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齐鲁晚报
为读者服务,与读者俱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鲁中晨报  ·  有调整!淄博发布最新通告 ·  17 小时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车主们,今晚油价调整!加满一箱50升92号 ... ·  昨天  
鲁中晨报  ·  警方通报!闫某(男,53岁)被刑拘 ·  2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刘伟在国家便利运输委员会2025年第一次全体 ... ·  2 天前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  ·  坐上山东高铁=哪吒踩上“风火轮”?看看Dee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齐鲁晚报

父母要去养老院养老,你支持还是反对?她这番话把何炅蔡康永说哭了

齐鲁晚报  · 公众号  · 山东  · 2017-04-30 17:51

正文


本文经“城墙上的守夜人”(watcher_on_the_wall)授权转载


最近一期《 奇葩说 》,本来好好一个唇枪舌剑的节目,结果狂放催泪弹!


把大家都看哭了……



本次辩论主题是: 如果父母提出要和老伙伴一起去养老院养老,我该支持还是反对呢?



正方的观点是“支持”,反方的观点是“反对”。节目一开始,支持父母去养老院的有74%,反对的有26%。



一开始反方的立论是,老人需要的是菜场的烟火气和生命的朝气,即在家买买菜带带孙子。让他们去养老院,就剥夺了老人融入亲情的权利。


正方陈铭这次没有站在宇宙中心呼唤爱,而是很理性地反驳说:这是典型的,青年和中年用自己的理解,对老人的幸福观进行的刻板偏见。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父母喜欢这种生活,因为生活周围的老人就是这么做的。



他认为,这个辩题很东方,强调亲情和家的连接。



确实,有的老人是以菜场和孩子为乐的,但也有洒脱随性的老人,他就是想去养老院和老伙伴一起打牌聊天。


这时候,你硬要他留在家里买菜做饭带孩子,其实是在绑架。



而且,他认为,父母在好的养老院,可以获得更专业的护理。



现在的父母,很少会和孩子住一起。有的住在一个城市的两个地方;有的孩子在外地,父母在老家。


“我们不回去,那个地方,对他们来说,和养老院没什么区别。而且,还没有朋友,没有自由自在的心情,没有专业的护理。他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期盼你回家。”



“然后,你告诉他,他所有的幸福来源就是亲情,我舍不得送他过去……太不地道了。”



陈铭表示,养老院又不是牢房,爸妈如果觉得想去,就答应他们去试试,不开心再回来。




这也许是父母选择的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呢?为什么要把这条路斩断了呢。


陈铭总结说,给父母提供更多选择,也许是这个时代尽孝的一种更好的方式。



针对陈铭的这些观点,反方的马薇薇开始发言。


下面可能是《奇葩说》历史上最戳心的一段发言:



她说,老人,就是不萌还作的小孩,比小孩还闹人,很固执,很挑剔。



请更专业的人能更好的地照顾老人? 小时候幼儿园的老师,在教育方面也是最专业的,你是愿意和老师过一辈子呢,还是和爸妈?



同理,老人就像孩子一样,他们很敏感, 就算你提供了在专业的护理,他们也会发现,这里面没有爱,只有金钱。



况且,对 中产家庭来说,根本就没有能力送父母去最好的养老院 ,养老院的价格,远远比想象中高。



最后,你只能让爸妈去最常见的养老院,有单人间和双人间,每天按时吃饭,等于参加女团。



马薇薇比较了两种选择:


如果选择在父母老了的时候和他们住一起,需要承担生活琐事的磨难,可能会天天吵架;




但是,这并不难面对,父母就是这么过来的;



吵吵闹闹和父母过一辈子,等他们离开的时候,你可以和父母说:“你们这一辈子对得起我,我这一辈子,也对得起你们。”



而如果选择把父母送到养老院呢?


你的中晚年会很幸福,家里不会吵架,可以安心过二人或者三人世界,只要周末去看看父母就好。



但这个选择背后的痛苦是,有一天父母不在了,你就会后悔,当初为什么要因为一些琐事,就离开他们了呢?



“孝顺这个词,就是由后悔构成的。”



马薇薇的一番话,把何炅和蔡康永听哭了。



陈铭觉得马薇薇离题了:我们要探讨的是,是否尊重父母的选择,而不是帮父母做选择。如果老人是真心想去养老院呢?



马薇薇却说, 父母提出去养老院,是因为他们“懂事儿”,但子女就真的忍心让他们做出这种牺牲吗?



她说起自己的经历,泣不成声: 为孩子着想,父母真心愿意委屈自己,可是,我们就能坦然无愧得接受这种真心吗?



他们说自己愿意去养老院,就像我们向他们报平安一样,都是真心的,但 真心的话,却不一定是真话。



“真心说出的不一定是真话,那是情话啊,你这个傻孩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