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别的女生有礼物收的时候,你没有礼物收”,七夕情人节,腾讯视频《心动的信号2》如约更新,而这句让心动侦探们大呼“上头”、“电视剧都写不出”的恋爱语录,只是打动观众的冰山一角。
节目播出至今,素人嘉宾组成的“天意CP”、“奇闻CP”已然形成了自己的“粉丝战队”。
而作为一档已经播出两季的恋爱社交推理真人秀,节目组在保留宛如偶像剧般“小美好”氛围的同时,还带来了新的升级:
以勇敢为关键词,挖掘年轻人在情感之外,关乎职场情境下的心路变迁。
对于全新升级后的第二季节目,企鹅影视天马工作室总监、《心动的信号2》监制李笑是如此定义的:
“我们希望在第二季给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有恋爱,同时还有生活、职场背景,每个人都可以感受到自我投射的一个青春都市剧。
”
“三十岁的思考,总是这么突如其来”。
节目中吴翔威和赵琦君的一席对话,成功解锁了《心动的信号2》的“焦虑对谈版块”,之后宋茜、郑恺等心动侦探们纷纷加入讨论,从情感、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或坦言自己的心理、或开解别人,也引发了荧屏外观众的强烈共鸣。
“今天你焦虑了吗?
”这句看似玩笑的话语背后,年轻人正陷入“提早焦虑”的境遇。
这种背景下,《心动的信号2》在传递爱情美好的同时,引发的关于年轻人的思考又能为观众带来怎样的共鸣和开解、实现节目内外的联动成长呢?
热闹“散去”的冷思考:
当代年轻人的情感焦虑
近日,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调整法定结婚年龄,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热议;
与此同时,国家统计局和民政部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结婚率仅为7.2‰,创近十年来新低。
隐藏在迫切改变的现实和严肃数据背后的,是《心动的信号2》试图去解构的年轻人情感婚恋观。
“参加节目前你想过会遇到自己喜欢的类型吗?
”,面对这一灵魂拷问,四位女嘉宾在最后一次约会选择伴侣的时候坦白了自己的态度:
“有期待但不强求”。
这何尝不是当下女性的婚恋观:
期待爱情的美好,但一个人也可以过得很好。
爱情和面包的选择,不再是非此即彼的命题。
事实上,“佛系婚恋观”背后不仅不是年轻人对情感的“随缘”,反而更多是一种情感焦虑,这种焦虑涵盖了从与异性初识相处到心动时情感选择、再到平衡与不同异性的情感关系等各个阶段,这些都是他们迈向情感生活的困扰。
以陈奕辰为例,作为典型的暖男,他和张天、潘政如之间却逐渐演变成了“三个人的故事”。
尤其是本期节目他精心为潘政如准备生日礼物的行为更是引发热议,杨丞琳也借用潘政如的话直指问题核心:
“因为你对谁都很好啊”。
在与赵琦君的对谈中,陈奕辰也对这一点表示了困惑——
“了解一个人是按照朋友的方式相处,而不是围绕着情感的方向走,但确实给别人带来了困扰。
”试图兼顾所有人的感受、不让所有人失望最后却顾此失彼,从来都是困扰年轻人的难题。
陈奕辰代表的不过是“焦虑”中的大部分人,而如何平衡各种关系甚至是拒绝别人,显然是一门仍待探索的社交课程。
女嘉宾潘政如身上更多是年轻人在情感生活中的焦虑。
“应该和喜欢你的人在一起还是和适合的人在一起”,这个围绕在陈奕辰、黄钲轩和潘政如之间的爱情难题,令人颇为费解但也真实存在,更是“回归现实选择合适自己的人”与“对情感绝不将就的坚持”这两种情感观的博弈。
除此之外,她和黄钲轩在用餐时,坦言“很担心一个男生对自己热情,只是因为刚好我是他喜欢的类型”,这也被心动侦探团解读为“在与异性相处时不敢轻易交心、所以在情感上会有一点拉扯”。
而在社会中,这样拥有靓丽的外表、开朗的性格的女性却在情感中举棋不定的情况也极具代表性。
“突如其来”的三十而立:
遇见他们剖析自己
《心动的信号2》绝不仅仅将目光对准了年轻人的情感焦虑,而是试图去打造一面全方位折射当下年轻人社交生活的棱镜:
“我们想展现更多关于年轻人在大城市生活的感受,比如奋斗、离开家步入社会的成长,以及独立思考”。
三十而立的思考,正是此次探讨的话题。
相比刚步入社会的青涩和干劲十足,大众习惯为三十岁画上一个较为圆满的定义:
或是事业有成、或是家庭幸福,但这也让焦虑疯长。
“没有像前景那样,离自己的目标进程那么快,一切事情变得慢下来了,年纪又在往上走,是有危机感的”,吴翔威以“慌”来形容自己迎接三十岁的心态。
素人嘉宾的“慌”也迅速蔓延至心动侦探团。
杜海涛坦言,自己曾在三十岁生日前经历了一场手术,躺在病床上突然觉得一切都很真实,但也很害怕在医院度过生日,“这可是三十岁的生日啊”。
这种情绪正是“三十而立”划定的根深蒂固的成长线。
“没有人告诉你三十岁是一个特殊门槛,只是这个阶段我们接触的人和事都发生了变化,接触了更多和责任感有关的东西”。
在杨丞琳看来,当身边亲朋好友走向稳定,当我们面临更多的婚礼葬礼和新生儿,这种全方位的冲击,都在向年轻人袭来。
除此之外,“二十多岁开始打拼,其实到了二十八九岁也会累”,这种节点性的“疲惫感”和三十岁的“幸福生活模版”,对既定目标的未实现、和未来的不确定,都在成为一种隐形压力,让行至二十八九的年轻人陷入一种提早焦虑中,甚至笼罩在更多更年轻的生命里。
1998年出生的杨超越,虽然距离“三十而立”很遥远,但这并不能缓解焦虑。
“比你年纪小的人比你更优秀”,是她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娱乐圈的迅速迭代、喷涌而出的新型面孔,都让她迫切希望自己能够在“30岁的时候有更多可以让别人认可的作品”。
在素人抛出的三十而立的思考里,心动侦探们回顾过往但也直面生活。
“遇见他们剖析自己”,海涛如此形容心动侦探团和素人嘉宾的关系,而这何尝不是《心动的信号2》和所有观众的联动,无论是素人的“慌”、还是心动侦探团的剖白,都是现实生活的缩影写照。
撞破焦虑寻找出口
《心动的信号2》如何传递“勇敢”?
焦虑,是互联网时代的公共问题,无穷尽的信息轰炸、不可知的遥远未来、甚至是极速疯长的物质和娱乐需求都在渲染着焦虑,年轻人更是陷入提前焦虑中。
而越慌张越焦虑的循环里,如何缓解焦虑才是关键?
唯有“勇敢”才能缓解焦虑活出美好,这亦是《心动的信号2》所传递的。
面对张天“遇见了也会怕”的坦白,杨凯雯直言“这个怕也很珍贵,一辈子怕不了几次”;
面对潘政如的“不敢轻易交心”、“没有暧昧阶段”,黄钲轩劝解“从陌生到男女朋友,要给对方多一点时间和空间”……爱情是道难题,一路上会害怕会忐忑,甚至会不知所措,但只有勇敢者才能感受它的甜美。
工作生活亦是如此。
“三十而立”是古人划定的美好期待,与其焦虑它的到来,不妨拥抱生活。
曾担心三十岁生日在医院匆匆度过的海涛,重新解读三十却表示“过了三十岁,你就会发现一个新的开始又来了,所有的机会、机遇、期待都是从零开始”;
郑恺表示“三十岁一切才刚刚开始”;
“心态好很重要”,宋茜是典型的乐观派。
面对杨超越所代表的更年轻群体的提早焦虑,杨丞琳也温柔开解:
“不管我们到几岁,都会有人喜欢我们,也会有人不喜欢我们,不用太在意别人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