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TMD大厂研究
顶尖商业思想与管理实战交流平台——传授前沿商业思想,荟萃实战管理方案、聚焦一流商业模式、透析瞬息万变商业世界,帮助商业精英锻造决策能力、优化决策资源、提升领导能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最高人民检察院  ·  【新华社】聚焦食药安全!最高检部署开展检察公 ... ·  15 小时前  
最高人民法院  ·  “偷偷搬运”微短剧?法院判了 ·  昨天  
新疆高院  ·  媒体聚焦 | 老李新居终成『家』 ·  2 天前  
新疆高院  ·  媒体聚焦 | 老李新居终成『家』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TMD大厂研究

做大事的人,必备的5个特点,你有几个?

TMD大厂研究  · 公众号  ·  · 2020-11-05 18:03

正文

作者 l 贺嘉+陈太初

来源 l 贺嘉老师(ID:kuajie123)


现在很多人都很有才华,希望能够改变命运。


但算来算去,发现自已一无资本,二无经验,混了很多年,还是没什么大成就。


这中间到底有什么问题?


问题就是:


人有才华,的确是将来干成一番事业的必备条件。


但是光是有才华,并不能保证自己将来一定有一番成就。


很多别的能力,也很重要,比如:



01

敢于主动结交高阶人脉


很多人都有点自卑情结,觉得自己现在混得不如人,所以不愿意往别人面前凑。


他们总是幻想着有朝一日功成名就,才能风光无限的出现别人面前,接受别人的敬仰。


但实际上,这种想法,就会阻止他们走向成功。


因为主动结交高阶人脉,是通向成功的一个必要条件。


刘邦算是中国古代帝王出身当中,非常低微的一个,只是一个普通的派出所所长,混到快40岁了,还是一事无成,成天被父亲嫂子骂。

刘邦真正发迹的开始,是他敢于直接闯入吕公的酒宴,并且高声说自己:贺钱一万。


吕公当时是刚刚搬到沛县的富豪,跟县令关系很好,算是当地的名流。与吕公相比,刘邦只能算末流人物。


但刘邦就敢直接上前结交。


这样的登场直接引起了吕公注意,并最终决定把自己的长女下嫁给刘邦。


不仅如此,后来刘邦起义,吕公又让自己的两个儿子带兵加入,成了刘邦起始班底,这才有了后来初汉天下,吕后掌权十五年。


吕公舍得在刘邦身上,投入这么大的本钱,是因为高阶人脉本身就有帮助贫寒人士的需求。


高阶人脉往往喜欢利用手中资源,投资具有潜力的年轻人,以图将来获得巨额回报。


年轻人也的确需要高阶人脉提供初始资本,完成起步腾飞。


这对双方来说,都是非常有利的。


所以别自卑,大着胆子去寻找高阶人脉的帮助,才是更快跃迁的方法。



02

碰见机会要敢赌


很多有才华的人,不能将才华变现,大多是因为碰见机会,不敢下重注赌。


普通人能碰见的机会,大多都不会是什么好机会。


因为凡是无风险高回报的机会,基本都都被有资源的人瓜分完毕了。


轮到普通人的机会,大多都是高风险高回报的。


这时候敢不敢赌,就成了能不能迈出关键一步的核心因素。


陈胜吴广揭竿而起之后,秦国大地到处都是杀县令,举义旗,沛县也不例外。


这时候沛县的人们就需要选择一个首领出来。大家都愿意推荐县办公室主任萧何出来当首领。

但萧何想了想,万一起义失败,秦国追究责任,首犯是要被灭族的,因此坚决不同意,只打算跟随,并且提议把刘邦找回来,让他当首领。


面对这样的机会,刘邦就敢赌。


从此,全郡最杰出的公务员萧何,只能在大他12岁的混混刘邦手下干活。


关键时刻敢赌,就是刘邦当主,萧何当从的区别所在。



03

善于快速学习


很多有才华的人,最终一事无成,是因为他们往往过于迷恋钻研某单项技能,忽略了其他技能的发展。


比如当程序员一心钻研编程技术,当主持人使劲训练发声技巧。


但实际上,所有能力都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越到技术娴熟阶段,投入训练的精力越大,产生的实际收益越小。


这是非常不划算的。


更关键的是,技术往往具有很明显的时代特征,一旦局势有变,自己钻研了多年的技术,可能瞬间变得一文不值。


所以快速学习的就非常重要。


刘邦解释自己为何能夺得天下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意思就是,比谋略,他比不过张良。比后勤,他比不过萧何。比军事,他比不过韩信。


但刘邦没说,这三项当中,当时的天下,他都能排进前五。


刘邦更没说,他40岁的时候才出山,此前什么都不会。


刘邦第一次见张良时,一聊天,张良就发现刘邦天赋秉异,很快就能理解兵法精髓。


不到3年的时间,刘邦就已经是当时仅次于韩信、项羽、章邯的名将了。


从一个混混到一个开国皇帝,需要要学会的东西非常多,如人事调度、军事兵法、后勤保障、战略规划。。。这些刘邦仅仅几年之内就全学会了,而且每一项都是当世前几。


这种恐怖的学习能力,才是他最后能一统天下的关键。



04

喜欢无止境的扩张


很多有才华的人,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是能够有所小成的。但这时候不少人就会满足于此,不再继续扩张。


他们觉得小富即安,就是一种很不错的状态。


但实际上小富即安是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


因为现在的社会已经成了赢家通吃,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了。


任何行业都必然会有行业周期,行业刚开始兴起的时候,肯定是群雄逐鹿,那时候市场还比较庞大,大家都快速发展。


但市场是不可能无限扩大的,一旦市场的高速扩张停止,这时候就会进入存量博弈,直到最后形成赢家通杀。


如果在市场初期就打算保持小富即安,无异于在市场后期等着被人捕杀。


在秦末汉初的年代里,彭越就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当时大家都在高举各种义旗,有的要复兴母国,有的要依附别的诸侯。


只有彭越什么旗号都不肯打,也不打算依附谁,只是盘踞在巨野泽附近,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

彭越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关起门来搞自己的独立王国。


天下大乱的时候,这么做是没有问题的,因为无论是项羽还是刘邦,都希望彭越不要帮助对方,这时候都会主动拉拢他。


但等天下大定,他就成比较尴尬的存在了。


刘邦当天子之后,果然诬陷彭越谋反,然后把他剁成肉酱。


其实不用怪刘邦背信弃义,因为如果换成项羽当天子,估计结果也一样。


所以别拿什么护城河理论来安慰自己。


因为那是用来阻止别人来主动进攻的,不是用来自我设限的。


05

喜欢分钱


很多有才华的人,一直都是单打独斗,总是发展不起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不舍得分钱。


越是个人能力强的人,越是容易犯这个错误。


因为对于能力强的人来说,自己亲自去解决,成本最低,所以哪怕有人能解决,他也舍不得花费多少。


就像项羽。

他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他一人就占了两个:3万对40万的巨鹿之战,和3万对60万的彭城之战。


这两次大战都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大手笔。


不过纵观楚汉争霸时期,楚军方面,似乎只有项羽一个人战来战去,反观刘邦这边人才辈出。


尤其是后期助力巨大的韩信,都是从项羽军中跑出去的。


核心原因就是项羽根本不打算分权。


韩信就曾说过,项羽把大将军印握在手里,棱角都快磨没了,还是不舍得给人。刘邦正好相反,谁打下一个城,立马就封给谁。


就是靠这种分钱分权的方法,刘邦才能吸纳各种人才,甚至能策反项羽的大将,在楚汉对战的关键时刻,给项羽致命一击。


单兵能力再强的人,也是不可能跟一个组织对抗。


而培养组织的最好方式就是分钱分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