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云南新闻网
云南新闻网是由中新社云南分社管理和维护的新闻公众号,凭借中国新闻社及中新社云南分社的新闻资源,以快捷丰富的内容、简洁明快的风格,在新媒体领域全面展示云南。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云南新闻网

马龙在昆明爆冷输球?网友“神评”:滇池水位上升了→

云南新闻网  · 公众号  · 云南  · 2025-04-09 13:5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图片

4月8日

中国新闻网 发布文图稿件

国球奥运冠军走进云南师范大学:传递爱国情怀和拼搏精神

中新社云南分社新媒体平台 发布视频稿件

报道乒乓球奥运冠军

马龙、许昕、刘诗雯、李晓霞

走进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西南联大旧址

云南师范大学等地

与师生亲切交流、切磋球技


报道全文如下




中新网昆明4月8日电 (记者 韩帅南)“今天的我们,同样需要爱国、拼搏、追求理想的精神,无论是在赛场上为国争光,还是在书海中为理想拼搏,都要以‘强国有我’的担当,扛起时代赋予的责任。”8日,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在与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师生交流时说。

4月8日,4位乒乓球奥运冠军在云南师范大学进行分享。李嘉娴 摄

当日,云南师范大学与中国乒乓球队携手开展“国球奥运冠军进校园”活动。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许昕、刘诗雯、李晓霞走进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西南联大旧址、云南师范大学等地,与师生亲切交流、切磋球技,让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与乒乓“永不言弃”的拼搏精神深度融合。

在西南联大旧址,4位奥运冠军了解了抗战烽火中西南联大如何创造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奇迹的历史。在云南师范大学校园中,他们分享了各自奋斗拼搏的故事,鼓励广大师生勇于挑战、追求卓越,向更快、更高、更强的目标迈进。

4月8日,马龙与学生代表切磋球技。李嘉娴 摄

国球奥运冠军走进云南师范大学
图为乒乓球奥运冠军李晓霞作分享。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乒乓球奥运冠军刘诗雯作分享。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乒乓球奥运冠军许昕作分享。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乒乓球奥运冠军马龙(右)作分享。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奥运冠军马龙与云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学生互动。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乒乓球奥运冠军李晓霞(右)与“西南联大队”球员互动。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乒乓球奥运冠军李晓霞(右)与“西南联大队”球员切磋球技。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乒乓球奥运冠军许昕(右)与“西南联大队”球员切磋球技。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中国乒乓球队与云南师范大学师生合影留念。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乒乓球奥运冠军李晓霞与小朋友切磋球技。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中国乒乓球队向云南师范大学赠送签名球衣。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图为乒乓球奥运冠军刘诗雯与“西南联大队”球员切磋球技。中新社记者 李嘉娴 摄


随后,马龙、许昕、刘诗雯、李晓霞组成“奥运冠军队”,与来自云南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4位运动员组成的“西南联大队”进行乒乓球友谊赛。

“作为一名运动员,我曾无数次面对伤病、失败、困惑和压力,但是什么让我坚持到现在?那就是爱国的情怀、拼搏的精神和对冠军的追求。”马龙在与师生交流时说,西南联大在战火中坚守教育救国的信念,也是爱国、拼搏、追求理想的表现。(完)

图片
马龙在昆明爆冷输球?


当天

在与学校校队选手“对练”时

比赛场面一度“失控”

马龙1:5竟然不敌“西南联大队”选手


不少网友直呼:

“龙队放了那么多水,今晚会不会下雨”

“我说滇池水位怎么上升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奥运三问 到“西南联大精神”

当日,在“国球奥运冠军进校园”活动中,奥运冠军一行详细察看了西南联大原教室、“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革命烈士纪念碑、昆明师范学院纪念标柱、西南联大纪念碑、西南联合大学抗战以来从军学生题名碑等历史遗存,向“一二·一”运动四烈士墓献花,深入了解西南联大师生教书救国、读书报国的光辉历史。在西南联大原教室里,云南师范大学师生为奥运冠军唱了《西南联大校歌》(云南师范大学校歌)。


当讲解员介绍西南联大时期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著名的“奥运三问”时,马龙备受鼓舞,“ 多年前前辈们发出了‘奥运三问’,如今我们实现了对于奥运的种种愿景。不仅举办了奥运会、参加了奥运会,还获得了很多奥运冠军。 ”马龙感慨道,“如今我们已经成为体育大国,这离不开祖国日益提升的综合国力,培养出诸多优秀体育人才。来到这里参观学习我很有感触,在艰苦的年代先辈们为了报效祖国,克服了很多困难,共同学习,精诚团结。这些都值得我们学习。”



西南联大期间,集聚了最早在中国传播与倡导奥林匹克运动的使者张伯苓教授、有“中国体育精神的一面旗帜”美誉的马约翰教授等一批著名体育教育家。据《西南联大研究》一书记载,在西南联合大学的八年历史中,只有一位教师教过所有的学生,他就是体育部主任马约翰教授。当时联大每个学生都能按照自己的兴趣选课,只有体育课是人人必修的课程,而且是每周两次,必须修满四年,如果缺课,必须补修。

西南联大树立了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座丰碑,其刚毅卓绝的精神也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坚持到底,决不言败”,这是马约翰先生对联大体育精神的高度概括。西南联大体育精神作为历史遗留的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人奋发向上、勇于争先。

(来源:中国新 闻网、云南新闻网、
人民日报微博、8099999、云南师范大学等)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