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金融混业观察
金融混业大潮势不可挡,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财新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供客观及时的金融行业、金融监管的报道精粹,分享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金融混业观察

[热点]滥用征信分 美三大征信机构被罚

金融混业观察  · 公众号  · 金融  · 2017-06-14 11: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金融混业观察, 获得微信公号“双认证”(媒体认证及原创认证), 关注请点击图上方小字 金融混业观察 参加VIP计划请见文尾


观察者言: 美国三大征信机构———益博睿(Experian)、艾可飞(Equifax)和环联(Transunion)因为对信用评分产品用途的虚假宣传,被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FPB)分别处以300万美元、25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的罚款。


财新记者  彭骎骎 张宇哲/文

今年以来, 美国三大征信机构———益博睿(Experian)、艾可飞(Equifax)和环联(Transunion)因为对信用评分产品用途的虚假宣传,被美国消费者金融保护局(美国消保局,CFPB)分别处以300万美元、25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的罚款。


在美国,个人征信机构受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ing Committee, FTC)和消费者金融保护局(Consumer Financial Protection Bureau, CFPB)共同监管。


CFPB官网公告显示, 今年3月,CFPB认为益博睿及其子公司欺瞒消费者,称其向消费者推销及出售的信用评分(credit scores)将用于借贷机构的信贷决策。 实际上,借贷机构并不会用该征信公司的信用评分。CFPB要求益博睿如实陈述其信用评分的用途,并交纳300万美元的罚款。


“关于其所推销的信用评分如何被借贷机构使用,益博睿在欺瞒消费者。”CFPB主席Richard Cordray表示:“信用评分对消费者的财务生活至关重要,消费者有权且理应知晓关于他们信用评分的真实和准确的信息。”


CFPB表示,信用评分是指用于预测消费者使用信贷的支付行为的一种数字概要(numerical summaries)。很多信贷和其他商业机构在决定是否授信的时候会考虑不同的信用评分,但不是所有信贷机构都会用某一种信用评分。


CFPB指出,除了真正被信贷机构使用的信用评分之外,许多公司还推出了所谓的“资讯类信用评分(educational credit score)”,这种评分实际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信息,少有借贷机构真正参考。而此次益博睿被罚,也是因为其提供的“PLUS积分”实则为一种“资讯类”的积分。


益博睿用其独家信用评分模型,算出的“PLUS积分”,是为了直接提供给消费者,并没有借贷机构以此做出信贷决策。CFPB表示,益博睿在宣传中错误地宣传该信用评分就是借贷机构用以做出信贷决策的信用评分。而实际上,在一些时候益博睿提供给消费者的“PLUS积分”与信贷机构真正使用的信贷评分有很大的出入。


今年1月3日,CFPB官网公告显示,美国三大评级机构的另外两家——艾可飞和环联——同样因为类似的情况,虚假描述其向消费者推销的“信用分”的真实用途而被罚。


CFPB表示,环联向消费者推销的“华帝评分”(VantageScores),尽管也向信贷机构销售,但并不被信贷机构用于信贷决策。同样,艾可飞根据自己的模型算出的“艾可飞积分”(Scores Equifax)同样也是“资讯类”信用评分,并不会被信贷机构用于信贷决策。 两家机构分别被罚250万美元和300万美元。


此外,益博睿和艾可飞还因为在其向消费者提供的免费信用报告前植入宣传广告而被罚。


美国《公平信用报告法》(Fair Credit Reporting Act)规定,征信机构须每12个月向消费者提供一份免费的信用报告,消费者可在一个集中査询的网站上査询获取该报告,且禁止在消费者获取信用报告之前播放宣传广告。


事实上近年,国际传统征信机巨头也在逐渐开发更广泛的征信应用。针对市场需求对征信产品使用范围的延伸,美国的《公平信用报告法》此前曾在1996年进行了修订,将消费者“信用信息”的使用目的从传统的“信贷、保险、就业”扩展到了执照审批、依法催收债务的政府部门等其他任何商业交易领域,但前提是“经信用报告主人同意,并以书面形式委托私人代表和机构”。


但在实践中,据一位美国的征信行业人士向财新记者介绍,“ 由于美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较强;美国的实践表明,信用报告主要应用领域仍是信贷、保险、和其它类信贷领域,比如‘先使用后付款’的移动电话的付费方式,移动公司也需要查个人信用报告 。”


“移动付费方式往往是一个月或一个季度结账,客观上有一个授信的过程,所以移动公司往往也是征信行业协会的会员。”一位世界银行的征信专家解释称。


“其实CFPB的前述处罚主要是针对前述信用机构的误导宣传,尚不涉及违规搜集个人信息,而国内的个人信用分被随意使用的现象更严重,”一位曾在国际卡组织担任高管的人士向财新记者举例说,蚂蚁金服旗下的芝麻信用和多家共享单车合作推出“免押金扫码租车”,即芝麻信用评分一定分数以上可以通过支付宝扫码免押金骑行,“这意味着多家共享单车都同时获得了芝麻信用客户的个人信息,但并未获得个人的明确授权。‘’


富国银行负责中小企业放贷及数据风险管理的高级副总裁王强此前曾介绍说, 在美国征信业务基本饱和的情况下,美国征信公司但增加收入的做法有两种:一种是提升征信的数据处理技术并将其拓展到其它领域,这是合法的;另一种是扩大征信信息的应用范围到灰色地段或法律禁止的地方。征信局在这方面被罚过多次,比如2012年美国征信巨头艾可飞曾因出售拖欠房贷客户的信息,被罚款180万美元。


相较于国内的大数据公司热衷于搜集个人信息开展个人征信业任务,财新网专栏作家刘新海撰文分析称,为何欧美互联网巨头不做个人征信业务?主要是因个人征信机构属于一个特殊的金融服务子行业,对于个人信息隐私、防止个人信息被滥用等,均受到严厉的法律约束和行业监管,个人征信机构面临的大量消费者起诉和巨额的诉讼赔偿,抬高了个人征信机构设立的门槛。

责任编辑:李箐

特别提示

公号繁似牛毛针,何不就此择精准?请即日加入本公号的VIP组。 可直接向“金融混业观察”后台回复:真实姓名+微信号+单位+职务+联系方式(邮箱/手机等,绝对保密)

加入VIP组计划后,您可以专享以下服务:

1、不定期收到VIP组专享特殊文章推荐,专题回复

2、VIP组成员可优先参加“金融混业观察”粉丝线下活动,与行业大佬面对面

3、优先享受财新的内容推广计划

未来还有更多惊喜~ 赶快加入VIP组吧!


金融混业大潮势不可挡,各类金融创新层出不穷, 金融混业观察( caixinfinance ) 秉承新闻专业主义精神,提供客观及时的金融行业报道精粹,分享深度专业的评论点睛。欢迎建议、意见、合作、投稿至 [email protected]


特别声明:

"金融混业观察"由财新传媒出品。"金融混业观察"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新传媒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转载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财新网App5.0版本已全新上线!扫描二维码(可长按或保存到相册进行识别)下载。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知乎日报  ·  24 条关于大脑的冷知识
8 年前
知心  ·  知足惜福,日子才有味!
8 年前
热门视频集汇  ·  尊贵热者布,相遇主麻日
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