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通宝
乾隆通宝
总重:19.74g 直径:2.8cm/枚
总重:20.92g 直径:2.53cm/枚
编号:JHPMFW-00272
乾隆通宝,就是由于清高宗乾隆皇帝于公元1735年即位,在位的60年里施展其"文治武功"的治国策略,创造了封建社会里最后一个辉煌盛世,之后民间便盛传佩带"乾隆通宝"铜钱可驱灾辟邪,又因乾隆二字谐音"钱隆"而备受后世藏家所喜爱的钱币。该钱币铸于清高宗乾隆年间(1736-1795年),背面的满文比较复杂,上面有很详细的价格和钱币拓片。乾隆通宝钱面文字"乾隆通宝"以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 。
乾隆通宝,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文字沿雍正满文钱式穿孔左边有"宝"字,穿孔右边铸有各局名。乾隆通宝"版式很多,钱文方面京局的多用宋体,宝浙局多用楷书,宝陕、宝川两局用隶书,但大多数地方钱局用宋体。
该组钱币正面以文字“乾隆通宝”楷书书写,其字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钱背面文字沿雍正满文钱饰穿孔左右铸有满文。此币品相完整,包浆自然老气且流传数量少,是收藏家们青眯的对象,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
康熙通宝,清代钱币。铸于清圣祖康熙年间(1662~1722年)。康熙通宝有小平及当十大钱。钱文真书体,直读。除宝源、宝泉二局以满文纪局外,各省均以满汉字纪局名,穿左铸满文,穿右铸汉文。各省铸钱均为小平。折十大钱为宝源局所铸,面文离郭隔轮,背满文宝源列穿左右。币材多呈黃銅色,即用铜锡合金,通称大白钱;也有红铜及黄铜的省局铸钱。
此藏品钱币正面以楷书书写“康熙通宝”四字,字体刚劲有力,从上而下而右而左直读,中间有方孔。背面左右用满文写有钱局的名称,即满文字体“宝源”二字。其为圆形方孔的铜币,形状外发天,内地法,取义精宏。观其图,造型圆润端庄,字迹清晰深俊,包浆浑厚温润。整体印制规整,钱型厚重,文字美观大方,币面书法笔力挺拔秀美,工笔雕刻细腻,锈色自然流畅,古朴大气,是康熙年间钱币铸造的精品,彰显出独树一帜的气貌,极具历史收藏价值与市场价值。
千百年来,古钱币历经沧桑,存世数量越来越少,投资价值日益升高。近十年来,古钱币市场行情一路走高,特别是一些中高端古钱币十分抢手。康熙通宝是古代的钱币之一,康熙年间社会比较稳定,经济发展得很快,当时的商品交换、货币经济等都比较发达,因此在这一时期里铸造的康熙通宝钱币非常精美,规整厚重的钱型和美观大方的文字都使得现在存世的康熙通宝钱币受到收藏家、投资者们的热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