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一种特殊类型的低密度脂蛋白——Lp(a),发现其具有独立的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因为Lp(a)水平70-90%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因此指南均推荐人一生中需要进行一次Lp(a)的检测以了解其遗传背景,便于心血管危险分层。然而,目前关于个体Lp(a)水平的变异性研究较少。近期,JACC杂志发表了一项最新研究,探讨了这一话题。
OCEAN(a)-DOSE是一项Phase II、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旨在评估针对Lp(a)水平升高(>150 nmol/L)且已确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患者,Lp(a)降低疗法olpasiran的疗效。入选的个体在筛查前应临床情况稳定,并接受优化的降脂治疗。在中心实验室使用一种异构体独立检测法(罗氏Tina-quant Lipoprotein(a) Gen.2检测)进行连续的Lp(a)测量,该实验室的互检变异系数(CV)在1.5%至4.4%之间经过验证。本分析是在被随机分配到安慰剂组的患者中进行的。
研究结果显示:共有53名患者被随机分配至安慰剂组,并且至少有1次随机化后的Lp(a)测量结果。每个受试者Lp(a)测量的中位数为16次(Q1-Q3: 16-16),中位随访时间为1.7年(Q1-Q3: 1.4-1.7年)。安慰剂组的基线Lp(a)浓度中位数为248 nmol/L(Q1-Q3: 200-343 nmol/L),所有随访访问中的中位数为257 nmol/L(Q1-Q3: 207-343 nmol/L)。与个体平均Lp(a)值相比,研究访问中Lp(a)浓度的绝对变异的中位数为16.4 nmol/L(Q1-Q3: 7.3-30.1 nmol/L),与个体患者平均值的最大绝对差为135 nmol/L。与个体平均Lp(a)相比,研究访问中Lp(a)浓度的百分比变化的绝对值的中位数为6.2%(Q1-Q3: 2.7%-10.8%),最大百分比差为49%。有25%的患者在至少1次研究访问中经历了Lp(a)相对于个体平均值上升或下降≥25%的变化;53%的患者在至少1次研究访问中观察到Lp(a)上升或下降绝对变化≥50 nmol/L。对于30%的患者,他们第一次Lp(a)值与重复测量的平均值相差5%到10%,19%的患者第一次值与后续值相差>10%(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虽然安慰剂组的整体Lp(a)浓度随时间保持恒定(标准差为平均值的2.6%),但个体内部变异(CVi)为平均值的10.0% ± 3.9%。这种变异在Lp(a)值的范围内是一致的。当排除2个异常值后,CVi降低到9.5% ± 2.6%。与LDL-C(15.6%;P = 0.005)和甘油三酯浓度(22%;P < 0.001)相比,Lp(a)的个体内部CVi较小,但与apoB(10.8%;P = 0.60)相似。
本研究通过对稳定期ASCVD患者的基线和随访资料的Lp(a)水平的检测,发现个体的Lp(a)变异系数CV在10%左右。大约有一半的患者其Lp(a)上升或者降低了50 nmol/L以上,变异系数在5%以上。由此,本研究提示,对于那些Lp(a)升高的患者,可能需要进行多次的Lp(a)检测,特别是当Lp(a)可以作为一个干预指标的时候。
https://www.jacc.org/doi/10.1016/j.jacc.2024.10.081
张毅 MD, PhD, FACC, FESC,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泛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中心主任,科研处副处长。
兼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青年副主任委员,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执行委员,中国CTO老伙计俱乐部成员,上海医学会高血压学组副组长,上海市优秀技术带头人,《每日毅讯》专栏作者,上海拳击协会理事。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Lancet 2020(评论性文章)、Nature Aging 2024、Adv Sci 2020、Cardiovas Diabetol 2019、Eur J Intern Med 2024、Hypertension 2011/2021等杂志发表论文,H-index 23,ESI高被引论文1篇,主要工作被2023年欧洲高血压指南引用。2023年获中国医师协会《医师报》“推动行业力量·十大医学新锐”。2024年获上海市医学科技奖青年奖。申请21项国家发明专利,5项授权,1项已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