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彩霞
————
本文1256字,阅读约需7分钟
首航超市北京七里庄店是今年
3
月
24
日开业的
。时隔半年,位于丰北路首航生活广场二楼的这家店又有了不少变化
。对,首航人叫
“升级”,他们称
七里庄店为
58
店。
10月
18
日,蚂蚁商联几位成员企业老总前往
58
店交流,《超市周刊》记者也采访见证了这家店的一些“迭代”。
说到这家开业刚过半年的“大店”(卖场总面积
1580
㎡)为什么要升级,首航超市营运部负责人石君磊告诉记者,首航超市耕耘零售业多年,是首都零售行业比较早的民营零售品牌之一,以前做的多是社区超市,面积都不是太大。这家店是第一家开在综合体内的,有地铁通过,和以往擅长和熟悉的社区店完全不同。半年运营后,发现有很多地方需要调整和改进。
那么,这家店究竟做了哪些调整?
石君磊说,主要是商品结构有了变化。
1、
中食日配增加了200多个
SKU
,
最令记者侧目的是丰富的奶酪制品、鲜见的进口食品;
熟食部分有
250个
单品做了调整,增加了现场制作的
包头羊肉馅烧麦、披萨等,
增添了蒸煮烤一体机,随季节变化生产应季食品。
↑
日配
食品之丰富,令人印象深刻。
↑产自世界各地的各种奶酪制品,成为卖场亮点之一。
↑进口食品+饮料明显增多。
2、
包装商品汰换掉2500个单品,新增进口商品、各地名优土特产,包括功能细分的日百商品、日韩洗护产品等。其中,网红产品增加最多。同时更加注重包装商品的动线布局,培养消费者购物新习惯,
如红酒、白酒、茶品销售区域,增加了酒杯、茶杯、咖啡机的关联销售,不再专设杯子货架。
↑米面也有了网红爆款。
↑调味品种类多得眼花缭乱。
↑茶杯货架紧邻茶叶销售区,有意思的关联销售新尝试。
↑小型咖啡机和咖啡放在一起售卖。
↑越来越多的超市将宠物食品当做必不可少的商品配置。
3、
陈列形式、视觉效果改变了,矮式立风柜比以前多了,货架从1.7米降到了
1.6
米,而且货架带了灯,展示的美观性大大提升。
↑这家超市的酒水饮料阵容格外庞大,尤其是白酒。
4、
生鲜部分变化很大。首航超市加大了生鲜细分度,比如牛排品种和数量,依照煎炸烤等各种吃法做得更细了;肉类的分割也按照吃法比以前细致了不少。还有,开业伊始就有的亮点——半成品菜肴,
客群比较固定,虽然
还在继续培养阶段,日卖不到2000元,但坚持在做。
据了解,这家超市
生鲜
面积
占比已达
65%
。
此次升级,
汰换
100多
个单品
,
增加了
进口商品,而且一改
以前散装品多的情况,
冻品多了。比较抢眼的档口是
现切挪威金枪鱼,每天切三次,坚决不过夜,晚
8
点以后买赠。
在蔬果方面,
增加有培养价值的小众新品40多种,增加季节性
产品介绍、吃法介绍。如
进口水果,如有降噪功能的甘肃产、云南产人参果,都是市面上比较少见的。与此同时,
蔬菜逐渐实行品牌化,比如
引进
小汤山基地蔬菜、食菌记
等,销售很好;水果
2004
年就产地直接采购了,
正在逐步实行规格化销售,已经做了
60%
。
↑这家超市的哪个品类都做得既有宽度又有深度。
↑这就是来自包头的羊肉馅烧麦,诱人吧?
↑熟食一直是这家超市很受附近居民青睐的重要部分,要啥有啥。
↑
丰富的
半成品是这家超市|“一绝”,懒人、忙人的所爱。
↑肉类按照吃法的细分,细的程度出乎想象。
记者在同一天还看了首航的建欣园社区小店,被它的业绩惊艳到了:220平米,日销6万元!小小门店,空间利用率之高,商品品类、数量之多,客流之旺,
陈列之讲究,
环境之整洁,运营之高效,堪称叹为观止。如果把小店做个拟人比喻,它就是一个“小精干”!理想中的社区超市就应该是这样的:消费者感觉方便实用离不开它,经营者成本控制得当容易盈利。唯此,店才能立住。
时间关系,采访不够,敬请行中人各自看图求解吧。
这就是文尾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