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文先生说  ·  又一个老师被气到手发抖 ·  4 天前  
文先生说  ·  又一个老师被气到手发抖 ·  4 天前  
新华社  ·  郑钦文,亚军!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不用买车了?“共享汽车”解决出行难题真能行吗?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07 10:21

正文

过去一段时间,“共享经济”成为社会热词,以打车软件、共享单车为代表的一大批创业项目应运而生,切实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现在,一种新的租车模式“共享汽车”也进入人们的视线。与传统的汽车租赁不同,“共享汽车”主打分时租赁的概念,随用随租,用完就还。这样一来,就可以大大提高车辆的使用效率,实现共享的理念。


尽管发展时间不短,但相比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的风头似乎没有那么强劲。不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 2017年将成为共享汽车的爆发元年。共享汽车能否像共享单车那样引爆市场?


点击音频,听详情!


下楼找辆“共享单车”,骑到最近的“共享汽车”网点,手机app按下按钮,就可以开一辆汽车去单位,是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张冉的日常。


张冉:现在车真的是挺多的,估计得有几十辆,就这个小车,现在还在扩展,不光是有这个smart,还有雪铁龙,标志的各种车型。



“共享汽车”更准确的说法,叫“分时租车”,用户下载app,之后上传驾照和身份证信息,审核通过后,再交一定数量的押金,消费者可以通过app查找附近的车辆,随后自助租车使用。目前国内类似的平台至少有十几家。


北京用户成先生:我是不用坐班,但是出行因为我没有摇上号,以前都是坐地铁,地铁有些地方还得换乘,还不是特别方便,当时我一搜gofun大概离家500米的地方有个点,自己拿手机app开始租,开始开车之后直接计费。用完以后还回来。


如果不算补贴,“分时租车”的价格比出租车略贵,张冉以自己昨天的出行举例,他从朝阳的世贸天阶往西行驶了十公里,价格33元。


张冉:白天从早晨七点到晚上九点,白天是每分钟2毛8,这是纯算时间的,然后里程额外算,1公里1块88,然后它有一个起步价15块钱,就是包含30分钟时长,比打车贵,比专车什么的差不多。



大多数平台都可以支持两种取车方式:


张冉:一种是他们有指定的网点,还有一种是叫“接力”,就比如说我随便停到这儿了,另外一个人在手机上摁住一个摁钮就能看到周边所有没有停到指定网点的车,他就可以选择接力,走到附近就可以把车开走,但是这个他得承担停车费,就是停车费是由你接力的这个人去承担。


随开随走,到地儿停车,还省去养车的花费和麻烦,对于打车不方便或者有限号政策的城市来说,共享汽车app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


张冉:春节期间还行,一到高峰的时候,确实还挺难抢的,像我这种用得经历比较丰富的还好抢一些。


业内人士也看好这种模式的未来,一度用车创始人、CEO王杨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甚至预期随着越来越多的资本进入这一市场,“2017年将成为共享汽车爆发元年。”gofun出行首席运营官谭奕说,从2016年3月进入北京市场至今,gofun在最初300辆车的基础上,又增加了800辆:


很快在北京的二三环桥下,见到这1000多辆车,目前运营的是300辆左右。所有的都是自购车辆,独立研发,有专利的分时租赁平台。


热潮下的冷思考


不过,热潮之下,也有冷静的思考。用户成先生认为,目前“共享汽车”的投放还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成先生:车和网点还不够多,我有时候去的地方不固定,有些地方没有点,或者家门口没有车,还得换别的方式。



张冉说,租车过程中,感觉到车辆维护也存在现实困难:


张冉:不是自己的车,不会很爱惜,包括车是有损耗的,比自行车的损耗还大,比如油钱也不用我掏,有人就使劲踩油门,还有肇事的情况。有些车你取车前就能看出来有撞过的痕迹,刮过的痕迹,所以车况可能没有那么好。


互联网行业专家鲁振旺则从盈利角度观察,认为目前的模式给各家公司带来巨大的维护成本。


鲁振旺

在一个城市里,投放一万辆汽车,可能几千人维护,这个该加油了,那个该充电了,还有一些擦碰,到底谁来解决事故的问题。



在谭奕看来,以上的这些限制的确真实存在,同时行业也还存在不确定性:


谭奕

北京来讲还是一个总量出行限制的城市,北京实际是一个几万辆的容量,现在还是一个边控制边发展的过程当中,它的情况每年都发生改变,包括从整车厂制造业来说,究竟什么样的汽车、什么品牌的汽车适合拿出来做共享的;


另外,什么样的模式(是合适的?)在北京,到底多少辆的汽车才是够这个市场的应用的?应该放在哪儿?都要跟它的出行场景要贴合,怎么样让这些有私家车的老百姓愿意真正开共享汽车形成习惯,这都是没有形成定势。


因此,面对“共享汽车”究竟是不是下一片蓝海这样的问题,谭奕也更愿意暂时用“探索”来回答:


谭奕:趋势上看每年都是一个元年。上游下游技术都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不是说不能做,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有敬畏之心和认真踏实的态度,在这个阶段过程中,政府在管理、调控、探索的过程中包括我们运营商包括监管机构,都在努力的尝试去看什么样的模式对整个的市场、出行及用户都是有便利和好处的。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

央广记者:周益帆

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