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士伟
济宁市气象局
本文以J市气象部门往来账款清理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为切入口,思考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款管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一些加强管理的针对性建议,以促使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款管理更加规范。
气象部门作为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气象部门与地方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气象部门领导为主的管理体制。基层气象部门资金来源多样化,包括:中央财政拨款、地方财政拨款、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等。J市气象局下辖10个县(区)局、2个直属事业单位,所核算的往来款项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预收账款、其他应付款等。应付及预收款项除基建项目质保金外,其他核算的内容较少,本文主要讨论应收及预付款项。2019年末J市气象部门应收及预付款项共计1237.88万元,占部门总资产比率为6.33%。其中:应收账款159.72万元、预付账款367.82万元、其他应收款704.33万元、应收票据6万元。分单位情况如表所示。截至2020年5月31日,J市气象部门清理情况汇总如下:成功收回或调账整改账款555.36万元;安全期内账款506.91万元;存在风险账款104.59万元;确认或拟确认损失的账款71.02万元。
此次清查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往来账款挂账时间在三年以上,时间最长的挂账情况甚至可以追溯到2002年。随着清理的逐步推进可以发现:挂账时间较长的应收账款基本都是疏于催要,一些财务管理混乱、经营不善的对方单位以种种借口赖账、无力偿还甚至已经破产注销,部分应收款只能确认坏账;挂账时间较长的其他应收款一般涉及情况复杂,未能及时处理,随着经办人、会计、领导退休、离任或死亡,现在追溯处理起来更是困难重重。在往来账款管理方面,询证和对账是明确债权债务关系的主要方式。然而此次清查发现,基层单位除了开展资产清查和事务所审计时进行了必要的询证对账外,很少有单位主动进行。长期不对往来账款进行询证及对账,造成了部分应收款项财务风险增大,部分款项无法收回成为坏账。经清查核实,部分往来款项是因为会计核算不规范造成长期挂账的情况。例如:个别往来款项发票开具单位和会计核算挂账单位不一致;个别往来款项未做好对冲处理,存在多头挂账的情况;个别内部往来款项上级单位进行了挂账处理,下级单位未进行相应的挂账等。部分单位财务人员离职或调岗办理交接手续时,更多是账册、保险柜、印鉴等实物交接,对账上往来账款挂账情况、形成原因、催收情况等未进行详细的核实、交接。以致历经几任之后,一些往来账款挂账原因就无从查询,更谈不上清理。部分单位负责人侧重于业务管理,对财务管理工作认识不够,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财务方面他们更多关注的是单位收入情况、预算执行进度等,往往意识不到往来账款长期挂账存在的风险,对于往来账款管理较为忽视。另外,部分领导存在“新官不理旧账”的思想,对于一些历史遗留债权债务往往是“冷处理”,时间一长使得往来账款处理起来更加困难。部分基层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没有针对往来账款管理的相关制度。部分单位虽然制度了相关制度,但制度的可操作性不强,更像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而制定的。部分单位制定了制度但未严格落实,制度规定的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对账询证等都不能落实到位,更不用说往来账款的情况分析和汇报。制度在管理过程中的作用缺失,最易形成各种风险漏洞,从而造成大量不合理的往来账款。基层气象部门的财务人员多为兼职人员,很少有财务专业出身。他们在处理日常业务、办公室或后勤等工作的同时,留给财务工作的时间非常有限。如果单位财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责任心不强,就很难正常履行自己的职责而处理好财务问题。基层财务工作又比较繁琐,基本是单位来了新人就甩给他们,导致财务人员频繁更换,使得往来账款管理对接困难,甚至出现混乱局面。气象部门内部交叉审计和财务检查重视基层单位的往来账款管理情况,不仅会进行往来账款的账龄分析,对有风险的往来账款问题还会列示在审计、检查报告中。但基层单位的审计、检查后续整改落实经常不到位。部分单位认为审计检查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问题就万事大吉了,审计报告也束之高阁,更谈不上整改落实。部分单位对问题的整改也是挑挑拣拣,只关注一些容易整改的问题,对需要下力气的却视而不见。往来账款的管理是一项系统工作,需要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纪检部门等通力配合,共同做好催收、询证、核算和监督。首先单位领导应该高度重视,统筹部署往来账款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形成联合工作机制,形成“以上率下”的统一局面。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积极开展往来账款清查,在核准数字、弄清情况、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取得证据的基础上,对现存往来账款做到该收回的收回,该付出的付出,该调账的调账,该核销的核销。清查工作为后期往来账款管理打好基础的同时,也是对单位人员往来账款管理意识的一次强化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应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强化制度落实,规范往来账款管理工作。明确单位负责人及各部门在往来账款管理中的职责,往来账款管理原则、程序等,实施往来账款常态化管理。明确定期对账制度。财务部门在账账相符和账证相符的前提下,同业务部门经办人先进行内部核对,确定本单位数据无误后,向对方单位进行发函询证或实地对账。相关资料应妥善保管,避免长期拖欠或形成坏账等问题。建立往来账款信息公开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定期对往来账款情况进行内部公开,将每笔款项责任到经办部门或个人,督促及时办理结算。建立责任人离任核查制度,单位主要负责人、财务人员、业务经办人等离任时,要开展相关往来账款的核查,确保挂账情况清晰、资料完整,形成良好的责任管理循环机制,有效解决“新官不理旧账”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该重视财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加强财务人员的专业培训和综合素质培训,提高财务人员业务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打造一支工作原则性强、专业素质高的财务队伍。会计人员要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要求进行业务处理,如实反映单位各项往来业务,确保单位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财务部门作为单位往来账款的归口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开展往来账款核对、清理和处置工作,负责监督款项回收。另外,财务部门应定期对单位往来账款情况进行专项分析,并向单位领导反馈,做好参谋助手工作。纪检部门负责对往来账款的管理进行监督、检查。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成立由纪检部门牵头的监督工作小组,定时审查单位往来账款管理情况,是否按期对账、清账,是否存在长期挂账等。加强对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管控,树立科学管理往来账款的理念。部门内部审计可以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往来账款增减变化情况列为履行经济责任的一项评价指标,提升单位负责人的重视程度。严格审查的同时,也应该关注往来账款问题的整改落实,推动行政事业单位有效运用审计、检查结果,夯实往来账款管理的基础工作。近年来,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工作模式上持续深化改革,政府会计制度的推行也进一步强化了单位财务管理理念。但在往来账款管理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疏于对账、长期挂账、缺乏监管等多方面原因造成了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往来账款数额大、清理难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把往来账款管理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运用各种措施有效防控财务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能,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1]王秋娜,熊娜,田映红.从资产清查实务工作中透视高校往来款项的管理问题[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8,(02):51-53.
[2]吴兵.基层事业单位往来款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审计与理财,2020,(03):26-27.
[3]臧文平.行政事业单位往来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财会学习,2018,(17):75-76.
来源:《中国总会计师》杂志
*******************************************
【感谢您关注《中国总会计师》!更多精彩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