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聚焦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校导网编辑、时评作者吴雁 @思想聚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聚焦

一张图看清穷人思维: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思想聚焦  · 公众号  ·  · 2017-05-26 21:23

正文

文/杨毅

(本文已经获得转载授权,版权归原作者杨毅(或文馨)所有,如需转载本文,请联系原公众号“第一职场网”)


作为一名无关系、无背景的职场小白,我们常常渴望逆袭,于是我们努力工作。但这样就足够了吗?不是。你越努力,往往会陷入越贫穷的状态。


那么,贫穷与忙碌背后,我们到底做错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核心关键点到底在哪里?如何才能实现职业生涯的正循环状态?


本文将着力解决以下4个问题:


  • 寒门弟子真的有逆袭的机会吗?

  • 穷人思维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 有了钱就一定能解决问题吗?

  • 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穷忙问题?

 

寒门再难出贵子,因为贫穷是祖传的


几年前,网上有一篇流传很广的文章叫《寒门再难出贵子》。据说文章作者是某个国企银行的HR。文章讲的是一群将要毕业的大学生进入银行实习、以及后来出路的事情。不出所料,那些没有背景的学生,最终没有实现留在银行的愿望,而有背景的人早已被内定。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以非常极端的方式反对无关系、无背景的人进国企的,因为在这样以裙带为基础构建的人际圈中,无论再怎么努力都无法获得同等待遇(技术性极强的单位可以区别对待),这样的事情早已是司空见惯。你不属于那个圈子的人,即使有一天进去了,也依然会视为一个圈外人。所以,对于没有背景和关系的普通人来说,选择进入靠能力吃饭的外企或优质民营企业,在相对公平的环境下,靠自己的能力实现命运的逆袭,也可以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但是在现实中,这样的寒门逆袭的事情往往很少。绝大多数人依然在重蹈他人覆辙,沿着一条又一条失败的道路,曲折前行。你会看到,原本贫穷的人,进入社会之后,会依然贫穷(相应的例子就不举了,大家可以看看自己身边人的例子,非常普遍);而那些富有家庭的孩子,会得到更多的资源,让他们变得更加富有(我们可以看一下经常出现在公众视野的王健林父子,典型的“老子英雄儿好汉”)。

 

前段时间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你经历了哪些思维上的转变?我一直以为我以往所坚持的思维都是正确的,我坚定地认为,对于贫穷家庭的孩子来说,只要选择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进入以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圈子,就可以实现命运逆袭(因为我本身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但直到看了一本叫《稀缺: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书,我的这种想法彻底改变了。对于寒门弟子来说,95%以上的可能会世袭祖辈的贫穷,这辈子也别指望摘掉“屌丝”的帽子。

 

“穷人思维”到底是怎样炼成的?


为什么穷人会一直穷?仅仅是因为他们缺钱,所以在起跑线上就落后了吗?真相并非如此。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穷人到底是怎样思考的。在此之前,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稀缺

指“拥有”少于“需要”的感觉。比如,你手头上拥有1万元存款,但遇到急事,需要5万元救急,你会出现金钱上的稀缺。再比如,领导交给你一大堆任务,至少得需要一个星期才能完成,而他却只给了你3天的时间,你就会出现时间上的稀缺。以此类推。

 

稀缺心态

在稀缺状态下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你缺什么,这种所缺乏的东西就会在潜意识里牢牢俘获你的注意力,并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影响你的决策和行为方式。比如,你原本想好好挑选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不想再走弯路了,但在缺钱的压力下(比如下个星期就要付房租),你可能会放弃这种想法,转而随便选择一份工作(比如电话销售)。尽管这份工作并不适合你,但可以解燃眉之急。相反,不缺钱的人,则会花时间认真挑选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带宽

即心智的容量,也就是同一时间内我们思考问题的数量。其包括两种能力:认知能力和执行控制力。在稀缺状态下,我们的带宽往往是降低的,因为被眼下的紧急事务占据了。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思考就会缺乏前瞻性。比如,在选择工作时,前瞻性的思考逻辑应该是:1)、这份工作是否能够充分发挥我的优势?2)、它能够给我带来怎样的能力提升?3)、这家公司的晋升空间怎么样?是否值得长期发展?4)、这家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力如何?是否是一个值得加入的平台?5)、我是否认可这家公司的价值理念,能否融入这家公司?而在缺钱、下个月就要付房租的情况下,你只会关心一个最重要的问题:这份工作的薪水有多少?能否够我支付房租?

 

管窥

即短视,以极窄的视野去看待和思考问题,从而让我们忽略了其他可能更重要、更长远的事情。比如,我们为了生计而选择一份电话销售的工作,但你可能不会想到,6个月之后再次跳槽时,这份工作会为你的职业发展带来怎样的负面影响?同样,只考虑薪水而不考虑其他因素(比如优势匹配度、晋升空间、公司/行业选择等等),也属于典型的管窥(短视)表现。




认知能力

我们解决问题、获得信息、进行分析和决策的能力。这属于智商的一部分。稀缺状态下,会导致我们的认知能力的下降(即智商降低)。如前例所述,当他有时间回顾自己从事电话销售的这一经历时,他自己都会觉得这种选择很蠢。事实上,对于我们所咨询过的绝大多数客户而言,当他们在回顾既往的工作经历时,绝大多数人都会觉得当时的选择并不明智,并为此而后悔。这属于典型的由于稀缺而导致的智商降低状态下做出的短视行为,并在现实工作中屡见不鲜。

 

执行控制力

我们管理自身的能力,包括计划、关注、行动和控制。在稀缺状态下,我们的执行控制力也会下降。比如,在职场上你往往会发现,那些对工作抱怨越多、越不满意、天天想着要换工作的人,往往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他们很难通过高效的计划及执行来改变现状。

 

杂耍

时刻忙于处理紧急事务的状态。你就像一个杂技演员,马不停蹄地处理一项又一项的紧急任务,从而导致你更没有时间来思考重要的事情。你刚刚辞去了一份十分糟糕的工作,再也不想重复那种工作状态,于是希望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职业生涯。但你下个月要交房租了,要用到钱;好朋友要结婚了,又要准备礼金;晚上睡觉不小心冻着了,去一趟医院又要花去你几百块;手机欠费了,又要充话费……总是有各种各样紧急的事情进入你的视线,你无法摆脱,于是,你又在思考着得抓紧时间再找一份工作,投了一个星期的简历都没有得到回应,于是你着急了。好不容易有一份电话销售的工作,要不要接?算了,急用钱,接吧。以后的职业生涯怎么办?先不管了,以后再说吧!

 

借用

也可以理解为透支,无论时间还是金钱,皆可以透支。在稀缺状态下,我们可以通过借用来应对突发事件,但从长远来看,会进一步加剧稀缺的状态。比如,你每个月薪水3000块,是个月光族,只够养活自己,但某一天家人突然生病,需要5000块救急,但你没钱,只能从信用卡上透支。眼下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你下个月就要把这笔贷款还掉,到时候你缺钱的状态会变得更加紧急,你的日子会过得更加拮据。

 

余闲

我们可以用来支配的多余资源。余闲最重要的价值在于可以让你有能力应对突发事件,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比如,当我们手头上拥有10万元存款时,即使当下因病急需支出5万元,我们依然可以游刃有余,从容应对。当手头的工作只需要3天就能完成、但领导却给了你一周的时间期限时,你就不必承受那么大的压力。当我们拥有过硬的一技之长时,就不怕因为找不到工作而随便接受一份稳定但并没有前途的工作。

 

稀缺陷阱

当你的某种行为会导致或加剧稀缺的形成时,这种行为就是稀缺陷阱。比如,当你因为要付房租而随便选择一份电话销售的工作时,一旦这份工作不适合你,你半年或一年后再次跳槽,就会跳入早就埋下的陷阱,因为用人单位会根据你以往电话销售的工作经验,只会给你销售方面的offer,你想转行的想法也最终无法实现。而避免落入稀缺陷阱的唯一方法,就是要拥有余闲,这样才能建立起应对突发事件时候的缓冲机制。

 

各种类型的稀缺(无论是缺钱还是缺时间)都有着相同的组合元素:管窥、借用、余闲缺乏、带宽负担。尤其是管窥心态,会让你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当我们为了解决眼下的难题而付出了太多的精力时,就无法有效地规划未来。

 

“稀缺,不仅仅会令我们入不敷出,不知如何分配资源,而且还会让我们在生活的其他方面手足无措。稀缺会使人变笨,变得更加冲动。我们不得不在流体智力和执行控制力被减弱的情况下,依靠更为有限的脑力去勉强度日。生活,就这样变得举步维艰起来。”——稀缺,P76。

 

我们可以用一张图来表现穷人的思维方式:




透支只能解决眼前,但未来你要加倍偿还


无论稀缺以什么形式呈现,都会导致借用。但由于借用而产生的后果和代价也是显而易见的:


“将一件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搁置一旁,与借用无异。你通过不去做这件事情,而为今天赚到了时间,但却增加了未来的成本,因为你早晚要借用其他时间(很可能是更多时间)来处理这件事。”——稀缺,P135。

 

表面上看,借用是因为某种资源的稀缺而导致的。比如,缺时间的人会说,再给我一些时间,我就能保证任务进度;缺钱的人会说,再给我3000块钱周转金,下个月的情况就会好转。

 

而事实真是如此吗?原书作者或许早就看透了这一点,所以他特意指出:

稀缺陷阱尤其会令人感到辛酸的就是,它会让人产生一种感觉:只要再多一点资源,就能摆脱欠下的所有债务,就能逃脱这个恶性循环。——稀缺,P150。

 

而当真正给你资源的时候,你能否摆脱这个恶性循环呢?未必。作者特意进行了实验。印度市场有一些小贩,因为负债而导致日子过得非常拮据,也没有现金用于扩大生意。作者对数百名小贩进行了跟踪研究,将他们分成A、B两组:A组维持现状,没有对他们进行资金救助;而对于B组,作者为他们提供了一次性的资金补充,帮他们还清了所有债务,让他们逃离稀缺陷阱。


在经历了长达一年的跟踪研究之后,大家可能会觉得B组的日子会过得更好一些。而事实并非如此。跟踪研究发现,对于B组无债一身轻的小贩们,在最初的几个月里,并没有将现金随意花掉,也没有再次借债,生活状态与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随后的几个月中,这些小贩们又一个接一个地回到的最初的状态。等到一年结束之时,他们所有人累积的债务量都等同于没有得到现金救助的那一组。

 

我们都会惊讶,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问题在核心关键在于余闲的缺乏。虽然没有债务,但这些小贩们日子依然并不轻松,一旦遇到突发事件时(比如婚礼、生病等),他们就无力应对,只好再次借债,从而陷入稀缺陷阱,重蹈覆辙。

 

“任何一点小小的不稳定都会威胁到生存于稀缺陷阱边缘的人,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余闲去吸收这些不稳定因素,只能任由其影响自己的生活。”——稀缺,p154。

 

现实案例复盘:我们是如何亲手将自己推入绝境的?

 

在进行生涯咨询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客户在犯了错误之后,都能够清晰地认识到以往的生涯道路上所犯的错误所在,并深刻总结了教训与经验。


一位客户在经历了7年的弯路之后这样写道,“一定要通过各种方法,让自己尽快成熟起来,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事,需要做什么事,选择胜任和适合自己的工作很重要,不然会很累还没有成绩,也无法成长。”


另一位毕业3年、换了4份工作的客户写道,“对于职业生涯还是要提早做规划,多想想自己适合什么,应该怎么努力,有时候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不能得过且过,时间都是在不经意间流逝掉了。 ”

 

一定要从长远考虑。这个道理看起来浅显易懂,但在稀缺和管窥心态的影响之下,执行起来并不容易,因为此时你的执行控制力是降低的。


对于那些职业发展不顺、一直在走弯路的人来说,他们的很多行为,比如先就业再择业、追求稳定、缺乏长远的职业规划意识,都是属于典型的借用行为。


这种行为的后果不会马上显现,往往会在2、3年甚至3、4年之后才会显现出来。等到事情陷入危机之后再去想补救办法,要比事前控制困难得多。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并没有在步入职场之前就进行前瞻性思考,从而导致他们犯了一个又一个错误,并将自己推入万劫不复的境地,然后又要花大量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来弥补错误。

 

我们可以通过一张图来复盘这些职场loser们的生涯发展历程:




在《稀缺》的143页,有这样一段话:一直靠借贷为生的人,并没有在他想要的东西上花什么钱,许多收入都用在了偿还贷款上;工作一直赶不上进度的人,并没有用足够的时间来完成需要完成的工作,而是将许多时间用来追赶早就应该完成的工作。

 

同理,对于那些正在走弯路的人而言,他们并没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未来,而是将许多时间用来走了一段又一段弯路,重复原来已经犯下的错误。


而导致所有这一切恶性循环的根源,都是因为稀缺心态而导致的管窥行为,让你搁置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务。相比较下个星期就要支付的房租而言,思考未来的职业生涯虽然重要、但并不紧急,可以向后推,等半年以后有了时间和精力的时候再说。


而真正等到半年以后,那时候还会有其他紧急的事情缠着你,于是,这件事情又不得不再次向后推。一而再、再而三,如此推迟,不知不觉间,两三年过去了,你本该早就思考的重要问题,直到此时才因为实在无法忍受之前的短视选择而带来的重重压力,最终决定痛下决心,一定要从长远角度好好思考下自己的职业生涯。


而此时,往往是为时已晚,因为你所面临的压力更大:年龄的压力、买房的压力、结婚生子的压力、缺乏一技之长的压力、世俗观念的压力……让你无法呼吸。更要命的是,在这些重压之下,你的执行控制力也在下降,你已经没有了当初的勇气和激情。


你脖子上卡着一把枷锁,你拼命挣扎,想取下来,但却无能为力。于是,你只能被迫接受现实,苟延残喘,痛苦无比。

 

有人在知乎上救助,真实地描述了这种痛苦挣扎的心理状态:


……最近刚经历了很多,比如刚生了孩子,比如父亲刚出院,比如对自己的现状很不满。以前没觉得压力很大,可能是父母和老公帮自己分担了些许,但是自从父亲生病,感觉生活似乎一下子紧凑起来,经济上的不宽裕更将这种现状展现的淋漓尽致!


我萌生了换工作的想法,然后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一孕傻三年,在没有找到新工作时候就辞掉了现在的工作,找了一个很累但是也许薪水很高的地方,但是发现结果不尽人意,然后辞职,然后又回原来的工作,可是却更加糟糕!


不知道以后的路怎样走,应该等待时机成熟再离职还是一直在这里坐吃等死?希望有人能帮我指条明路。

 

很多人都期望稳定。但真正所谓的稳定,指的不是永不被辞退,而是能够让你构建起强大的根基,在你遇到突发事件时,拥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否则,一旦风险来临,你的余闲不足,你立马就会陷入稀缺陷阱,生活从此进入一团糟的恶性循环状态。

 

如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稀缺陷阱……根源在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稀缺陷阱就是一直在落后一步,一直在偿还上个月的支出。用这种方法管理并使用资源,会让我们感觉所拥有的资源变得更少了。对稀缺进行放大的行为,就像复利一样,会使最初的稀缺变本加厉。”——稀缺,p143。

 

稀缺让我们变穷,我们缺钱、缺时间;而管窥则导致我们往往只顾及眼前的紧急事务,让我们陷于杂耍的境地,越来越忙。于是,穷忙由此而产生。更要命的是,穷和忙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越穷则越忙,越忙则越穷。

 

稀缺陷阱的根源在于对资源的错误利用,从而出现了实际的短缺。


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贫穷的问题,只需要一个办法:重新分配自己的带宽资源,在带宽充裕时及早将重要的事纳入到你的考虑范围当中,为未来的选择创造足够的余闲,这样即使面对危机,你也能够游刃有余,拥有足够自由的选择权,不会再被“杂耍”和“借用”推着走,这样你的职业发展才会步入良性循环。




那么,“及早”是什么概念?什么时候思考这些重要的事才最合适的时间呢?就是在你带宽最充裕的时候。


我认为有两个重要的时间段:一是大四之前(最好不要超过大三),二是你毕业后步入职场的前3年。


大学期间思考,因为此时是你的经济压力最小的时候,不需要去考虑租房、水电、买房、结婚、生子等问题。步入职场的前3年思考,是因为你的经济压力相对较小,年龄还有优势,对于职场也有一定的认知,深刻理解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还可以通过前瞻性的思考,选择最合适的方向及路径,及早回到正轨上。


一旦错过这两个最佳时机,则意味着你不仅要承担巨大的时间成本和机会成本,还很可能陷入由于短视而导致的一个又一个稀缺陷阱当中,无法自拔。

 

警惕稀缺的另一个极端:由于余闲太多而导致的拖延

 

由于余闲的缺乏而导致稀缺陷阱的出现,所以,我们要在带宽充裕时及早将重要的事情纳入到考虑范围当中。但这是否意味着有了余闲就万事大吉了呢?坚决不是。这里要警惕稀缺的另外一个极端:由于余闲太多而导致的拖延。

 

“拖延,就是对眼下之事的过分关注,是阵发性的盲目乐观。我们将需要去做的事情搁置起来,我们将本应存下的金钱挥霍出去。我们错误地分配了自己充裕的资源,存储下来的金钱和做完的事情太少,无法免于那些可能会威胁到我们的稀缺。”——稀缺,p156。

 

比如,你因为忍受不了上一份随便找的工作,而产生了坚定辞职的念头,并下决心要好好规划一下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但现实的压力让你产生短视,于是就随便接受了第二份工作。


但幸运的是,虽然这份工作只是随便找的,但薪水和工作状态都远远好于你的预期。于是,你产生了盲目乐观的心态,以为这份工作就是最适合自己的。


于是,好好规划未来职业生涯的想法再一次被抛之脑后:“以后再说吧。”于是,下一个稀缺陷阱就这样被埋下。

 

但它并未消失,只是被推迟,静静地在将来的某一天等着你。


*作者:杨毅,“教练式”职业规划创始人,第一职场网首席生涯顾问,原创公众号:第一职场网(ID:career-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