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知新派V
当别人都轻而易举地取得共识时,你不可以不思考 - 或许真相被大家都忽视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知新派V

次新暴跌,创业板却未死!

知新派V  · 公众号  ·  · 2018-03-15 23:1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派论:

中美股市走V字,中小创难得跑赢大蓝筹;

震荡市熊市注意保留利润,避免一场空;

低估值和稳定增长兜住亏损极限。


上个月美股崩盘,顺带把大A拉下水,我们总结了 《劫后余生,A股有戏》 ,对 未来抱有乐观的态度 。到现在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世界主要股市都刹住了急跌的步伐,有的甚至创下历史新高。本篇来回顾我们曾经分析过的指数和行业,看看表现如何。


中小创翻身


首先关注 国内的几大指数 :上证指数、深证成指、中小板指和创业板指从一月末最高点之后的表现:



A股深V,最高的创业板指和最低的上证指数 相差约9%


再来看 美股两大指数 :标普500和纳斯达克的表现(近似对应我国沪深300和创业板):



美股同样深V,纳斯达克跑赢标普。


一方面,中美股市在经历年初的闷棍之后,慢慢缓了过来。虽然中途出现了“黑色星期一”变“黑色一星期”的悲剧,但在经济基本面稳定和资金流动性相对充裕的条件下, 股市只是摔了一跤,拍拍屁股又继续走原有的路。


另一方面, 两国的“中小创”都跑赢了“大蓝筹” ,纳斯达克在一月后再次创出历史新高。虽然之前我们已经看到创业板的机会,但也没有想到一贯表现良好的大蓝筹们会跑输中小创这么多。在此之前,看看创业板的K线图,哪次不都是涨了又被按下去再创新低。


《创业板的体检报告》 中,我们从估值、IPO暂缓、商誉地雷等几个方面考察了创业板的整体状态,从而认为不应该继续轻视创业板,现在来看仍然维持这些判断:


估值 :创业板指刚从坑里爬出来,PE历史区间较之前没有什么变化,仍然处于 低估状态


数据来源:九斗数据服务号

打个广告,欢迎关注九斗数据服务号!


IPO发行增速 :相信很多读者已经不太熟悉前两年股票打新如上班打卡的节奏了,最近的一次打新——3月14日一天申购 三只新股 ,约等于目前 每周证监会核发IPO的数量 ,与之前一周至少五只相距甚远。以目前的打新日程来看,下一次打新是3月21日和22日,也就是一星期之后。


曾经让监管和股民惴惴不安的IPO堰塞湖,就这么被化解了。


高,确实是高


但发行新股并不是没有新的担忧,两会前A股纷纷喊独角兽们回家吃草嬉戏,别再便宜老外的口袋了。 以独角兽10亿美元资产的估值,回国又要吸纳十几倍以上的资金。 论吸血能力,如果说国内IPO是小米加步枪,独角兽回家堪比一颗一颗的核弹了。


业绩增长 :这一点非常重要——不论是创业板还是蓝筹股、白马股,目前的市场偏好全在业绩增长的股票上,确定性越强越受追捧。君不见老板电器单个季度业绩增速下滑至负数,市场立刻给予两个跌停的待遇:


2017Q4业绩负增长,市场立刻翻脸


价格跌回到了一年前,估值也跌破了30倍PE的门槛,不再是市场眼中的“快马”。算上2018第一季度的同比增速20%,白马非马之后,一时半会是缓不过来了。


同样需要注意的是,显示在各大行情软件的 “创业板指”,其实是创业板股票中选择了市值最大的100只作为成分股的指数 。而 代表创业板整体的“创业板综” 指数,这轮表现远不如前者,由于其中混杂着讲故事谈概念的股票,主营业务苟延残喘,股价也在频频下杀。



图中的 “创业板50”指数 ,是这轮创业板上涨的功臣,它们是“创业板指”成分股中交易最活跃的50只股票, 是“创业板指”的浓缩精华版 ,也是“创蓝筹”这一概念的指标。下图是上证50(对应上证蓝筹)、创业板50(对应创业板的“蓝筹”)和创业板综近期的涨跌幅对比:



所谓“牛市重势,熊市重质”, 现在的“慢牛”行情,对应的就是业绩稳定增长的股票 ,不论高速还是低速,只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估值,就不怕跌到地下室去。


下面说说去年一直被当作“别人家孩子”的上证50,在二月份的调整中,终于输了一局。 《上证50的体检报告》 中回顾上证50的历史,在2015年的股灾后到2016年初的混乱时代,弹性和涨幅更强的指数仍然是中小创。等到2016年初股灾3.0之后上证50扛起维持指数的大旗,并在2017年走出独立的行情,这才算翻了身。


数据来源:九斗数据服务号


红框内的两轮低估 :左边是2015年牛市前,上证50的PE不到10倍;右边红框:股灾2.0和3.0时同样不足10倍,不论是从所谓国家队的政策角度,还是从低估值的安全边际来看,这之后的巨大涨幅,是对 “低估值+稳增长” 风格投资者的褒奖。


大小盘风水轮流转,是A股的一大特征 ,特别是在市场资金没有太多增量的情况下,同时支持价值投资、炒概念、做趋势这么多风格的投资者,实在是太难为大A了。


至于 增量资金 ,包括养老、社保、MSCI入华等等,不管是百亿还是千亿,分摊到每日的成交量中都是 大海中的小浪花 。这些国内或国外的巨量资金,投向A股的“股票池”早已在网上传开,券商研报也不知翻新了几回,这样的公开信息,往往已提前反应在股价中。


更有好事者会开始推测, 这些股票跌了是降低养老金的持仓成本,涨了是要让国际资金接盘,抄老外的底。


这等好事,令人拍案叫绝!



总之, 钱仍然盯着业绩,概念炒作完全没有出路 :看看雄安和次新板块的走势,那是一个看谁跑得快的游戏。


“低估值”和“确定业绩”


再来说说我们聊过的两个表现突出的行业,先挑出跌得最惨的供大家鞭挞—— 地产


通达信房地产行业2018年1-3月走势


一月份怎么上去的,二月就怎么回来, 震荡市的典型特征,全靠资金一窝蜂的杀进去 。整体板块最高涨幅20%,到今天基本归零。


在A股上市的老四大天王“招保万金”,平均涨幅40%左右,一些区域房地产商,规模小,业绩弹性较大,涨幅50%+的也有。但这种短期获利巨大的股票,终究抵不过整个市场的塌陷,一次股灾几乎尽数清零。如果有顺势加仓习惯的投资者,会伤的更重。


千万别认为浮盈多就可以扛下去 ,市场作为一个群体,在损失来临时跑的会比你想象的快得多。这也是为什么牛市多缓坡、股灾似悬崖了。


即使是 因为基本面向好而决定买进,也要有相应的交易纪律逐步止盈。 这种状况下最极端的就是短线客,政策利好出台,涨停咣咣买上去,跌起来也不含糊。相比而言,一些白马股成长股缓缓上涨的走势,又适合长线投资者。不同人群需要不同的止盈策略,千万不可混淆。


政策面 上看,“房住不炒”政策导向将继续延续,两会期间又提出加快制定房产税立法草案,市场对房地产商的预期偏空。立法虽然要两三年的时间,但预期再次被市场强调,一月末大跌后地产股整体反弹弱于上证(-13.5% vs. -7.5%)。


行业数据 上看,一二线城市近期商品房成交面积周同比均低于去年,跌幅在30-40%左右。但是如同之前的分析所说,销售淡季往往是房地产股票的“旺季”,就这一两个月时间而言,股价得而复失,回到原点,基本面却没什么变化,估值处于低点,又是给了一次建仓的好时机。


地产行业经济地位仍在,基本面没有重大变化


只是近期这一板块人气消磨殆尽,买下去可能要多熬一阵才行,具体分析可以回顾我们的 地产分析


影视传媒


另一个板块就是 影视传媒 ,作为创业板和中小市值股票的一大灵魂板块,这轮反弹的表现还算不错:


通达信传媒娱乐行业2018年1-3月走势


近期这一板块一是靠春节档电影票房的热潮而在节后大涨,二是爱奇艺申请美股IPO,市场认为影视、版权方面的烧钱是“理所当然”。前者可以作为业绩催化,让资金关注影视板块;后者就有点赌博的意思了:爱奇艺的烧钱模式,Netflix走过,成功了;乐视也走过,现在已是千疮百孔。


总体来讲,跑赢上证大盘,略属于创业板50。


对于不确定性的盈利模式,总是要保守再保守。 钱虽然赚不完,但可以亏完。


回归到估值和业绩,目前看影视传媒仅占其一 ,两年占据跌幅榜前三,估值已经低的可以,文化娱乐又是“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之中的“刚需”,但是刚需何时引起业绩的爆发,需要持续跟踪。


这一板块股票差异较大,找两个有特点的说说:



之前在 影视传媒的分析 中提及的 快乐购 ,将芒果TV整体纳入上市公司体系中,形成网站、运营商和版权运营三大体系。红框内为去年底复牌后大涨,近期又因为爱奇艺赴美IPO再次大涨。 市场对于头部影视剧所带来的流量充满期待 ,这也是影视传媒未来最大的看点。目前由于购入资产尚未并表,市盈率高的吓人。



换个口味,传媒股中难得 业绩比较平稳 分众传媒 ,这样的走势已经接近一年,股灾期间被砸晕之后迅速反弹,继续保持向上的势头。


自2015年借壳上市后,除了牛市的估值疯狂期,之后市场给予的估值在20-40左右, 图中红框位置即是估值低点 。虽然身处一个大幅波动的行业,如果能保证业绩的持续,市场仍然会认可。


现在唯一的疑问是,这一行业本不像能够持续增长的行业,爆款带来的流量,会被另一部爆款带走。所以目前来看, 这一板块股票的上涨,要么是资金青睐相对(行业和自身历史)低估值的股票,要么是某一只股票踩中了爆款,或者能够拿出这一行业持续高增长的事实(业绩)


否则,由于低估带来的涨幅,免不了像地产一样两个月天堂地狱走一遭。 而不同的是,地产还有未来业绩增长的底,影视传媒却不一定还能有爆款附身。


另外近期创业板的另一灵魂板块—— 芯片半导体 ,由于国家“大基金”二期的大规模募集,又变的炙手可热起来;同为科技股的 手机上游供应商 、新能源车上游的 钴锂开采企业 ,近期涨幅同样不小,这些行业我们将会一一涉及,敬请期待。


认清现实


举了上边这么多例子,并不是荐股,而是要看清现在的市场偏好:


低估值,业绩确定增长。


两者占其一,下跌不会延绵不绝,不至于亏大钱;如果能同时拥有,八成是遇到了市场预期差,值得好好研究。


如果看完有收获,欢迎评论和转发!


-END-


关注 知新派 预见未来!

长按识别二维码

轻松读懂财经 助你拥抱财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哈哈搞笑视频  ·  两结巴相亲,笑到肠子打结
8 年前
Bomoda摩登系  ·  你离最抢眼的新娘只差一个它...
8 年前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PPT|《2017年一季度中国互联网创业投资报告 》
7 年前
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  行走 | 潼南印象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