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用了2个月时间,斥巨资3.2亿美元在加沙建了个临时码头,用来展示对加沙的人道关怀,结果没用几天,这个码头就被大风吹毁,军人受伤,船只被困……
今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在国情咨文演讲中宣布,为了缓解加沙的饥荒问题,美军要在加沙地中海沿岸建一个临时的浮动码头,以便救灾物资的运送。
拜登表示,该项目预算高达3.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3亿,1000名美军会参与到建设当中。美国官员也对此信心满满,声称码头建成后,能应对数百辆卡车的援助运输,还展望未来能对码头进行商业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建设过程中,有3名美军不幸受伤,其中一人伤势特别严重,被送往以色列的医院接受治疗,可谓付出很大。
5月17日,浮动码头终于完工了。
拜登对此得意洋洋,声称多亏了美军等部门“不知疲倦的努力”,让加沙通过该码头获得物资援助。但坦率来讲,建个浮动码头居然需要两个月的时间,也不知道拜登怎么夸得出口。
码头建成了,自然要投入使用。只是第一周,该码头表现得不尽如人意,仅有820吨援助物资通过该码头运送,而且还有三分之一没送到加沙境内的物资接收点。
真论起来,实际物资总量只有71辆卡车的货物量。这对饿了很久肚子的加沙民众来说,也就勉强够得上他们每天最低需求量的15%,实在低得不像话。
不过,有总比没有强,最起码能给加沙民众提供一些帮助。但没想到的是,第二周更加离谱,该码头直接出事了。5月25日,该码头被海浪冲毁,脱落的部分结构还随着海浪漂走,一路漂到了以色列阿什杜德的海岸。
美军为了拖回这些结构,不得不紧急派出两艘登陆艇前往阿什杜德海岸。按理说,这种再简单不过的拖带任务,对美军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可不知为何,其中一艘登陆艇在执行任务时突然“罢工”,和码头结构一同搁浅在海岸上。
当天,以色列国军只能派救援部队赶往现场,协助美军解决这次麻烦。
有意思的是,这场闹剧引来了数百名周边居民前来吃瓜,以色列媒体甚至说起了风凉话:“这可能是史上首次有美军船只停靠以色列海岸。”
半岛电视台记者直言不讳,表示美国花巨资建造码头,纯粹政治作秀,目的就是避免被国际舆论指责其毫无作为。
美国这回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丢人丢到家。
谁都知道,美军建造这个临时码头,自然不是“真的”想要拯救加沙,不然为什么不紧不慢地花费两个月才建好?
而且,联合国早就明确过,浮动码头只能作为补充,想要援助加沙民众,最有用的解决方案是陆路运输,
说白了就是以色列赶紧开放边境口岸,以便让救援车辆到达加沙
。
所以,美国心知肚明,清楚临时码头发挥的作用不大,只是为了做给我们看。看什么?一是证明海上运输也是一个可行的替代方案;二是挽回一下自己的国际形象。
毕竟,美国一直支持以色列,但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为实在过于嚣张,大规模地轰炸加沙平民,宛如一场大屠杀。这也导致世界对以色列的谴责不断,连带着对美国的意见也很大。
为了不被以色列拉下“灯塔神坛”,又不至于和以色列彻底闹僵,美国就象征性地援助加沙,随便建个临时码头,借此宣扬所谓的人道主义光环。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天公不作美,一场风浪就让美国的计划泡汤,不仅佐证了陆路运输更为靠谱,还进一步暴露了美国的作秀姿态。
耗时2个月,花费3.2亿美元,也依旧是“豆腐渣工程”,短短几天就经不起风吹浪打。
也不知道美国纳税人看到这么多钱花在这个地方上,有何感想?
当然,更别提这整件事背后的诸多“乌龙”,比如美军在建造途中受伤,以及美军艇不但没能拖回结构,还搁浅在岸上......
这下,大家都知道,美国的基建能力太差,救援水平不行。
想要“作秀”,在国际上赢一把声誉,却遭到回旋镖,秀出自己的不足,成为了国际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