵形式不限,没有贡献节目也不加班留下来陪着排练的,即使平时业绩再好原则上劳动合同到期都不再续约。


汇报表演时获得行长点赞的,内部职等升一级,奖励文艺才干特殊津贴。


除了以上的典型,还有其他的一些考评方式,总体上就是想方设法先让一部分同业人退出这个市场。虽然目前影响的人数和比例不算太高,但心理层面上起到的影响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了,甚至出现了极端的反弹情况。有一个银行的同业部职员,就因为听说可能会因为考评不达标被劝退下岗,竟然给所有做过交易的客户寄去了恐吓信,上面是血红的五个字——下一个是你,吓坏了不少女性交易员。但据说此人并没有因此被开除,而是调离同业部,转岗到了清收部。


三、如何判断自己是否快下岗


刚才讲到了,很多银行已经开始用各种手段来收紧或者劝退同业岗位,在座也有部分同志是因为已经下岗了所以才过来听的。另外一部分同志则是不清楚自己到底会不会下岗,但是有这样的忧患意识,也主动过来了,老师很高兴。我们分享一些方法来帮助大家做自我诊断,到底你是不是快要轮到下岗了。


多久没有开过张了


一周以上,进入观察期;二周以上,可以准备被谈话了;一个月以上,自己交辞职信吧。


如果你三个月没开张但是也没有人辞退你,那这个银行、这个部门都很有危险,早点做准备吧。


你做的业务是不是人人都会做


如果你目前做的业务,晚你一两年的新人可以完成,那么下岗系数在0.5左右,也就是一半的可能;如果部门新来的实习生也可以完成,那么下岗系数高达0.9。


你的客户在你的微信圈里点赞吗?


如果无论你发什么图,点赞数都在100以上,那么你离下岗还很远。如果在30以内,那么请努力和客户做好互动,如果平均在10以内,而且你并不是新人的话,离下岗并不远了。


在这种情况下,你再发一张自己的比基尼照片,点赞数还没有恢复到30以上就考虑主动离开这个行业吧。


老总平时是怎么看你的


如果老总平时行色匆匆,从来看不到你(你也看不到他),交流全靠电话微信,那么你应该不会下岗。


如果老总每周看到你一两次,但能注意到你胖了瘦了,有没有被晒黑,那你得注意有一定下岗的可能性(包括他也是)


如果你老总天天能看到你,每次都长时间地凝视你,甚至能注意到你新烫的头发或者新冒出来的胡须,那么未来你们整个部门可能都会被裁掉。


特别指出如果老总平时特别忙,今天却专程请你吃饭或者喝茶,那么九成也不会是好消息。


同事和你的互动


你和同事在一起的那个群,是不是好久没有人发消息了?如果是的话,那么很可能他们已经新开了一个群叫做“听说xx要下岗了我们在这里聊吧”。


如果想确认一下的话你发一个红包在原来的群里试试?如果没人领你的红包,那你要下岗了的事基本坐实,他们真心不想让你承受雪上加霜的痛苦。如果陆陆续续领完,那可能你的同事既同情你但也爱贪小便宜。如果瞬间领完,还有人开始起哄说再发一个,那恭喜你,你用人民币证明了自己是安全的。


四、动式下岗和动式下岗


如果下岗不可避免,不如闭上眼睛,哦不是,不如擦亮眼睛,看看清楚怎么下岗对自己最有利。今天我们在这里主要介绍两种下岗模式的区别——一种是最常见的被动式下岗,另一种是反其道而行之的主动式下岗。


被动式下岗


被动式下岗的特点就是被动,一处被动,处处被动。


被通知要下岗了、被通知下岗的原因、被通知最后离岗的日期


下岗后才知道原来还有竞业禁止当时入职的时候没看清楚就签了,于是三年内不能去别的机构做同业


下岗后知道原来小朱和小李也被通知下岗了但是他们一个写举报信另一个买了三瓶安眠药放在桌上于是他们就不用下岗了


下岗后才知道原来赔了5个月的工资是最差的条件,人事部的心理价位是18个月以内,另外原来是可以休完所有年假才走的,带薪的


……


主动式下岗


主动式下岗的概念比较先进,是指虽然还没有下岗,但是天天抱着一种我明天就不干了好高兴啊的心态,并把这样的心情传播给同事和老板。这种方法如果用的好可以起到神奇的效果。


比如早上还没到公司就可以发微信圈配一张喜笑颜开的自拍:如果今天是我在xx行的最后一天……


比如签约的时候人事和你签三年,你说不用那么长,一年一年签吧,我喜欢每年都重新评估一下我和雇主之间的关系


比如当月业绩前三的时候去老板那里说要不要考虑让我下岗得了,我感觉自己怎么也做不到第一对不起老板你对我的厚爱


比如当月业绩垫底的时候请同事们吃大餐,大家问是你生日吗你说不是我马上要下岗了想谢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我的照顾,我走之后不再有人拖你们的后腿我好高兴


比如常和猎头聊聊,或者和客户中对自己有意向的老总谈谈主动离职去新工作的可能性,当然并不是鼓励真的去做


根据我们的调研,使用了主动式下岗的处理方式的,反而真实下岗率很低。


五、同业下岗后可如何再就业


有一种情况是你无论消极还是积极面对,最后都下岗了。那么下一步应该如何再就业呢?能回同业当然是一个选择,如果不得不去别的行业发展,我们根据同业的行业特征,给了五个其他行业再就业选项,根据推荐程度由低到高如下:


第五位    心理辅导师


同业人员擅长沟通和开导(特别是业务黄掉的时候),可以通过自学心理师相关教程考取相关证书,应聘为心理医生的助手,或者民间心理辅导组织。如果遇到同业来咨询,更可以现身说法,事半功倍。


第四位   票务中介


因为同业出差多,熟悉各种火车飞机的订票渠道、以及主要城市的优惠酒店。下岗后可以应聘小型旅行社中介担任订房订票专员。利用好原来同业的关系,这方面的需求会很大,很有希望做到销售冠军。


第三    高端外卖


利用好原来的客户关系,打开为金融类写字楼送午餐送鲜花送星巴克等服务,是同业人员下岗再就业的另一个契机。特别是对一些管理严格的楼宇,一般的快递人员送不进去,但是下岗的同业依然对如何进楼轻车熟路,穿上原来的工作服,挂个随便什么胸牌,可以如入无人之境。


第二位    专车司机    


很可能你下岗前已经在干这个了,下岗后继续专心地全职干呗。如果接到一位老总,聊着聊着感觉不错,明天你又重返岗位了呢?


不过遇到前同事,你是收钱还是不收钱?


第一位    金牌导游


去过的地方多、跑前跑后特利索、嘴巴特能说、被别人喷了能忍住不还嘴、别人觉得价格不好不想买的时候能死皮赖脸地劝、劝不动的时候还可以哭求跪求。


对,说的就是你,做同业的。相信你能成为一个金牌导游。



六、下岗人员心理和生理建设


同业人员一旦接到通知要下岗,往往会经历一个明显的心理和生理的反应期,在这个期间一定要做好相应的调整。另外呢,要利用好下岗后的一段休整期,把做同业落下的职业病治一治。


收到下岗通知后的主要心理和生理阶段:


心理崩溃 嗜烟嗜酒


刚收到下岗通知的同志,即使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心理预期,也难免会觉得怎么就非得轮到我呢老天你对我好不公平!继而产生较为强烈的自我否定和自暴自弃的念头,伴之以大量的抽烟和过量饮酒的行为,并且精神上萎靡不振,即使去新的工作机会面试也容易被淘汰。


我们建议在一接到下岗通知的时候,就立马在微信圈里发下毒誓:谁抓到我抽烟,罚我5000块,抓到我喝酒,罚我10000元等;或者1个月内找不到新工作就剃光头发和眉毛。


万念俱灰 不修边幅


在接受了要下岗这个事实后,部分同志会进入一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阶段,对自己的外表形象和生活细节也是十分不在意。比如男生不刮胡子不换内裤,女生不化妆不洗头发等。严重影响了自己的精神面貌和别人对你的看法。


我们建议一旦自我察觉到有这样的苗头,可以去谈一个恋爱,无论是婚前恋还是婚外恋还是同性恋,都有助于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自我排挤 变非主流


小部分的同志在接受下岗自认失败后,会产生一种变态的不服输的劲头,认为即使我不是一个成功的同业人,也得在别的地方赢过你们。


当然如果这时候他们把这种怨念放在再就业或者创业上,还是很值得鼓励的,但如果放在别的一些事情上,就会走到一个偏僻的角落里。


比如把自己打扮得很奇怪每天发图,或者参加一些小众的非盈利组织就此消失无影踪,或者突然信一个很冷门的宗教然后开始给原来的同事们传教……


我们建议如果想清楚了离开,就彻底和原来的圈子再见,不需要向谁证明我可以;如果不舍得离开同业,就积极面试同类型岗位,把自己表现得跟还在同业圈子里一样。


下岗后还可以顺便治疗一下做同业时候的职业病


手机依赖症


治一治不看手机,或者手机没电了会抓狂的依赖症


信息饥渴症


连续十天什么都不要打听,不管外界发生什么事,根治一下做同业的时候什么都想知道的毛病


憋尿症


有尿意就去上厕所,好好地调理一下做同业时憋坏了的肾功能


五点狂躁症


下午五点对你来说再也没有特殊意义了,忘记大额系统,悠然地度过吧


说话打机关枪症


可以慢慢说了,说话说那么快,你不知道朋友和家里人都很反感吗?


口气老大症


做同业的时候你的说啥都是几亿几亿,现在不做了,可以回到几元几元了吗?


七、成功下岗分流的案例分享


这一部分我们很荣幸地请来了下岗后顺利再就业的徐秀妹同志,她去年年初从同业负债岗被内退后,自强不息,勇于创新,创出了“秀妹坊”的新事业,现在业务覆盖了好几个金融CBD区域,收入远远超过原来水平。下面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徐秀妹为我们介绍先进经验!


大家好,我是徐秀妹,原来X银行某支行的同业客户经理。去年三月接到解聘通知后当时心情是很郁闷的。当时一直想,做了那么多年的同业,现在不做了能做什么?


我仔细梳理了一下这些年做同业我积累的资源和技能,发现资源来说主要的是认识了几千个一样做同业的人,并且对我们这个群体的人比较了解。


我观察到我们做同业的女性收入虽然不高,但为了场面经常要买很贵的衣服包包和鞋子,而且还不能买假货,客户的眼睛都是贼精的。但是一身正牌好几万谁又能真的很轻松就能负担得起呢?


我从这个点切入,针对同业女性的经常要换行头但是又不想花很多钱的需求设立了“秀妹坊”的平台。妹子们可以在上面租借衣服包包和鞋子,会员价是一套连衣裙手袋和鞋子一天300元,一周1000元,用来应付应酬的场合还是很划算的。


我们的门店开在主要金融区的写字楼的地下室,可以上门换上直接穿走。也可以预约后由我们的专车送到需要的场所,在车里进行换装,只要外加50元车费就行了,充值会员免费。


妹子们自己的衣服、包和鞋子,也可以寄放在我们店里,租出去给别的姐妹们用,获取我们收费的50%作为收入。


目前来看,包包是最容易流通的,单借一个包包,1万多的,单日租金是100元,一周是300元,一个月是800元,火得不得了,有些款式要排队到六个月以后才能预定到。


最近我们平台还推出了众筹买包的产品,五万多的Gucci包,分为1000元一份的众筹和300元一份的众筹,1000元的可以在三年内任意免费租用15个单日,300元一份的可以在三年内任意免费租用3个单日。推出一个月,已经成功筹集了1800多万的资金买包包了,从一万多的到三十来万的都有。


秀妹坊还成立了形象顾问公司,专门为不同类型的妹子搭配不同的服装和配饰,并顺便做了美容美发和SPA业务。


我们马上还要开放男性会员,提供名表租借业务。


目前秀妹坊在北京、上海、深圳的金融同业集中区域已经开设了8家分店,员工50多人,注册会员10000多人,自有单品已经超过2000款,托管规模已经突破3000款,众筹单品也已经接近1000款,总计有6000多款总价值超过1亿元的各类礼服、包包和鞋子供租借,为妹子们省下了不计其数的资金。


我很感激从事同业工作的岁月,让我能够如此深入的了解这个圈子的心态和需求,也感谢下岗的经历,没有下岗,不会促成我今天的美好事业。最后要谢谢我老公,没有他一直以来对我买买买的资助,一开始我也拿不出30多个名牌包包70多双名牌鞋来启动“秀妹坊”生意的第一步。


希望我的创业经验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希望大家都来成为“秀妹坊”平台的会员,今天现场注册加入会员的,充值1000元送1000元抵用券。谢谢!



谢谢徐秀妹为大家作的分享,我相信每个人都是有所触动的,一个成功的案例是对今天培训会的最好的总结。道理讲了那么多,都不如真正有人已经成功了来得有说服力。同业人曾经辉煌过,现在即使下岗了也可以再创辉煌。


希望在座的各位也能够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再就业尝试。我们也为大家准备了一些资源,需要的现在可以过来登记了,登记之后三天内会有具体通知。


最后祝大家顺利调整心态,再创人生辉煌!



金融同业互助会再就业辅导办

二零一七年八月十八日




论:国内的同业业务还有没有前途?

他们是会被写进中国银行史的一群人。快速变化的年代,年轻人被高节奏的生活所裹挟。全国不计其数的同业业务微信群里闪耀着廉价红包、资金价格、还有嬉笑怒骂的动画表情,无数所谓“同业客户经理”以及从事着同业业务的年轻男女们,在这里频繁发布着资产、资金、同业理财产品的价格广告,“你出我收,我出你收”,还混杂着财经新闻、圈内八卦、吐槽乱骂、各种点赞和跪求。


不少同业业务从业者开了微信公众号, 时不时发表着飘香流艳的所谓圈内文章吸引眼球,明着开自媒体,暗地里拉皮条。很多并不富裕的年轻人在这里做着以亿元为单位的买卖,心理藏着以万分之一为单位的算计,他们把“利率市场化”这一西方经典教科书里才会有的抽象金融概念、当代中国金融史上的伟大进步,具化成了苹果手机里满屏红点的微信群。


本来都是为了混口饭吃,无意中却书写了历史。干同业的人也是被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历史大潮所挟持,但他们却又集体书写着历史,书写着中国银行业的历史,书写着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历史。没有他们,就没有一根根美妙的利率-期限曲线的形成,他们是一个个相互连接的传感器,每天影响着海洋般资金脉搏的跳动,潮起潮涌,向四方涟漪般传导……

  

交换业务信息的同时,交换着辞职八卦。多少干同业的人从中受益良多,又有多少人盘算着新的出路,还有一批不明不白的新鲜男女被很快补充进来,从头学起。行内某些同业老人的辞职消息通常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银行的总分行系统,在这个行业里,八卦信息交换市场就如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是高度灵敏和有效的,人们从谈论身边人辞职故事中释放,或者寄托着种莫名的情绪,惊讶、打探、羡慕、伤感、幻想……

  

同业业务本来是一种什么“勾当”?

  

可以说连国内的银行高管、监管当局也不一定能讲清楚,或者能界定完整,当下的“同业”业务到底是一种什么业务?为什么在某些语境下它竟然成为“中性偏贬义”的名词?

  

同业业务最开始、最基本的就是银行之间在银行间市场(俗称“线上”)上做同业拆借,短期资金的相互调剂。因为银行的负债(主要是客户存款)与资产(以前主要是贷款+债券)的期限不可能完全匹配,所以需要临时的拆借资金去弥补资金对外支付的缺口(扣掉交给央行的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准备金),当然有时候资金有盈余的话,就会拆借给其他金融机构(银行、券商、财务公司等),赚取短期的利息。总之,银行间的流动性盈余状况各不相同,彼此拆出、拆入形成了市场价格,这也是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市场基础。

  

但央行对同业拆借采取的是限额管理,银行的最高拆入限额和拆出限额不能超过该行各项存款余额的8%。各大银行肯定不够用,那怎么办?因此有了存放同业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业务形式,业务本质是为了满足银行之间或金融机构之间的资金调剂需求。存放和拆借的区别,在于一个是“存”,一个是“借”,“存”意味着钱还在存出机构开的账户里,“借”意味着钱的账户发生了改变。具体的专业细节在这里不再脑补了,理解事情本质最重要。

  

任何一个家银行的财务报表的资产负债表里,都有这三个资产负债科目去计量银行的业务余额,也是同业业务的最本来面目。各银行的同业客户经理(当时很多是对公客户经理兼做同业业务)基本上就是营销各银行机构、基金公司、券商的存款(负债业务),做做存放同业(资产业务)。那时候银行还不会把同业业务作为盈利的主要来源。

  

09年宏观刺激之后孕育同业业务变异之狂

09年国家为了应付次贷金融危机带来的衰退影响,采取了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准备刺激实体经济。宽松的货币环境需要商业银行扩张信贷(包括有货币乘数效应的类信贷)投资来衍生出务无穷的货币乘数,这里的逻辑是货币经济学的范畴,不做详细解释。总之,政府吹响了刺激经济的号角,商业银行要鼓足了劲向实体经济融资。但商业银行是被严密监管的行业,不可能无限制的放贷款。比如要受资本充足率、拨备覆盖率、存贷比(现在已经废除)、贷款投向等等的限制。银行有着放贷的冲动,但有着种种的监管紧箍咒限制,于是动了歪脑筋,这就是同业业务变异的起因。


比如一家A银行的企业客户想贷款,但A银行苦于资本资源不足,首先想到的是同业之间合作,于是找到了B银行。最后双方想到了一种类似“买入返售”的业务模式,只不过买入返售的标的物变成了企业客户贷款的信托受益权:B银行即期买入这笔信托受益权(相当于一个资产),A银行承诺远期回购这笔受益权。所以从这个角度看,B银行融了一笔钱给A,双方做的是同业业务。但实际业务效果,相当于B银行给A银行的企业客户做了一笔融资,A银行起到了信用担保的作用。这样A银行满足了企业客户的融资需求,维系了客户;B银行获得了贷款利息收入。具体业务模式图可百度脑补,不赘述。

  

猫腻在于,B银行对此类业务做会计处理的时候,把这笔业务记为了“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受益权”,B银行因为有A银行的担保承诺,认为这笔“贷款”业务有了同业信用,只按25%的比重计提风险资产(权重法),由此大大节省了资本的消耗。

  

那时候号称同业之王的银行率先大力发展这种业务模式,很多股份制银行、城商行看到利润丰厚立马跟进,大家最后形成了合谋的狂欢:今天你做出资,我给你担保,让你记在同业科目里面节省风险资产计提;明天他出资,你做担保,让他节省风险资产计提;总之同业之间合作起来,能够极大的影响货币政策的偏离度。因为从整个行业来看,银行这些贷款机器们超出了他们的约束条件制造了大规模的贷款,要知道贷款给企业,企业存到银行形成存款,反复往返就是货币乘数效应。

  

为什么09年之后的M2和房价长得那么快?那时已经变异的同业业务是否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值得好好研究。那时各个银行的同业业务部门变成了一个炙手可热的业务部门,披个同业的皮,干着给企业和项目融资的事儿,当时很多是房地产企业、政府平台贷款,利率定价较高,而且由于业务模式套了监管的利,抠掉拨备成本、资本成本之后的经济利润仍然非常可观。

  

高潮褪去并未完全回归本源 同业业务内涵发生分化

监管能被蒙骗一时,不能被蒙骗一世。既然14年年中之前的同业业务改变了国家货币扩张的偏离程度,央行都要跳出来监管银行的同业业务了。2014年5月份的“127号”文就是由央行和三会联合颁布的,大规模开展低风险高收益业务品种的时代从此一去不复返了。但各银行之间对监管精神的理解和之后开展同业业务的路径发生了分化。诡异之处在于“127”号文提到的“同业投资业务”,这是一个新的业务概念,也是监管给商业银行留下的一道资产经营之缝。

  

同业投资业务,就是商业银行表内自有资金直接购买同业资产(金融债、同业存单等)或者投资各类资产计划(俗称SPV,SPV背后可以各种金融资产)。“127号文”叫停了各种科目套利的勾搭,但投资各类资管计划的非标业务还是可以开展,前提是不能不按业务实质去计提资本、拨备。

  

于是2014年之后的同业业务,各家银行对其定位和路径逐步的产生了分化:以同业之王为首的银行们,开始在同业投资上琢磨,业务规模很大,这类业务套一个SPV的环节,通常会放在“应收款项类投资科目”里,其中部分业务实质已经是对公领域的资产投放了。但银行的年报对此科目的具体投向、拨备状况、不良情况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披露,是不是依然在节省资本和拨备成本?留给监管部门去考证。

  

有些股份制银行更为先进,提出大同业的视角概念,把同业客户当做一类客户去经营,只要是和同业客户发生的生意来往,包括资金业务、托管、债券投资、产品代销等等,整合起来统筹去考量和管理。相对来说,这个路径已经彻底放弃了以同业业务来赚快钱(违规)的想法,而是以客户综合服务拓展业务空间。

  

有些保守的国有银行,谈到同业业务,基本就是拆借、存放、买入返售等传统的资金调剂功能。


银行的同业业务还有没有前途?

现在的商业银行基本都有同业部门,但按照上述分析,不同的银行采取的是不同的业务发展策略。但整体看来,同业机构之间的合作是越来越频密,以前的商业银行就是放个贷款,投点利率债,和同业机构打交道不多;现在不一样,贷款的比重越来越低,银行发现随着利率的波动(利率市场化的结果),投资债券也能赚钱,倒腾票据也能赚钱,而这些业务的交易对手都是同业机构,以银行居多。甚至票据、和债券的发行人(承兑行)也是金融机构。

  

以前银行靠大爷大妈、白领中产、企业客户等一点点的积累存款,现在可以直接发金融债,发存单,或者靠同业资金募集负债了,资金的来源越来越不重要,混用是个趋势。谁来买存单?买债券?还是以同业机构为主。当然存款比重过低,这家银行的流动性风险会相应增加。但整体趋势来看,同业属性的负债来源比重在慢慢上升。

  

还有理财产品之间的买卖,为了对冲风险的衍生交易等等,都是和同业机构在做生意。总体看来,随着国内商业银行业务结构的调整,他们和同业机构会越来越频密的发生业务关系,所以广义上看,同业业务的前景是非常广阔的。

  

至于从事同业业务的个体,因为所在银行、具体部门和岗位的不同,有着不同的职业体验,前途光亮与否只能靠自己慢慢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