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
天才和疯子往往只有一线之隔。
这一点,在这个女人的身上似乎体现的淋漓尽致。
有人说她不是人、是神,
有人说她是中国最美的女子、亚洲舞神,
也有人说她是深山老林里出来的巫女、如痴如狂的疯子。
要说神,的确是神的。
她是中国民族舞第一人,影响力遍布海外,在首部国家形象宣传片里,她与章子怡周迅等并列“中国五美人”;如今61岁了,还因为“美背照”艳惊四方。
要说疯,似乎也确实是疯的。
为了跳舞,可以20年不吃米饭;为了跳舞,可以离婚,一辈子不要孩子;为了跳舞,连手指甲都严格控制在5cm长,即便吃饭上厕所都有极大不便。
图片来源:图虫网
当记者问她,是不是真的为了舞蹈打算永远不要孩子了,她的回答却是:
“
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有些是旁观。
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一朵花也是我的女儿,一棵树也是我的儿子,大家寄托不一样罢了。”
不得不说,她的确活成了尘世里一个清醒到另类的人,却也是最自由、最无谓、甚至最“神”的人。
图片来源:图虫网
这就是杨丽萍。
1989年,杨丽萍登上春晚,表演了节目《舞之魂——孔雀》
后来的很多年,当你打开电视,总能看到一个又一个频道在不厌其烦地播她的《雀之灵》。
杨丽萍和孔雀,就这样牵连在一起,从此难解难分。
在西方的舞蹈里,天鹅是美的象征,但在中国舞里,孔雀才是美的代表。
孔雀以美闻名,而杨丽萍以舞为命。
“小时候,我奶奶在我手心上画了一只眼睛,她告诉我,
跳舞是与神对话,
所以我不敢马虎。”
奶奶的这句话,被杨丽萍烙进了骨子里。
她出生于民族风情浓厚的云南,那里的人,三天不唱嘴痒痒,三天不跳脚痒痒。
13岁那年,杨丽萍幸运地被选入了西双版纳歌舞团。后来的她回忆起这件事也暗自庆幸——
如果不是进了舞蹈团,她可能早就被卖去缅甸当童养媳了。
从此,杨丽萍开始了自己以舞为命的一生。
她练舞异常刻苦,又很有自己的想法,当所有人都在休息的时候,她一个人在空荡荡的练功房里琢磨出了自己的“孔雀舞”。
但歌舞团的领导却并不喜欢这个特立独行的年轻人,不仅主舞不让她担,连参加各种比赛的机会也不给她。
23岁时,杨丽萍决定为了自己的舞蹈拼一把——她要参加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
团里不让,她就卖掉手表,偷偷攒了1700块。等她买好了舞衣,弄好了录影,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录像带送去了比赛处,却被告知他们不接受个人报名。
这下杨丽萍绝望了,她在路旁哭得像个孩子。这眼泪却打动了一旁的工作人员,他们决定帮这个小姑娘一把,把录像带放到评委休息时去播。
1986年,杨丽萍的《雀之灵》斩获第二届全国舞蹈比赛创作一等奖、表演第一名,从此名声大噪,长盛不衰。
登上春晚7次,她的《两棵树》、《雀之灵》用曼妙的舞姿和特有民族风情,成了春晚舞台上的一股清风。
从中央民族歌舞团退休后,她又回到老家,自己挑选舞者,创造了惊艳世界的《云南印象》。
图片来源:图虫网
这部歌舞集在全球巡演,获奖无数,甚至成为了云南省乃至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
即使61岁了,早过了舞者的黄金期,长期被伤病折磨,杨丽萍也还在跳。
“这是我内在的精神需求,不是折腾。
就算老了,病了,也会在头脑中默舞。谁能阻止我跳!
”
当一个人把几乎所有的光和热都托付给了舞蹈的时候,必定要在生命的其他方面有所舍弃。
如今,61岁的杨丽萍,经常身着一身蜡染的布衣,簪着一只质朴的发簪,提着一只竹编的篮子,在云南的大街小巷里穿行。
无论在舞台上还是生活中,她总是一副遗世独立、超凡脱俗的样子。
其实她也曾经有过婚姻,也不是没想过要一个孩子,可是医生告诉她,她身上脂肪太少,想要怀孩子必须增肥。
身材必须改变,事业也得暂时叫停,杨丽萍想了想,最后还是决定不生了。
哪怕要因此和丈夫分道扬镳,她也没有后悔过,因为舞蹈是她的命。
后来,无儿无女的她在洱海边上给自己造了一个家。
《鲁豫有约》曾经曝光过这个名为月亮宫的居所,
三面环海,还有一颗老树从屋子中穿过,冲破天花板直指苍穹。
图片来源:图虫网
室内室外,满是争奇斗艳的花草。无论在哪里停歇,都能感觉到一股逼人的生命力。
海面上还有高悬的一处看台,摆放着两个蒲团,这是杨丽萍冥想和锻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