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科院物理所
物理所科研动态和综合新闻;物理学前沿和科学传播。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科院物理所  ·  范德华介电体的高通量筛选与机器学习分类 | 进展 ·  3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ICAM-CHINA Research ... ·  4 天前  
中科院物理所  ·  把筷子立起来,这是可以做到的吗? | 正经玩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科院物理所

有望获得FDA批准的癌症细胞免疫疗法,你了解多少?

中科院物理所  · 公众号  · 物理  · 2017-08-15 10:09

正文

“科学三分钟”大赛倒计时 


原文以Engineered cell therapy for cancer gets thumbs up from FDA advisers为标题

发布在2017年7月12日的《自然》新闻上

原文作者:Heidi Ledford

基因工程细胞免疫疗法有望用于年轻的白血病患者,但其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专家顾问小组对用基因工程细胞免疫疗法治疗肿瘤表示支持,该疗法通过基因工程使患者自身的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和破坏肿瘤细胞。

用于CAR-T治疗的细胞(橙色)的疗效对特定肿瘤患者颇有吸引力。

Eye of Science/SPL

在7月12日的不记名表决中,FDA专家顾问小组决定,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的疗效大于风险。之所以举行此次投票,是因为FDA正在考虑是否要批准CAR-T疗法药物——瑞士诺华公司生产的tisagenlecleucel,而FDA之前从未批准过类似药物。


尽管并不强制,但一般来说FDA都会遵循专家顾问组的意见。


诺华公司希望tisagenlecleucel能够用于治疗患有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对既往治疗反应较差或出现复发的儿童和年轻患者。在美国,约15%的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儿童和年轻病人会出现复发。


研究表明CAR-T治疗能够给这些病人带来持续的症状缓解。2015年起,研究者展开一项针对tisagenlecleucel的重要临床试验。其中,63名受试者中有52人(82.5%)的病症得到全面缓解。这项尚未发表的试验并未设置对照组,因而研究者尚不能肯定疗效究竟如何。但这类试验的许多受试者在数月甚至数年内都未出现肿瘤复发。


FDA专家组的许多成员对CAR-T疗法不吝溢美之词。“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并将打开一个崭新的时代。”顾问组成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NIH)的儿童肿瘤科医生Malcolm Smith说。美国俄亥俄州全国儿童医院的肿瘤科医生Timothy Cripe则把这项治疗称为他一生中见到的最激动人心的事。


但是该项治疗也存在较大的风险。在2015年的tisagenlecleucel试验中,47%的患者出现了强烈的炎症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极端情况被称为细胞因子风暴。这项综合征的主要表现是高热和器官衰竭,严重时可危及生命。但诺华公司称,试验中,临床医生成功处理了所有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病例。


诺华团队报道,癫痫、幻觉等神经症状同样较常见,但多为一过性。这与去年的其他几项CAR-T试验结果截然相反——那些试验中,有多名受试者死于严重脑水肿。尽管诺华团队与既往试验采用的CAR-T细胞不完全相同,且既往试验的受试者均为成人,但死亡病例却让这一领域笼罩在阴云里。

棘手的问题

CAR-T疗法也为FDA的管理带来了一个艰巨的挑战:由于这种复杂的活体药物必须要为每一位患者新鲜制作,那么该如何保证药物的效能和纯度?


FDA专家组在7月12日的会议上花了一半的时间听取诺华公司陈述如何尽可能标准化生产这类基于患者个体细胞的药物。要生产一批tisagenlecleucel,患者血液标本中的白细胞将会被提纯并送往中央处理中心。在那里,工作人员用病毒将编入嵌合抗原受体的基因转入T淋巴细胞,使其能够识别白血病细胞。


在被回输到病人体内前,免疫细胞都养在培养基内。诺华为每个病人生产特制药物的周期约为22天。


多名专家组成员对于该疗法的不确定性表示担忧。其不确定性包括:用于进行改造细胞的病毒可能在细胞内复制,不恰当的外源性基因插入可能导致治疗用T细胞变为肿瘤细胞。专家组同时强调提纯的白细胞为混合细胞群,包括不同种类的T细胞和其他免疫细胞,对这样的混合细胞群进行基因改造及回输仍可能有无法预测的结果。


美国华盛顿大学医学院肿瘤科医生、专家顾问组主席Bruce Roth表示,CAR-T疗法风险较高,且大家对其长期毒性知之甚少。但是接受CAR-T疗法的年轻病人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即便有,其他治疗方法也有风险。他还说:“尽管我对于CAR-T治疗的远期风险仍存疑虑,但是远期风险的前提是病人能够存活足够长的时间,而CAR-T疗法恰好有这样的效果。”


版权声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办公室负责翻译。中文内容仅供参考,一切内容以英文原版为准。欢迎转发至朋友圈,如需转载,请邮件[email protected]。未经授权的翻译是侵权行为,版权方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


© 2017 Macmillan Publishers Limited, part of Springer Nature. All Rights Reserved



来源:Nature自然科研

编辑:yangfz


近期热门文章Top10

↓ 点击标题即可查看 ↓

1. 当理科生真玩起段子,也就没文科生什么事了

2. 物理所小编的心情不好,一个字也不想说,所以今天的头条就这样吧……

3. 宇宙是唯一的吗?

4. 风扇为什么逆时针旋转?

5. 为什么用摄像头拍电视屏幕会出现条纹?

6. 为改变人类献身的科研人,其实都在无偿为一个暴利行业打工?

7. 是什么让比尔盖茨、霍金都在恐惧?| SciFM Vol.14

8. 世界是如何存在的?(上)

9. 人红是非多,霍金这些年都为哪些谣言“背过锅”?

10. 宇宙灾难能毁灭地球上的全部生命吗?

点此查看以往全部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