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技  ·  广西大学徐传辉教授《Adv. ... ·  昨天  
高分子科技  ·  2024年全国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研讨会在扬 ... ·  2 天前  
高分子科技  ·  西南林大杜官本院士团队 ... ·  3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复旦大学刘云圻院士、王洋团队/宁波材料所葛子 ... ·  6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西安交大卢同庆教授课题组《AFM》:具有高电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西南林大徐开蒙/国际竹藤中心钟土华 Carbohyd. Polym.:制备具有可调透明度和雾度的多尺度纤维素基光学管理膜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0-24 12:41

正文

点击上方蓝字 一键订阅


在现代科技领域,随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不断提升,生物质材料逐渐成为替代传统石化材料的热门选择,尤其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中,如何利用生物质资源来制备具有优异光学和机械性能的材料,一直是研究的焦点。光学管理薄膜作为一种关键材料,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太阳能电池、触摸屏电极、光学传感器以及节能建筑等众多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然而,传统的光学管理薄膜多使用不可生物降解且不可再生的石油基聚合物或厚重易碎的玻璃作为基底,不仅高能耗,而且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寻找一种可再生、环境友好且性能优异的材料来制备光学管理薄膜,成为当前科学领域亟待解决的一大难题。



近日,西南林业大学徐开蒙教授和国际竹藤中心钟土华副研究员合作,以巨龙竹薄壁细胞(PC)和竹纤维(BF)为原料,采用高强度超声、高速搅拌和微射流均质3种方法,对竹材不同成分进行琥珀酸酯化和机械解纤化处理,获得具有可调雾度、抗眩光性、可持续多尺度的微/纳米纤维素光学管理膜(图1


1 各种机械纤的机理及其对MNC薄膜光学性能的影响


通过调整微/纳米纤维素的比例,获得具有可调雾度的可持续多尺度光学管理膜。通过化学分析和XRD测量,研究了PCBF在处理前后的化学组成和结晶度变化。结果表明,处理后的纤维素含量显著增加,木质素几乎完全去除,并且BF的结晶度和平均聚合度高于PC。此外,通过观察了微/纳米纤维素的微观形貌发现,PC的微尺度纤维素表现为薄壁颗粒或块状结构,而BF则呈现细长和结节状的纤维。两者的纳米尺度纤维素直径均较小(图2)。


2 漂白和酯化后BFPC的化学和形貌表征


AFM图像显示,与微米级纤维素相比,所有纳米级纤维素均呈现出长、窄且柔性良好的纳米纤丝形态。经过高强度超声破碎、高速搅拌和微流化均质处理后,PC基和BF基纳米纤维素的平均粒径分别为2.13nm2.11nm1.73nm,以及2.26nm2.08nm1.80nm。微流化在高压小通道下的强剪切力有助于纳米解纤,形成高长径比的纳米纤维。结果显示,PC在相同工艺条件下解纤更为彻底,生成的纤维素尺寸更小(图3)。


3 微米纤维素的光学和偏光学显微照片和纳米纤维素的AFM图像


雾度的可控性是本研究的关键点之一。因此,利用国际竹藤中心的标志对不同处理方式下的膜进行了测试。微射流均质法制备的PC-MNC-MBF-MNC-M薄膜具有良好的透明性,最高透光率为89.5%,最低雾度分别为32.0%41.3%。超声法制备的PC-MNC-UBF-MNC-U薄膜的透过率最低,分别为84.8%81.3%,雾度最高,分别为88.4%96.7%PC-MNC-BBF-MNC-B膜的这两个参数处于中等水平,从中说明微射流均质法是最佳的处理方式(图4


4 不同处理方式下的雾度测试


LED光源MNC进行了防眩光效果测试。未覆盖膜的LED光透射清晰,对照膜几乎无散射。微射流均质法制备的PC-MNC-MBF-MNC-M膜因微米级纤维素含量低,雾度较低,防眩效果有限。相比之下,高速搅拌和高强度超声处理的散射膜覆盖下,LED光变得均匀柔和,显示出最佳防眩效果。随着角度增加,BF-MNC-U膜保持较高透光率和广泛的光分布,微米级纤维素比例达79.7%,雾度最高达96.7%,展现出更高的防眩能力。高强度超声法处理产生更高的纳米纤维比例,增强了光散射和雾度(图5


5 防眩光性能测试


通过调整纤维素的尺寸和分布,可以有效地调控MNC薄膜的光学性能,包括透明度和雾度。这些薄膜在LED光源上的抗眩光效果测试表明,经过高速搅拌和超声处理的BF-MNC薄膜展现了最佳的抗眩光效果。此外,与其它来源的纤维素光学管理薄膜相比,本研究所制备的竹基MNC薄膜在透明度和雾度方面具有竞争力,这表明竹材是一种有潜力的生物基材料来源,可用于制备光学管理薄膜。


以上研究成果近期以“Multiscale cellulose-based optical management films with tunable transparency and haze fabricated by different bamboo components and mechanical defibrillation approaches”为题发表在《Carbohydrate Polymers》期刊上。西南林大-国际竹藤中心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陈宇为论文的第一作者,西南林大徐开蒙教授和国际竹藤中心钟土华副研究员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竹藤中心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云南省农业联合研究重点项目、云南省基础研究面上项目和云南省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项目等的资助。近年来,西南林大生物质基功能复合材料创新团队主要围绕竹木基微纳米纤维分离与改性、纤维素/壳聚糖基微纳米纤维对污染物的荧光探测、吸附、催化等环境功能材料开展相关研究,徐开蒙教授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Nano-Micro Lett》《Chem Eng J》《Adv Compos Hybrid Mater》《Compos Part B: Eng》《Carbohydr Polym》《Compos Sci Technol》《Int J Biolog Macro》等发表SCI论文50余篇,一区TOP19篇,以第一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12项,以第一著者在化学工业出版社、云南科技出版社和英国IntechOpen出版社等出版中英文著作(章)6(项),以第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中国大学生国际创新大赛银奖、全国节能减排大赛一等奖、全国金相技能大赛二等奖、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铜奖等国家级竞赛奖励4项,省级金奖5项,银铜奖多项。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44861724010373


相关进展

北林李建章教授、西南林大徐开蒙教授等 NML:基于生物质细胞壁微纳结构界面控制的先进功能电磁屏蔽材料研究进展

西南林大徐开蒙教授团队 CEJ:利用蒸汽爆破、高温碳化和射频等离子体协同改性制备高效选择性吸附甲醛的多孔竹碳微米纤维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欢迎专家学者提供稿件(论文、项目介绍、新技术、学术交流、单位新闻、参会信息、招聘招生等)至[email protected],并请注明详细联系信息。高分子科技®会及时推送,并同时发布在中国聚合物网上。

欢迎加入微信群 为满足高分子产学研各界同仁的要求,陆续开通了包括高分子专家学者群在内的几十个专项交流群,也包括高分子产业技术、企业家、博士、研究生、媒体期刊会展协会等群,全覆盖高分子产业或领域。目前汇聚了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中心的上万名顶尖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及企业家。

申请入群,请先加审核微信号PolymerChina(或长按下方二维码),并请一定注明:高分子+姓名+单位+职称(或学位)+领域(或行业),否则不予受理,资格经过审核后入相关专业群。

这里“阅读原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