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战略前沿技术
【战略前沿技术】紧紧围绕“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双轮驱动,聚集前沿科技以及孕育产生前沿科技的政策环境、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等,密切追踪科技前沿热点,敏锐捕捉战略前沿技术,传播前沿科技资讯。欢迎点击订阅!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浪科技  ·  【#华为1月至9月销售额5859亿元##华为 ... ·  4 天前  
36氪  ·  叶国富:没有勇气,何来运气? ·  4 天前  
新浪科技  ·  【#比亚迪第三季度净利润增11.47%##比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战略前沿技术

怎样应对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战略前沿技术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14 23:55

正文

来源:学习时报,作者:曹建峰 


  人工智能的持续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的好处将是巨大的。但是,为了让人工智能真正有益于人类社会,我们也不能忽视人工智能背后的伦理问题。现在的人工智能界更多是工程师在参与,缺乏哲学、伦理学、法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参与,未来跨学科的人工智能伦理测试需要加强研究。


人工智能时代加速到来,算法决策兴起



  第三次AI(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浪潮已经开启。在技术层面,有算法的进步。当1956年人工智能开始起步的时候,人们更多是在说人工智能;在第二次浪潮期间,机器学习成为主流;这一次则是深度学习,是能够自我学习、自我编程的学习算法,可以用来解决更复杂的任务。此外,计算能力的提升,包括现在的量子计算机,以及越来越普遍的大数据,对人工智能的作用和价值也非常大,使得更复杂的算法成为可能。在应用层面,从语音识别、机器翻译到医疗诊断、自动驾驶,AI应用在不断加深、不断成熟,甚至已经开始超越人类,引发人们关于失业的担忧。同时也让人们开始期待具有通用智能的终极算法。在商业层面,面对可预期的好处和利益,国内外主流的互联网公司如腾讯、谷歌等都开始向AI看齐,AI领域的创业和投资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球已经有超过1000家AI公司,市场规模增长空间是非常大的,未来八年内将超过350亿美元。

  在此背景下,各种互联网服务中越来越多地看到人工智能的影子,人们日益生活在算法之下,算法决策开始介入甚至主导越来越多的人类社会事务。比如,人们在互联网上获取的内容,诸如新闻、音乐、视频、广告等等,以及购买的商品,很多都是推荐引擎个性化推荐给用户的,而不是有人在背后决策。再比如,在金融领域,算法可以决定是否给某个用户发放贷款,以及具体的贷款额度。此外,一家美国投资公司早在几年前就开始研发管理公司的AI系统,招聘、投资、重大决策等公司事务都由这个AI系统来管理并决策。也许在未来,一家公司的成功不再主要依赖于拥有像乔布斯那样伟大的CEO,而是一个足够智能足够强大的AI系统。更有甚者,英国、欧盟等都在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政务和民生方面的更深应用,政府服务不仅是数字化,而且是智能化。


人工智能伦理问题日益凸显



  人工智能的持续进步和广泛应用带来的好处将是巨大的。但是,为了让AI真正有益于人类社会,我们也不能忽视AI背后的伦理问题。

  第一个是算法歧视。可能人们会说,算法是一种数学表达,是很客观的,不像人类那样有各种偏见、情绪,容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怎么会产生歧视呢?之前的一些研究表明,法官在饿着肚子的时候,倾向于对犯罪人比较严厉,判刑也比较重,所以人们常说,正义取决于法官有没有吃早餐。算法也正在带来类似的歧视问题。比如,一些图像识别软件之前还将黑人错误地标记为“黑猩猩”或者“猿猴”。此外,2016年3月,微软公司在美国的Twitter上上线的聊天机器人Tay在与网民互动过程中,成为了一个集性别歧视、种族歧视等于一身的“不良少女”。随着算法决策越来越多,类似的歧视也会越来越多。而且,算法歧视会带来危害。一方面,如果将算法应用在犯罪评估、信用贷款、雇佣评估等关切人身利益的场合,一旦产生歧视,必然危害个人权益。另一方面,深度学习是一个典型的“黑箱”算法,连设计者可能都不知道算法如何决策,要在系统中发现有没有存在歧视和歧视根源,在技术上是比较困难的。

  为什么算法并不客观,可能暗藏歧视?算法决策在很多时候其实就是一种预测,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的趋势。算法模型和数据输入决定着预测的结果。因此,这两个要素也就成为算法歧视的主要来源。一方面,算法在本质上是“以数学方式或者计算机代码表达的意见”,包括其设计、目的、成功标准、数据使用等等都是设计者、开发者的主观选择,设计者和开发者可能将自己所怀抱的偏见嵌入算法系统。另一方面,数据的有效性、准确性,也会影响整个算法决策和预测的准确性。比如,数据是社会现实的反映,训练数据本身可能是歧视性的,用这样的数据训练出来的AI系统自然也会带上歧视的影子;再比如,数据可能是不正确、不完整或者过时的,带来所谓的“垃圾进,垃圾出”的现象;更进一步,如果一个AI系统依赖多数学习,自然不能兼容少数族裔的利益。此外,算法歧视可能是具有自我学习和适应能力的算法在交互过程中习得的,AI系统在与现实世界交互过程中,可能没法区别什么是歧视,什么不是歧视。

  更进一步,算法倾向于将歧视固化或者放大,使歧视自我长存于整个算法里面。算法决策是在用过去预测未来,而过去的歧视可能会在算法中得到巩固并在未来得到加强,因为错误的输入形成的错误输出作为反馈,进一步加深了错误。最终,算法决策不仅仅会将过去的歧视做法代码化,而且会创造自己的现实,形成一个“自我实现的歧视性反馈循环”。包括预测性警务、犯罪风险评估、信用评估等都存在类似问题。归根到底,算法决策其实缺乏对未来的想象力,而人类社会的进步需要这样的想象力。

  第二个是隐私忧虑。很多AI系统,包括深度学习,都是大数据学习,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训练学习算法。数据已经成了AI时代的“新石油”。这带来新的隐私忧虑。一方面,如果在深度学习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敏感数据,这些数据可能会在后续被披露出去,对个人的隐私会产生影响。所以国外的AI研究人员已经在提倡如何在深度学习过程中保护个人隐私。另一方面,考虑到各种服务之间大量交易数据,数据流动不断频繁,数据成为新的流通物,可能削弱个人对其个人数据的控制和管理。当然,现在已经有一些可以利用的工具来在AI时代加强隐私保护,诸如经规划的隐私、默认的隐私、个人数据管理工具、匿名化、假名化、差别化隐私、决策矩阵等等都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的一些标准,值得在深度学习和AI产品设计中提倡。

  第三个是责任与安全。霍金、施密特等之前都警惕强人工智能或者超人工智能可能威胁人类生存。但在具体层面,AI安全包括行为安全和人类控制。从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到2017年阿西洛马会议提出的23条人工智能原则,AI安全始终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点,美国、英国、欧盟等都在着力推进对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的安全监管。此外,安全往往与责任相伴。如果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造成人身、财产损害,谁来承担责任?如果按照现有的法律责任规则,因为系统是自主性很强的,它的开发者是难以预测的,包括黑箱的存在,很难解释事故的原因,未来可能会产生责任鸿沟

  第四个是机器人权利,即如何界定AI的人道主义待遇。随着自主智能机器人越来越强大,那么它们在人类社会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自主智能机器人到底在法律上是什么?自然人?法人?动物?物?我们可以虐待、折磨或者杀死机器人吗?欧盟已经在考虑要不要赋予智能机器人“电子人”的法律人格,具有权利义务并对其行为负责。这个问题未来值得更多探讨。此外,越来越多的教育类、护理类、服务类的机器人在看护孩子、老人和病人,这些交互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需要得到进一步研究。


构建算法治理的内外部约束机制



  一是合伦理的AI设计,即要将人类社会的法律、道德等规范和价值嵌入AI系统。这主要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英国等在提倡。可以分三步来实现。第一步是发现需要嵌入AI系统的规范和价值,存在道德过载和价值位阶的问题,即哪些价值优先,哪些价值在后。第二步是将所发现的规范和价值加入AI系统,需要方法论,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路径。第三步是对已经嵌入AI系统的规范和价值进行评估,看其是否和人类社会的相一致。一方面是使用者评估,需要建立对AI的信任,比如当AI系统的行为超出预期时,要向用户解释为什么这么做。另一方面是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等第三方评估,需要界定价值一致性和相符性标准,以及AI可信赖标准。

  但是需要解决两个困境。其一是伦理困境。比如,在来不及刹车的情况下,如果自动驾驶汽车往前开就会把三个闯红灯的人撞死,但如果转向就会碰到障碍物使车上的五个人死亡。此时,车辆应当如何选择?在面对类似电车困境的问题时,功利主义和绝对主义会给出不同的道德选择,这种冲突在人类社会都是没有解决的,在自动化的场景下也会遇到这样的问题

  其二是价值对接的问题。现在的很多机器人都是单一目的的,扫地机器人就会一心一意地扫地,服务机器人就会一心一意给你去拿咖啡,诸如此类。但机器人的行为真的是我们人类想要的吗?这就产生了价值对接问题。就像Midas国王想要点石成金的技术,结果当他拥有这个法宝的时候,他碰到的所有东西包括食物都会变成金子,最后却被活活饿死。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法宝并没有理解Midas国王的真正意图,那么机器人会不会给我们人类带来类似的情况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所以有人提出来兼容人类的AI,包括三项原则,一是利他主义,即机器人的唯一目标是最大化人类价值的实现;二是不确定性,即机器人一开始不确定人类价值是什么;三是考虑人类,即人类行为提供了关于人类价值的信息,从而帮助机器人确定什么是人类所希望的价值。

  二是在AI研发中贯彻伦理原则。一方面,针对AI研发活动,AI研发人员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伦理准则,包括有益性、不作恶、包容性的设计、多样性、透明性,以及隐私的保护,等等。另一方面,需要建立AI伦理审查制度,伦理审查应当是跨学科的,多样性的,对AI技术和产品的伦理影响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三是对算法进行必要的监管,避免算法作恶。现在的算法确实是越来越复杂,包括决策的影响都是越来越重大,未来可能需要对算法进行监管。可能的监管措施包括标准制定,涉及分类、性能标准、设计标准、责任标准等等;透明性方面,包括算法自身的代码透明性,以及算法决策透明性,国外现在已经有OpenAI等一些人工智能开源运动。此外,还有审批制度,比如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采用的算法,未来可能需要监管部门进行事先审批,如果没有经过审批就不能向市场推出。

  四是针对算法决策和歧视,以及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需要提供法律救济。对于算法决策,一方面需要确保透明性,如果用自动化的手段进行决策决定,则需要告知用户,用户有知情权,并且在必要时需要向用户提供一定的解释;另一方面需要提供申诉的机制。对于机器人造成的人身财产损害,一方面,无辜的受害人应该得到救助;另一方面,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带来的责任挑战,严格责任、差别化责任、强制保险和赔偿基金、智能机器人法律人格等都是可以考虑的救济措施。

  在今天这个人工智能快速发展,人类在诸如围棋、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等领域开始落后于人工智能的时代,对人工智能进行伦理测试同样重要,包括道德代码、隐私、正义、有益性、安全、责任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现在的AI界更多是工程师在参与,缺乏哲学、伦理学、法学等其他社会学科的参与,未来这样跨学科的AI伦理测试需要加强研究。因为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已经不是在制造一个被动的简单工具,而是在设计像人一样具有感知、认知、决策等能力的事物,你可以称其为“更复杂的工具”,但不可否认,我们需要确保这样的复杂工具进入人类社会以后和人类的价值规范及需求相一致。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科技创新政策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产学研 | 供给侧

热点专题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 摩尔定律 | 诺贝尔奖 | 国家实验室 | 国防工业 | 十三五 | 创新教育 | 军工百强 | 试验鉴定 | 影响因子 | 双一流

预见未来预见2016 | 预见2020 | 预见2025 | 预见2030 | 预见2035 | 预见2045 | 预见2050 |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 航空发动机 | 可穿戴 | 氮化镓 | 隐身 | 半导体 | 脑机接口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 高超声速武器 | 反无人机 | 防空反导 | 潜航器 |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 分布式杀伤 | 无人机蜂群 | 太空站 |反卫星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 华为 | 俄先期研究基金会 | 军工百强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 任正非 | 马云 | 奥巴马 | 特朗普

专家专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 易本胜 | 李德毅 | 游光荣 | 刘亚威 | 赵文银 | 廖孟豪 | 谭铁牛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