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温书先生
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欢迎进入思考与阅读的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温书先生

《都挺好》暴露的扎心真相:母亲决定家庭的温度,父亲决定家庭的高度

温书先生  · 公众号  ·  · 2019-03-28 20:25

正文

点击上方 「温书先生」 即可关注

回复 “晚安” ,送你一张特别推送

文 / 橘子味也   图 / 花瓣网

来源:十点读书(ID:duhaoshu)

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安然calm朗读音频


虽然《都挺好》已经迎来了大结局,但网上对这部剧的讨论度依然很高。


因为这部剧实在太扎心了。


在外人看来,苏家一家子子女事业有成,风光无限,可一撕开真相,偏心溺爱、赡养父母等事,让这个家庭几近分崩离析。



明玉的母亲重男轻女,父亲性格窝囊,一到母亲“欺负”明玉的时候,就躲在一旁一声不吭。


家里两个哥哥,也都是奇葩。大哥不顾妻女、死要面子逞强,二哥啃老、不负责任,甚至还对明玉大打出手……


所谓的家庭里的温暖和爱,在苏家不见分毫。


这样冷漠的氛围,一地鸡毛的家庭问题,在很多人的生活里,也在赤裸裸地上演着。


而从苏家的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家庭的温度和高度,追溯最开始,都是由父母决定的。


1

母亲,决定家庭的温度


苏明玉从一出生,就被区别对待。


早餐,两个哥哥是火腿鸡蛋、牛奶果汁,她呢,一碗泡饭加白开水;吃饭时,苏母给两个儿子一人夹一个鸡腿,假装看不到她。


本该被好好宠爱的小女儿,在苏家没有一个人真正关心爱护她,反倒成为了最不受待见和被遗忘的那一个。


后来呢,苏母还把明玉的房间卖了,给大哥出国读书用。而一到明玉读书,明明可以考上清华,苏母就是不让她上,硬是要她读免费的师范生。



心里早已藏了很多委屈,母亲的这一决定,让明玉彻底寒了心。


18岁的明玉,与苏家断绝了关系。母爱的缺少,原生家庭的伤害,成为了她一生中不可弥补的痛。


想起我老家有个女孩,和我同龄,小时候我们经常在一起玩。


大概在她五六岁时,父母离异,父亲离家打工,她住在妈妈家里。


她妈妈重组家庭,有了另一个孩子,对她平时有多冷淡就有多冷淡,不肯给她花钱买东西,每天就是叫她看弟弟、干活。


有次,她在日记本里写:“别人都说后妈毒,为什么我的亲妈就像后妈一样……”


结果被她妈发现,一顿毒打,旁人怎么劝都劝不住,而她被打到在地上都爬不起来,哭到眼泪都流不出来了……


母亲让她彻底伤透了心,这个女孩,在初中的时候离家出走,和认识不久的男生私奔出了省,书没念完,18岁就生了孩子,而后又离婚,不断地奔波……


缺乏原生家庭爱的孩子,大概有三种,一种是足够强大,可能走出来,但是这种太少。


另外两种,一种就是极度缺乏安全感,不断地寻找爱,甚至在爱里迷失,就像张爱玲。


一种,就像剧中的明玉,内心变得坚硬冰冷,不敢相信爱,遇到爱情,也不敢触碰。


老舍说:


人,即使活到七八十岁,有母亲在,多少还可以有点孩子气。失去了慈母就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但却失去了根。


母亲是生我们的人,理应是最亲密的。


孩子寻求母爱是天性,它不是简单的“不爱了就算了”的友情、爱情。


连最亲的人,都没有好好爱你,会让你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不够好,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值得这个人间。


2

父亲决定家庭的高度


看这部剧的时候,刚开始,我一直不明白,苏母虽然重男轻女,二哥被宠坏了,这大哥苏明哲好歹是个读书人,怎么不知道心疼下自家妹妹?


从小,他就一心只读自己的书,家里的事情,就当作不知道。


一出国留学,也再没怎么关心过家里人,连明玉和家里决裂,等到十年多母亲去世回国才知道。


尤其是当大哥和老婆吴非讲明玉的事情时,连这个吴非和明玉素未谋面的人,都心疼明玉,说觉得明玉挺可怜的。


大哥却说:“你是不知道,明玉的脾气有多古怪……”


后来看着看着,我就明白了,他身上带着懦弱无能的父亲的影子。


剧中有这样让我印象很深刻的画面:


苏母给儿子夹鸡腿,大哥一个,二哥一个,苏父看着被忽略的女儿,拿起筷子,也夹起鸡腿都快放到女儿的碗里了,看了看大家,又弱弱地放下了。


苏母与明玉吵架,明玉无助,看向苏父,希望父亲能帮她说句话。



父亲怯了,说了句“我上厕所”,无情地转身离开。


那段漫长被母亲伤透心的岁月里,不肯为她发声的父亲,又给明玉增添了多少的委屈。


不仅仅是对明玉,对家里的一切,苏父都是不负责。


二哥明成暴打明玉,把明玉打得趴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直接120送了医院。明玉当夜就报警把明成送进了警察局。


兄妹闹成这样,一个进医院,一个进警局,苏家大嫂担心病情,熬粥给在病床的明玉,二嫂急得大半夜从床上起来,到处找人,想救出在警局的明成。


而最该担起责任,主持大局的苏父在做什么?


他不担心女儿伤得怎么样了,对儿子进警局的事也没太大情绪,一句“他俩人就是从小打到大的”,就给打发了。


连作为外人的亲家都急得团团转,苏父却还在缠着大儿子这边快带他看房,给他买房子,让他早日搬出二儿子家,远离这些糟心事。


一个父亲该有的担当、责任,在苏父身上完全看不到,看到的只有自私自利、不顾儿女……


父亲是孩子的榜样,是母亲的依靠,是一个家的主心骨。


父亲若只顾着自己,逃避该承担的责任,会给家人带来无尽的伤害。


就像明玉所说的,当时父亲要是能够堂堂正正地当个一家之主,这个家也不至于闹成这样。



如果说母亲是一个家的爱和温度,那么父亲就是一个家的格局和高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人民日报  ·  来了!新闻早班车
8 年前
叔叔恋爱学  ·  管弦乐入门装逼指南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