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在茫茫人海中失联,请把我们设为“星标
★
”哦。
点击上方蓝字“南周知道” →进入新页面,点击右上角“...” → 点击第一栏
“
设为星标
”
。
不久前,一年一度的
“金乌鸦奖”的评比结果揭晓,与美国的“金酸梅奖”类似,“金乌鸦奖”也是民间的负面奖项。
金乌鸦奖各选出男单、女单十强,其中男单十强中,因为肖战、王一博、张艺兴等流量明星的入围,引发广泛关注,同时也遭到这些明星粉丝的痛批。
“知道”(nz_zhidao)和你谈谈,影视圈需要怎样的批评声。
在公众的刻板印象中,奖项都是奖励优秀的,比如影帝影后、视帝视后,很少听说奖项是评选最糟糕或最令人失望的。
而中国影视圈中,金乌鸦奖与金扫帚奖,正是两个评比“最令人失望”的奖项。
金乌鸦奖开始于2004年,由天涯娱乐八卦版的一群网友发起,由网友自发投票评比,让广大文化消费者能真心地发表对文化娱乐界大小事件和人物的“厌恶”。
金扫帚奖创办于2009年,是由《青年电影手册》主办发起的华语电影史上首个为年度最差影片颁发的奖项,由网友和独立影评人参与评选。
跟金鸡奖、金鹰奖等奖励优秀的奖项相比,金乌鸦奖、金扫帚奖等奖项存在的价值是什么?
它们是否也存在什么问题?
金乌鸦奖、金扫帚奖的本意并不是对奖励优秀奖项的对抗,而是一种补充,它们的目的是一致的:
优胜劣汰、激浊扬清。
为什么要特地去评选“劣”与“浊”呢?
一大原因是,它们没有接受到应有的舆论批评,有些演员总是演烂片,有些导演总是导烂片,但舆论对他们的批评不够。
更大的原因在于,有些演员明明演得烂,竟然还能够在粉丝的助推下,拿到演技奖。
这是对演艺圈生态的一种极大破坏。
就比如《陈情令》中肖战、王一博作为非科班出生的新人,观众对他们的演技有不同的看法,但比较一致的:
他们很难凭借这部作品拿到什么演技奖。
结果是,在一些以粉丝投票为主、不那么专业的奖项中,俩人拿到过演技奖项。
比如肖战获得中国银川互联网电影节网络剧单元最佳男演员奖,获得腾讯娱乐白皮书年度盛典星推榜年度电视剧男演员奖;
王一博获得2019GQ Men Of The Year年度突破演员奖。
随着这两三年饭圈文化的崛起,粉丝也在借助饭圈的力量,影响一些权威专业奖项,帮助他们的偶像“名不符实”地登上领奖舞台。
比如去年迪丽热巴凭借《漂亮的李慧珍》,打败《那年花开月正圆》中的孙俪、《军师联盟》中的刘涛、《鸡毛飞上天》中的殷桃,获得金鹰奖“观众最喜爱女演员奖”(相当于“最佳女演员奖”),大跌眼镜。
成为金鹰女神,非但没有给迪丽热巴加持,反倒成了她的一个“黑点”,败掉了她之前良好的路人缘。
在去年的金鹰奖上,李易峰凭借《麻雀》打败《情满四合院》中的何冰、《白鹿原》中的张嘉译、《风筝》中的柳云龙获得“观众最喜爱男演员奖”,也让人无法理解。
李易峰的演技一般,但在粉丝的助力下,他的奖运颇佳。
2016年的第3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李易峰凭借《老炮儿》击败张译《亲爱的》、段奕宏《烈日灼心》、夏雨《寻龙诀》获得最佳男配角奖,让百花奖陷入公信力危机。
也是在这一届百花奖上,Angelababy凭借《寻龙诀》获得了最佳女配角。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演技不佳的顶流频繁登上金乌鸦奖、金扫帚奖的榜单,并且几度最终拿到“大奖”,可以看做是民间对于畸形饭圈文化的一种警觉,对于优劣标准的一种捍卫,也鲜明地表达了不向流量低头的态度。
中国影视圈热钱涌动,每年拍摄的电影和电视剧总数量超过1000部,而每一年大大小小的影视类奖项也有百来个。
到处都是“说好”的声音,批评与反对的声音非常罕见。
而今的自媒体时代,影视评论常常被资本片方豢养裹挟。
比如一部电影上映,公众常常看到几个大号齐刷刷地发了相关评论,并且都是好评,不用怀疑,这些评论几乎都是营销。
像2019年鹿晗的《上海堡垒》大扑街,但眼尖的公众发现,上映之前,几个电影大号纷纷为电影背书,很明显是软文。
除了公众号文章外,票务网站、豆瓣等评分网站、微博电影大V等,资本都在渗入。
这就造成一个尴尬的结果:
批评的声音消失了。
公众可能被“骗”入影院,看了烂片还得怀疑自己是不是什么有问题没看懂,与此同时,一些优质的电影因为缺乏营销、缺乏粉丝包场等,反倒可能被公众忽略了。
本来应该是优胜劣汰,最终却成了有资本加持者,才能适者生存。
可见,中国影视圈需要专业的、客观的批评声音,也需要一两个有全国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烂片奖”,告诉观众,好就是好,差就是差,哪怕资方再有钱买营销,哪怕粉丝控评技术一流,都不能掩盖某些作品烂、某些演员演技差的本质。
这些批评的声音能直接改变什么吗?
也许很难。
毕竟批评的逻辑,与资本的逻辑,常常是南辕北辙的。
但就像金扫帚奖创始人程青松说的,“我们只是想把这个声音说出来:
有不少人不喜欢这样的电影。
能不能让电影人听到这个声音后,在创作上再调整一下思路,或者再把公司做好一点。
”批评声音的最大价值在于,让舆论的声音更多元,让公众兼听则明,普及电影常识,启发更多观众用脚投票,同时能够触发业内一些人士的思考,一点一点地净化创作环境。
应该强调的是,并不是说你是一个批评类奖项,你就天然地道义正确,你的评选标准就一定更为公正客观有说服力。
作为一个奖项,无论是选拔优秀还是批评烂片,首先你都应该以一个专业奖项的标准要求自己,要专业、权威,而不是主观化、情绪化。
比如好莱坞既有权威的奥斯卡金像奖,奥斯卡颁奖典礼前一天,也有权威的金酸莓奖,为评选烂片而生。
金酸莓奖创办于1981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它已经成为好莱坞备受认可的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