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海外市场对通胀的讨论比较多,这种担忧是正常的,毕竟全球三大央行以史无前例的速度印钞票,很多人难以理解这个事情。我这篇文章主要给大家提供一个理解通胀的基础框架,并思考未来通胀是否存在大幅攀升的可能性。
通货膨胀:
即流通商品价格的持续普遍上涨。
通胀的原因:
可以从两个方面和一个维度来理解,两个方面是需求和供给,一个维度是货币。
需求很好理解,消费和投资需求旺盛,会推高商品和服务价格;
而供给是很多学者忽略的方面,才会有完全脱离事实的货币理论。产能不足和基础设施落后,同样也会全面推高商品价格
,了解历史和商品实践的交易者,对这个问题再熟悉不过。最近疫情后2/3月份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虽然时间较短,但就是产能不足和物流支撑大幅削弱导致通货膨胀的一个例子。
如果有圈友对这个问题感兴趣,我推荐三份历史资料。了解现代中国通胀,可以看朱镕基总理讲话实录系列,朱总这些讲话记载,对于热爱宏观思考的人来说,实在是理解中国宏观实践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从中可以了解90年代改开初期那种旺盛的投资造富需求,以及工业体系和基础设施不健全,供给和需求双重推动所导致的严重通胀问题。
了解古代通胀,可以读彭信威先生《中国货币史》、张文木教授《气候变迁与中华国运》,尤其前者是了解中国经济史必读的著作。古代通胀,本质就是一个供给问题,气候问题导致粮食供给出现问题,本身就推高通胀,而粮食供给和通胀又引发生存问题,从而导致军事战争和政治乱局,军事战争又进一步推高通胀。
了解新兴市场通胀,可以读摩根斯坦利EM负责人Ruchir Sharma的Breakout Nations,中文版译成《一炮走红的国家》。我读这本书时深受启发,Sharma让我在丰富有趣的经济现象里深刻感受不同新兴国家的各种问题,同时也有助于对中国经济优势有更本质的理解。比如他讲巴西为什么非常容易发生通胀,就是因为产能不足和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为了避免交通拥堵,巴西企业CEO们都靠直升机来解决出行问题。我公众号里有篇旧文也是研究2013年以前国内冬季的通胀问题,为什么一到供暖季煤炭价格就容易带动大宗商品大涨,就是一个铁路运力跟不上的问题,这几年国内几条大动脉、尤其横跨南北的货运大动脉浩吉铁路开通,煤炭运输问题才算彻底解决。
那么货币和通胀的联系体现在哪里呢?
货币在通胀原因形成方面,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内贬值,另一种是对外贬值。
对内贬值,也即货币对通胀的刺激,需要通过商品需求来实现
。当消费和投资需求非常旺盛,而货币供给增长超过经济增长所需要的数量时,才会导致过多的货币去追逐商品,产生比较严重的通胀问题,这种才是货币现象,才是货币政策的失误。在需求过热的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收紧,给需求降温,否则通胀高涨会对经济产生不良影响。
所以,很清楚显然的事实是,哪怕我们不考虑供给问题,也并不是放水就导致通胀,更不是所有通胀都是货币问题,前提是要有需求。这也是我们通常讲的货币没有流入实体经济,因为经济增速下行之后,暴富的机会越来越少,投资回报率非常低,企业不愿增加投资,自然原材料、劳动力需求非常疲弱,无法推升通胀。所以很容易理解为什么08年以来发达国家大放水无法催生通胀,因为货币供给无法转化为真正的需求。这也是我对货币数量论一点也不感冒的原因,学者的浅薄,在于不了解或故意忽略现实的复杂性。
货币的对外贬值,即本币相对于国际主流货币出现大幅贬值,导致进口货物价格大涨,推升通胀,也即所谓的输入型通胀
,比如很多新兴经济体以及印度去年的情况,那些依赖国外商品供给、基础支撑差的国家,尤其易胀,易胀的问题就是很容易滞胀,比如巴西4%的GDP增长都能发生严重通胀,而中国10%以上才有较大的通胀问题。易胀体质会给宏观调控带来很大的困难。
到这里,大家会明白什么是好的通胀和坏的通胀。
好的通胀,是需求全面复苏催生的价格温和上涨,企业有钱可挣,增加投资,新增就业,从而催生更多需求;坏的通胀,比如在需求非常疲弱的情况下,出现由于供给问题或者货币对外贬值导致的全面或局部关键商品价格上涨,不仅使本就疲弱的需求受到更大的伤害,而且还制约了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这就是很坏的通胀。比如很多EM国家自身产能不足,严重依赖进口供给的易胀体质,国内人多地少国情下,土地制度和地方财政问题导致房价持续上涨,这两年猪瘟导致肉价暴涨,影响了人们生活水平,又制约了政策空间,这些都是坏通胀。
那么未来是否可能出现全球大通胀?
从需求角度讲,对通胀的推动作用几乎是不存在。很多人之所以认为会发生通胀,其实是用理论和机械的观点,认为货币多了就胀,这个问题上文已经解释清楚。我们还可以从收入和支出的角度来理解需求,也非常清楚。需求的产生源于支出,而支出源自收入,企业必须有营业收入,才能增加投资、雇佣和购买原材料,居民必须有工资收入,他才能去购买商品,支出是通胀的前提,而收入是支出的前提。在疫情打击下,正常的货币流动已经被完全破坏,企业和居民都没有收入了,不仅没有收入,而且企业现金耗尽,居民储蓄耗尽,在实体经济流动性大量消失的情况下,央行扩的表其实是杯水车薪,不要说能否产生额外需求,连去填这个窟窿都不知道够不够,何来通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