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陈海贤
动机在杭州(陈海贤)的个人公众号,主要用来发我自己原创的关于幸福和成长的活动、问答、文章和书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打卡 | 蛇年元宵节何时月最圆? ·  昨天  
半月谈  ·  东部战区发声! ·  昨天  
中国政府网  ·  我国将为这一群体增开旅游列车! ·  2 天前  
学习大国  ·  “外资大规模撤离中国”?人民日报发声 ·  3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造谣者宋某杰,被行拘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陈海贤

父亲的遗愿

陈海贤  · 公众号  ·  · 2024-08-21 16:34

正文


点击图片查看训练营详情

咨询及报名



预约直播,听海贤老师亲自讲解



按:


自我转变的训练营到9月就要两年了。每周都有一个晚上,我会和学员连麦。


这种连麦不是简单的问答,而更像是一个微咨询。我会探索他们的经验,跟他们一起寻找可能的出路。


我们经常被连麦中的故事所打动。 有时候我会惋惜地想,也许训练营的直播连麦,才是我最好的作品。 可惜,它只在训练营内部,没法被更多的人看到。


好在,很多连麦的同学,允许我分享他们的故事。




跟我连麦的这位同学,是一位外企的高级白领。人到中年,开始遇到职业瓶颈。连续的出差、办公室的争斗、老板的脸色,让她开始对自己的职业道路产生了怀疑。但最让她困惑的,却不是这些现实的原因。


她问我:“我也不知道我坚持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做我自己,还是为了完成父亲的遗愿?”


“遗愿”这个词让我吃了一惊。

“他不在了吗?”


“嗯。”

她的声音低沉了下来。


“19年走的。走的时候毫无预兆。晚饭的时候还跟我们打招呼,说身体不太舒服,先去睡觉了。结果半夜1点,忽然就心梗了。我们以最快时间送医院,也没能抢救过来。”


爸爸的忽然离世,对她一定是很大的打击。虽然我还不知道这件事跟她的困惑有什么关系。 有时候,一个人虽然离开了,但他还在深刻地影响我们。这是我们刻意保存的和那个人的联系。


“是的”。

她缓缓地说。


“不仅因为他忽然的离世,更因为他一直都是我的偶像。”


她爸爸是小镇做题家,凭着自己的努力考上大学,到了外企工作,一直工作了很多年。那个年代,这无疑是一份光鲜的工作。


她说:“那时候,我很崇拜他。因为他,很小的时候,我已经确定了我未来要走的路:


那就是我爸爸曾走过的路。就像游戏里的马里奥,无论在哪里,他都知道自己未来的使命是要冲向旗杆、救下公主。可是后来,一切都变了。”


她说的变化,是爸爸从外企离职。也许是身体的原因,也许是想回归家庭,也许是工作的压力或者职场的排挤,他离开了外企。那时候他还不到50岁。最开始想做点事,先去了一家小企业,干了一段时间发现不成功,就早早在家半退休了。


我问这件事对她的影响。她说:


“我很震惊。在我从小的印象里,他一直都是无所不能的。他那么聪明,能力也很强,一直都是被大家捧着。他又特别会处理关系,所有的关系,都能搞定。怎么会忽然辞职呢?


忽然我发现,这只是我的幻想。原来我看到的,都是他最光辉的一面。现在,我不知道该怎么看他。


我曾怪过他,为什么从外企离职都不跟我们商量,也问过他是否考虑复出,他没有完全告诉我他的想法,只是说想休息一段,想清楚一些事。对这个答案,我很失望。


就像一直向前冲的马里奥,忽然开始怀疑旗杆下是不是真有值得救的公主,我也开始怀疑,我一直以爸爸为榜样,想毕业后去外企,真的是好的路线吗?那段时间,我失落极了。”


这种失落背后,是她第一次失去爸爸。


也许每个孩子都渴望过,那个英雄般无所不能的爸爸,爸爸也乐于扮演这个英雄的角色。当他们发现爸爸也不是无所不能,也只是一个普通人,失落就开始了。


这种失落变成了反抗。也许是命运的惯性,虽然怀疑,大学毕业后,她还是进入了一家外企。可是她再也不想听爸爸的话了。


“以前,他总是用培训员工的方式来教育我,告诉我如果在企业中遇到了某些问题,要怎么处理,哪些事要汇报、该怎么汇报。他有一套完整的在外企生存的方法论。以前我总是很信他。可是他离职以后,我就再也不相信他了。他说什么,我都不想听。


我没有说出口的话是:“你自己都做不好,我为什么要听你的?”


虽然没有说出口,但我相信他知道。这是我最后悔的事。”




后悔是在父亲去世之后。


这一次,她真的失去了父亲。她忽然发现,和真正的失去相比,那幻想中的失去,实在不算什么。


父亲去世没有留下什么遗言。为了把那个失去的父亲找回来,她开始翻看父亲留在手机里的聊天记录,翻看父亲最后的日记,想把父亲重新找回来。失落和逆反变成了后悔。


那些她原来不想听的教导,忽然变成了再也不可得的珍贵的礼物。那里面有父亲的关爱,有她和父亲唯一的联系。


她说:“我一直很努力地干活。我仔细回忆爸爸教我的东西。我开始勤奋起来,勤奋到都不像我自己。我努力照着他教的方式去做。事实证明,他教我的东西,是有用的。


有一天,我从父亲留下的一个很旧的大本子里,翻出一张纸。这张纸是粘在封皮里的扉页。是打印出来的一封升职邮件。那是参加工作不久,他从一个基层员工,调整为了一个主管。这是他第一个升职。


他走了以后差不多过了两年,我也收到了人生第一封升职邮件。升职的那天,我特意在我、妈妈和爸爸都在的家庭微信群里说这件事。


我说:“今天终于收到了老板的邮件。我升职了。”妈妈回复说,为我开心。可是,爸爸却再也不会回复了。


那时候我真觉得,我的努力,是在完成他的遗愿。我要一直往前,甚至做得比他还要好。我在心里一直绷着一根弦。我爸在哪里有短板,我拼命去补足。就好像,我要在他倒下的地方站起来。”


因为这样的努力,她在职场上也一路精进。可是,也许是命运的安排,也许是职场本身发展的规律,她说:


“我还是不知不觉步入了我爸当年的困境。繁忙的工作、不停地出差、职场的内斗,老板的PUA,一模一样。这三个月,我只有两个星期是在家里。


我经常想,我这么坚持的意义在哪里,是不是我应该去找另外的路?可是又想:如果我放弃,是不是对不起我爸爸?我会不会步入我爸爸的后尘,他会不会因此失望?”


她像是在问我,又像是在问自己。就像马里奥重新为自己竖起了旗帜,她从父亲的遗愿中找到了自己的目标。


这个目标不仅是目标,还是她找到的和父亲的联系。她不想因为变换职业,再一次失去父亲。


可是谁又知道呢?也许经历跟父亲同样的困惑、甚至跟父亲做出同样的选择、经历同样的命运也有同样的感同身受,也是一种联系?有时候,命运就像是一个押韵的休止符,会在两代人中重复。


现在,连她自己也开始困惑,我在职场中想要坚持的目标,到底是我自己想去,还是我父亲想去,而我替他去呢?


我问她你自己想去这个目标吗?


她说有点想,但也没那么想。


“我也想起,我的爸爸他也是这么忙的。他几乎没有参加过我的家长会。我读中学的时候,他连我在哪个班都记不清楚。他也为工作错过了很多。


可是,当我想要去权衡的时候,一种焦虑就会来。我甚至觉得,连动这个想法本身,就是对不起我爸爸。”


她失去了爸爸两次,第一次,是失去了心里那个理想化的爸爸;第二次,是爸爸的离开;她是通过爸爸的遗愿,才重新找回和爸爸的联系。她不想第三次再失去他。




我也不知道他该如何选择,但我至少可以告诉她,无论她如何选择,她都不会再失去爸爸。只要她能重新理解这个故事,一个能容纳更多可能性的故事。


于是我问她:“你觉得你手里的接力棒,是你爸爸给你的,还是你给自己的?”


她说:“是我给自己的。”


我说:“我也觉得是你自己接的。你接过这个接力棒,是为了弥补他的遗憾,做成他在外企没有做成的事。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他也有别的遗憾,别的他想做成又没有做到的事?


“是什么呢?”她好奇起来。


我说:“我想他辞职那天,他一定是有他的考虑的。在你眼里是失败,在他眼里,也许是追求更多的可能性,以另一种方式平衡家庭和工作,以另一种方式做自己。”


她想了想说:“是的。他也有很多自己的爱好,因为工作,没法顾及。他也说想留更多的时间跟家庭。”


“如果是这样,”我说,“也许你爸爸比你想得复杂。他不仅是一个在外企遭遇了职场失败、没有机会东山再起的人。他也是一个勇于放下过去,探索人生新的可能性的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半月谈  ·  东部战区发声!
昨天
中国政府网  ·  我国将为这一群体增开旅游列车!
2 天前
长安街知事  ·  造谣者宋某杰,被行拘
3 天前
全球局势战略纵横  ·  蒂勒森的一句话足以令日韩心寒!
7 年前
李迅雷金融与投资  ·  金融严管下周期还能延续?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