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8月6日2时33分在山东德州市平原县发生5.5级地震。地震发生后,在靠近震中的部分地区,正在熟睡的人们纷纷惊醒,并离开住所到达空旷地带避险。我们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量化揭示了这一空间上的人口社会行为。
震中区位图(来源:作者自绘)
8月6日2时33分和3时2分,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分别发生了5.5级和3.0级地震。我们可以发现,济南市、聊城市、衡水市和德州市等位于距离震中100千米的范围内,除以上四市外,滨州市、淄博市、泰安市、济宁市、濮阳市、邯郸市、邢台市、石家庄市和沧州市等位于距离震中200千米的范围内,而山东省大部、河北省南部、天津市中南部、河南省北部以及山西省、北京市、江苏省、安徽省的部分地区位于距离震中300千米的范围内。
腾讯位置大数据是由腾讯公司基于其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多样化的在线服务所产生的海量地理位置信息数据。该数据集包含了用户在移动设备上的位置信息,如GPS坐标、地理标签等。腾讯位置大数据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可用于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商业分析等领域。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可以揭示人群流动规律、地理兴趣点分布等空间行为特征,为决策者提供宝贵的信息支持。
为了观测人们在地震发生后从居住区前往空旷地带避险的过程,我们在腾讯位置大数据平台选取了部分典型区域,这些区域均满足以下条件:
距离震中较近,震感明显;为空旷地带,可容纳较多人口;靠近居民区,到达成本低。
聊城市东昌湖区位图(来源:作者自绘)
我们选取的第一个地点是聊城市东昌湖,该地距离震中仅86千米,震感明显;东昌湖区域有较大空旷地带,可作为地震避险区域;周边道路密集,居民区众多,居民可以很方便地到达。
淄博中心广场区位图(来源:作者自绘)
我们选取的第二个地点是淄博中心广场,该地距离震中156千米,震感较东昌湖弱;中心广场有较大空旷地带,可作为地震避险区域;周边道路密集,居民区众多,居民可以很方便地到达。
我们选取了2023年8月5日和6日两天中1时、4时、8时和12时的人口热力图进行对比,以8月5日数据为对照,观察8月6日凌晨发生的地震对研究区域内人口密度的影响。
我们可以非常明显地观察到,8月6日4时,东昌湖北侧、南侧和西侧人口密度较8月5日同一时刻异常偏高,反映了居民外出避险的社会行为,而8月6日8时东昌湖南北两侧人口密度较8月5日同一时刻有所降低,可能是部分避险人员离开东昌湖返回家中。随后,8月6日12时东昌湖人口密度情况基本恢复正常。
我们可以观察到,8月6日4时,淄博中心广场较8月5日同一时刻相比出现了多个人口密度较高的区域,在区域中部尤为明显,反映了居民外出避险的社会行为,而8月6日8时淄博中心广场人口密度较8月5日同一时刻有所降低,西北和东南侧两个热点等级降低,热点数量也有所减少,可能是部分避险人员离开淄博中心广场返回家中所致。随后,8月6日12时淄博中心广场人口密度情况基本恢复正常,但总人数仍较平时偏低。
由于淄博中心广场距离震中较远,且
淄博中心广场附近有较多类似的避险场所,因此
淄博中心广场的人口密度变化不如东昌湖明显。
我们基于腾讯位置大数据分析了此次山东省平原县地震对附近城市避险区域人口密度变化趋势的影响,通过人口密度的异常时空变化揭示了地震对人口空间行为的影响。但我们的研究仍停留在比较简单的层面,未来可以使用时空大数据分析方法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以揭示地震发生后的人口空间流动规律、优化应急避难场所规划、科学制定人员疏散方案,当地震来临时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