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连麦的这位同学,是一位外企的高级白领。人到中年,开始遇到职业瓶颈。连续的出差、办公室的争斗、老板的脸色,让她开始对自己的职业道路产生了怀疑。但最让她困惑的,却不是这些现实的原因。
她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坚持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做我自己,还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遗愿”这个词让我吃了一惊。
“他不在了吗?”
“嗯。”
她的声音低沉了下来。
“19年走的。走的时候毫无预兆。晚饭的时候还跟我们打招呼,说身体不太舒服,先去睡觉了。结果半夜1点,忽然就心梗了。我们以最快时间送医院,也没能抢救过来。”
爸爸的忽然离世,对她一定是很大的打击。虽然我还不知道这件事跟她的困惑有什么关系。
有时候,一个人虽然离开了,但他还在深刻地影响我们。这是我们刻意保存的和那个人的联系。
“是的”。
她缓缓地说。
“不仅因为他忽然的离世,更因为他一直都是我的偶像。”
她爸爸是小镇做题家,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到了外企工作,一直工作了很多年。那个年代,这无疑是一份光鲜的工作。
她说:“那时候,我很崇拜他。因为他,很小的时候,我已经确定了我未来要走的路:
那就是我爸爸曾走过的路。就像游戏里的马里奥,无论在哪里,他都知道自己未来的使命是要冲向旗杆、救下公主。可是后来,一切都变了。”
她说的变化,是爸爸从外企离职。也许是身体的原因,也许是想回归家庭,也许是工作的压力或者职场的排挤,他离开了外企。那时候他还不到50岁。最开始想做点事,先去了一家小企业,干了一段时间发现不成功,就早早在家半退休了。
我问这件事对她的影响。她说:
“我很震惊。在我从小的印象里,他一直都是无所不能的。他那么聪明,能力也很强,一直都是被大家捧着。他又特别会处理关系,所有的关系,都能搞定。怎么会忽然辞职呢?
忽然我发现,这只是我的幻想。原来我看到的,都是他最光辉的一面。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看他。
我曾怪过他,为什么从外企离职都不跟我们商量,也问过他是否考虑复出,他没有完全告诉我他的想法,只是说想休息一段,想清楚一些事。对这个答案,我很失望。
就像一直向前冲的马里奥,忽然开始怀疑旗杆下是不是真有值得救的公主,我也开始怀疑,我一直以爸爸为榜样,想毕业后去外企,真的是好的路线吗?那段时间,我失落极了。”
这种失落背后,是她第一次失去爸爸。
也许每个孩子都渴望过,那个英雄般无所不能的爸爸,爸爸也乐于扮演这个英雄的角色。当他们发现爸爸也不是无所不能,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失落就开始了。
这种失落变成了反抗。也许是命运的惯性,虽然怀疑,大学毕业后,她还是进入了一家外企。可是她再也不想听爸爸的话了。
“以前,他总是用培训员工的方式来教育我,告诉我如果在企业中遇到了某些问题,要怎么处理,哪些事要汇报、该怎么汇报。他有一套完整的在外企生存的方法论。以前我总是很信他。可是他离职以后,我就再也不相信他了。他说什么,我都不想听。
我没有说出口的话是:“你自己都做不好,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我相信他知道。这是我最后悔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