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姚尧
坐观天下而拥抱时代,背靠历史以眺望未来。洞察本质,预测趋势。研究战略,把握机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月谈  ·  杨靖宇信件被公布! ·  2 天前  
半月谈  ·  美国两架小型飞机在空中相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姚尧

3月13日股市前瞻

姚尧  · 公众号  ·  · 2024-03-12 15:57

正文

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罗隐

今日上证指数下跌 12.52 点,收盘报 3055.94 点,成交量为 4946 亿元,如下图所示:

上证指数今天再次创出反弹新高,成交量明显放大,较昨日的 4279 亿元高出了 667 亿元。这应该可以说明,是有一批资金在此选择获利了结,又有一批资金在此选择逢低买入。我们切换到 30 分钟线图:

在今天的八根 30 分钟 K 线中,有三根是阴线,如图中箭头所示,这三根阴线的成交量分别是 870 亿, 450 亿和 434 亿元,对应昨天的成交量分别是 591 亿, 410 亿和 331 亿元。在这三根阴线中,今天比昨天分别多出 279 亿, 40 亿和 103 亿元,合计 422 亿元,占全天增量的 63.27% 。换句话说,今天成交量较昨天的增量,绝大部分是在下跌趋势中出现的。

因此,我们合理推测,当上证指数处于上涨趋势时,有许多投资者一直观望而不敢进场买入;等到上证指数回调,他们就终于敢进场了。他们生怕再不买就又涨上去,就又要踏空了。而这,对于当下的趋势而言,显然算不得什么好现象,所以,还是建议投资者要多加谨慎。

在昨天文章的最后一段,姚尧写道:“以我对于中国制造的常年观察,我对中国人把美国人费尽心机创新出来的工具做到物美价廉,进而通过成本优势来实现快速追赶,这一点非常有信心。”今天,我想就这个话题再多说几句。

用我自己的话说,长期以来,中国制造赚的就是“西学东渐”之后的钱。简而言之,就是一项产品,最初是由欧美搞创新性发明,赚取高额利润。一段时间之后,这项产品的制造逐渐向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转移,利润空间随之大幅降低。再过一段时间,这项产品的制造转移到中国大陆。而一旦中国大陆可以制造了,就可以通过成本优势来令欧美企业根本无法生存,从而迫使他们不得不去搞新的发明创造。在过去,这项“西学东渐”的时间可以长达几十年。可是现在,这个转移时间差越来越短,通常就是几年而已。不仅如此,早年用来过渡的中间商也正在快速减少,很多时候直接就是从美国到中国。因此,美国科技公司能够赚钱的窗口期,就是从自己发明到中国学会的这段时间。一旦中国学会,他们肯定就没钱可赚,必须去发明新的东西了。如果他们发明不了能受市场追捧的新东西,那公司就只能是山河日下了。

我们还是以华为来做例子。 2002 6 月,华为在美国亚特兰大举办的电信设备展上首次正式亮相,他们展出的产品,在性能上与思科差不多,可在价格上却要低 20% 50% 。于是,华为在美国的主流媒体上打出了极具挑战性的广告:“它们唯一的不同,就是价格”。

据说,思科的 CEO 钱伯斯当时就在华为的展台上,详细询问华为各种产品的技术情况,而华为的工作人员也没有认出钱伯斯,于是拼命地介绍华为的产品多好多好。钱伯斯越听越觉得胆战心惊,回去后就立即部署打压华为的计划,又是法律诉讼,又是战略调整,又是品牌重塑。可问题在于,当思科的创新速度赶不上华为的学习速度时,那么被华为超越就是迟早的事了。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三番五次地强调宁德时代的伟大,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在于,宁德时代早已摆脱中国制造传统的“西学东渐”模式,甚至已经开始玩“东学西渐”了。宁德时代根本不是先盯着美国人发明了什么新东西,然后再想办法尽快学会美国人的发明,而是考虑怎样才能在确保技术安全的前提下,通过教美国人怎么做事来赚美国人的钱。从这个角度而言,宁德时代已经领先绝大多数同行不止一个时代了。所以,我曾经说过,就长期而言,我不但坚信宁德时代的市值终将回归万亿,而且我认为,宁德时代的市值有机会突破十万亿。当然,这个说的是长期。至于中短期,市值涨到 9000 多亿之后会遇到很强的阻力。我们来看宁德时代的股价走势图:

当宁德时代的股价于昨日放量突破颈线后,我们就可以测算其涨幅满足位。

底点到颈线的距离为: 165.00 140.40 24.60

第一涨幅满足位为: 165.00 24.60 189.6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