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建筑师的非建筑
感动你的,必先是感动我的。中国设计/艺术/视觉媒体领航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百姓关注  ·  刘国梁、孙颖莎、王楚钦等最新发声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建筑师的非建筑

南京诗人,也是建筑师,自建1200㎡私宅,自己常用3㎡

建筑师的非建筑  · 公众号  ·  · 2018-06-12 17:00

正文

来源:一条(微信号:yitiaotv)

本文已获得授权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叶辉,

是一位优秀的南京诗人,也是建筑师。

他从十岁就开始写诗,一写三十多年,

他饱含情感地关注着周围的小人物、

关注人的命运,

他的诗歌作品连续十多年入选中国作家协会主编的《中国年度诗歌》,

不少朋友在默默传播和分享他的那些朴素优美、

让人怦然心动的诗句。

同时,他也因为帮朋友们设计了很多房子,

做了一些老建筑的改造,写过关于建筑的文章,

在建筑界被大家熟知。



很多人问叶辉,

是如何同时兼顾写诗与做建筑?

叶辉说,

好的空间就像诗句一样,

它会有层次、会有节奏,

好的词句排列,

就会形成一首完整的诗,

让人感到愉悦和舒服。

2014年,

叶辉把自己在南京高淳县的工作室

让给了一对艺术家夫妻,

他买下了隔壁邻居家的一半,

一套1200㎡的湖景别墅,

和邻居同住一个屋檐,

每天一起喝茶聊天,

实践着一个中国诗人的田园梦想。


自述 叶辉 编辑 白汶平


我叫叶辉,是个诗人,也是建筑师,我的房子在江苏省南京高淳县的石臼湖旁,这原本是我邻居的房子,我们关系很好,他家很大又有闲置空间,2015年我买下他家的一半,约1200㎡的空间,依照我的想法进行了改造。


整栋建筑是全白外观,一共两层楼高,房子朝南,我拿下400㎡左右的室内空间,外加南边入户有一个800㎡的内院,这是原来的结构,我保留下来。

我邻居是个老师,也会写散文,我们常在这里聊天喝茶、一起接待艺术家,实现长久以来我对邻里关系的美好想象。


房子北面朝向石臼湖,所以我在最外侧做了一个露天平台,再把原本房子的廊道连接起来,改成半户外的茶室,两侧加了纱窗,夏天可以隔绝蚊虫,也很通风。



连接客厅的墙壁,我把它打掉,用玻璃做一个开放式的区间,营造一个慢慢从户外,进到室内的感觉,客厅面向石臼湖,原本窗户很小,改为落地窗后,大面积的玻璃可以引入湖景。


为了增加采光,我把老房子里原本几个闲置的小空间都改为天井,一楼有两个,我分别种植了天竺还有芭蕉,这样一来,屋内的空间容易让人产生错觉,好像在室内、又像在室外。


我的工作室就在天井旁,同时也是我的卧室。

整个家有1200㎡,而我最常待的地方就是这个这个只有3㎡的工作室,临窗放了一张书桌,一把凳子。我在这里写诗、设计建筑,虽然空间小、但安宁、聚气。

很多我的诗人朋友来,都也很喜欢这里。其实我不需要太大的空间,3㎡就够了。


我和我妈妈两个人生活在这里,我妻子在城里工作,周末会过来,她喜欢在这里摘菜、插花。

房子朝南有内院,那里采光好,我妈妈喜欢做饭,我就给她弄了个开放式厨房,比较宽敞,邻窗内外都放着小桌,方便她休息。


我妈妈的房间就在厨房隔壁,窗外有两棵枫树和池塘,还有一个木质平台,以便她打太极、晒晒太阳。


沿楼梯上到二楼,有三个房间:一间书房,两间客房,朋友来了可以住这里,我在其中一间做了天井,铺上草坪,有的朋友上来还会说,这是一楼还是二楼?

我试图保留一些旧的痕迹,毕竟这是老房子改建的,木地板是我从工地买来的旧门板、会客用的桌子是我十年前淘来的旧船板加工而成、天井地面的青砖也是原本就有的。


南方人喜欢宁静神秘,我试图用建筑来体现南方人的特质,我从小没有玩伴,也喜欢自己一个人独处,这也让我对生活的感受会更细腻。

我写诗三十年了,出过两本诗集《在糖果店》、《对应》。我最喜欢的一首诗叫《萤火虫》,我家夏天也能看到萤火虫,我觉得萤火虫就像我们的人生,忽明忽暗,生活中有很多细节都被人们忽略,但这些其实都需要我们去细细体会。


《萤火虫》 叶辉

在暗中的机舱内

我睁着眼, 城市的灯火之间

湖水正一次次试探着堤岸


从居住的小岛上

他们抬起头, 看着飞机闪烁的尾灯

没有抱怨, 因为


每天、 每个世纪

他们经受的离别, 会像阵雨一样落下


有人打开顶灯,独自进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