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认为,面对我国影视产业存在的安全风险,亟须进一步强化拍摄安全风险管控,探索更加规范化、标准化、流程化的影视产业工业化发展之路。
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流程。
笔者建议,应基于现行法律法规,结合影视拍摄实际特征,制订影视拍摄安全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夯实拍摄现场安全生产法律基础。要鼓励行业协会、影视拍摄产业链相关单位积极制订适用于影视拍摄的安全标准,引导头部影视基地将企业标准转化成为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针对拍摄场地、设备设施、拍摄方式、拍摄技术及流程、参拍单位部门及不同演职人员岗位等各环节各岗位,建立健全技术标准和安全管理标准,形成影视拍摄活动标准化流程。同时,应当加强对拍摄过程中违法行为和事故的处罚力度,可借鉴工贸领域行政处罚方式,
建立行业“黑名单”“联合惩戒”等惩处机制,将违法行为、事故隐患与影视项目报批、发行、准映等方面挂钩,倒逼影视拍摄相关单位关注安全生产。
强化拍摄参与单位安全责任。
影视基地是影视拍摄的主要工作区域之一,是影视产业工业化发展的立足之本。
强化影视拍摄参与单位特别是影视基地安全管理能力,实现技术、服务、管理等多方面多维度升级,是加强影视拍摄过程安全管控的重要手段。
一方面,影视基地应当建立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完善内部安全管理组织架构和制度要求,提供符合拍摄标准和安全要求的影棚、布景、道具、装置等硬件设备设施,全面动态辨识拍摄区域风险,落实管控措施,并建立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另一方面,影视基地应当与剧组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职责,提出拍摄现场隐患排查治理、宣传教育培训、突发事件处置等方面的管理要求,在拍摄置景前组织开展安全交底和安全教育,并对拍摄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同时,剧组应当明确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和相关安全管理人员,建立各项制度标准,统筹协调各拍摄参与单位的安全工作,在拍摄前充分识别拍摄区域、拍摄内容、拍摄行为中存在的风险,制订并落实管控措施,编制应急预案。以2022年开机的
《失落在东经97度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