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突然有段时间,
然后就……
2018年4月27日,又是一个周五,
百亿规模的资管行业
迎来了大资管监管规定的正式落地!
别这么激动嘛,
该资管新规是由一行两会和外管局联合发布的。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如下
7类金融机构
,
它们接受投资者的
委托
,
对受托的投资者
财产
进行
投资
和
管理
的金融服务。
这就像
我们就从这牵线红绳的
两边
来分析
右边:资金运用方
资产管理产品按照
投资性质
不同,可以分为
不同类型产品投资有不同的底层资产。
固定收益类
产品标准如下
权益类
产品标准如下
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
产品标准如下
混合类产品则投资于上述
三类资产
且任一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到前三类产品标准。
左边:资金来源方
资产管理产品按照募集方式不同,
则可分为
公募产品
和
私募产品
。
公募产品
是这样的
公募产品面向
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
发行,但社会公众的
风险识别
和
承受能力
一般偏弱。
所以公募产品在
投资范围
上有严格监管要求。
而
私募产品
是这样的,
私募产品是通过
非公开方式
发行的,
私募产品的投资者需要是
合格投资者
。
合格投资者是应具备相应
风险识别能力
和
风险承担能力
,
合格投资者若是
自然人
,
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具有
2年以上
投资经历
(2)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哦,不不不,你那学区房算
实物资产
,这里要求的资产是
金融资产
,比如你有的存款啊、基金啊、股票啊等等。
所以个人的合格投资者不仅要是老司机,还要是
合格投资者若是
法人单位
,
则要求
此外,
对
合格投资者
投资
单只资管产品
也有投资门槛要求
有变化啦,
新规对投资单只不同产品有不同的
起投金额
要求:
因为私募产品较公募产品风险高,设置起投金额,
越成熟的高端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越强,
故能
否则碰到承受能力不强的,
就不好玩了,
所以需要向投资者销售与其
风险识别能力
和
风险承受能力
相适应的资管产品。
别去啦,
投资者不得使用贷款、发总债券等筹集的
非自有资金
投资资管产品。
不行,
金融机构不得通过
拆分资管产品
的方式,向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低于产品风险等级的投资者销售资管产品。
说完了相亲的双方,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下新规要点:
/1/ 打破刚性兑付
以前
好啦好啦,把牌子收起来,以后这些不能做啦!
新规要求业务
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
不得刚性兑付
。
因为……
刚性兑付
抬高
了
无风险收益率
水平,
干扰资金价格。
刚性兑付导致一些投资者
冒险投机
,金融机构不尽职尽责,提升了
道德风险
。
所以监管机构下定决心要
任何单位和个人
发现金融股机构存在刚性兑付行为的,
均可向
金融管理部门
举报。
以下行为会被认定为
刚性兑付
:
(1)采取
滚动发行
等方式,使得资管产品的本金、收益、风险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
以此实现产品保本保收益。
(2)资管产品不能如期兑付或兑付困难时,发行或管理该产品的金融机构
自行筹集资金
偿付或
委托其他机构
代为偿付。
(3)违反真实公允确定
净值原则
,
对产品保本保收益。
这里首先要了解一个概念,叫做
摊余成本法
,
我们不严谨地举个例子。
假设一债券现价90元,10天以后到期,保证以100元兑付,
按照
摊余成本法
,把收益的10元钱按照剩余天数平摊一下,则每天收益10/10=1元钱。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预期收益型产品
。
但由于
经济数据
、
市场利率
因素会影响债券价格,所以这10天债券走势不会是一条直线,实际有可能是这样的,
而一些资管产品
过度使用
摊余成本法计量所投资金融资产,使得基础资产的风险不能反映到产品的
价值变化
中,投资者不清楚自身承担风险的大小。
所以需要采用
净值型产品
,
定期披露净值
,来及时反映基础资产的收益和风险。
这时,投资者的收益依靠产品净值,不等于预先确定的预期收益。
但考虑到可操作性,新规提供了例外情形,
对于
封闭式产品
,所投资产在暂
不具备活跃交易市场等条件
下可还是按照摊余成本法计量。
/2/ 对标与非标重新定义
新规规定
标准化债权
需要达到如下要求,
就
像巧克力工厂标准化生产一样,
(1)
等分化,可交易
;
(2)
信息披露充分
;
(3)
集中登记、独立托管
;
(4)
公允定价,流动性机制完善
;
(5)在
银行间市场
、
证券交易所市场
等经国务院同意设立的交易市场交易。
满足以上5个条件的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否则均为
非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
新规要求,金融机构不得为资管产品投资的非标债权类资产或股权类资产提供直接或间接、显性或隐性的
担保
、
回购
等
代为承担风险的承诺
。
这也是禁止刚性兑付的具体表现。
今天我们接着说,
但说之前,我们介绍四位群众演员,
根据
存续期
、
基金规模
是否固定,
我们将公募产品和私募产品进一步细分为:
由于
开放式基金
无固定存续期,面临赎回压力,相较
封闭式基金
流动性风险更大。
由于客群扛风险能力不同,公募产品与私募产品
投资范围
也不同:
公募产品
主要投资
标准化债权类资产
及
上市交易的股票
。
私募产品
则可投资债权类资产、上市或挂牌交易的股票、未上市企业股权和受(收)益权等。
私募产品
投资范围
更广,但
要严格遵守
投资者适当性
管理要求。
好了,记住这四位群众演员,
我们进入正题。
/3/ 资产的集中度管理
单只公募资管产品
投资不能太
集中
,
那么我们举个例子,
然后敌方一个炸弹丢在那个山坡上……
所以不能把投资兵力部署的太
集中
,
嗯哼,新规对
单只公募资管产品
投资
单只
证券或
单只
证券投资基金的,
对其兵力部署的要求是……
公式如下:
而
同一金融机构
发行的全部管理产品占比
投资对象市值的比重
也不能太大,
这就像,
大家一起抬水很稳的,
但坏就坏在抬水的人里面很多人都是你的人,
万一你高呼一声,
所以抬水也不能都是你的人,
故有如下要求:
(1)同一金融机构发行的
全部公募资管产品
,投资
单只
证券或
单只
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值,不得超过该证券市值或证券投资基金市值的30%;
(2)同一金融机构全部
开放式公募资管产品
,投资
单一
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通股票的15%;
(3)同一金融机构
全部资管产品
,投资
单一
上市公司发行的股票,不得超过该上市公司可流动股的30%。
若不是金融机构
主观原因
导致突破上述比例限制的,金融机构可在限定时间内进行补救。
此外,
对于
同一金融机构
发行
多只资管产品
,
若这些资管产品都投资
同一资产
的,
则投资的
资金总规模
不能超过
300亿元
,除非
相关金融监管部门
批准
。
这主要是为防止
同一资产
发生风险波及
多只资管产品
。
/4/ 消除多层嵌套
多层嵌套么……
于是,我们的超人套了七八条内裤。
这里的内裤就相当于
资管产品
,
一个资管产品投资另一个资管产品,
相互组合
,就是所谓的
嵌套
。
通过多层嵌套,达到
规避监管政策
,
扩大投资范围
等目的。
但是内裤穿多了,
多层嵌套
增加了产品的
复杂性
,底层资产的风险难以
穿透核查
,且拉长了
资金链条
,增加了
融资成本
,
新规对多层嵌套做了限制,资管产品只可嵌套
一层
资管产品,
若投资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
则不受这个限制。
/5/ 统一杠杆水平
杠杆分为两种,一种是
负债杠杆
。
该比例越高,表示负债率越高。
新规对资管产品的
负债杠杆比例
做了限制。
我们举个例子,
首先我们把募集的资金用于投资债券,
接着我们把债券
质押融资
,又获得一笔资金,
然后拿着这笔钱,也就是
负债
,可以再去投资其它产品,
则对该资管产品的
负债杠杆率
如下:
负债杠杆比率过高,容易导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