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2016届毕业生吴思因子宫癌不幸离世。根据吴思生前遗愿,家人捐献了她的眼角膜,并将遗体捐献给了她的母校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在最后一条朋友圈里,这个年仅25岁的姑娘写道:“江山给你们,朕玩够了,拜拜。”潇洒决然。她的故事不仅感动了无数网友,同时也是对所有人的警示:不要过度透支自己的身体,不要等到岁月不可逆转,不再健康时,再追悔莫及。
作者:严慌慌。部分内容来源:百度贴吧、吴思日记。如果您喜欢蓝橡树的文章,请记得要把我们“设为星标”哦!
........................................
“江山给你们,朕玩够了,拜拜”
6月29日,吴思已经虚弱得无法说话,也预见到了自己时日无多,她在朋友圈发布最后一条动态:“江山给你们,朕玩够了,拜拜。”
事实上,这样的潇洒并非吴思最后的逞强。
2018年4月开始,吴思偶尔会肚子疼,通常是饭后出现,便以为是自己瞎吃了不干净的东西,没放在心上。然而,这样的症状一直持续到8月份,且越来越严重,夜里甚至痛到睡不着觉...
2018年9月,吴思不幸被确诊患子宫未分化肉瘤(属于子宫癌的一种,目前治疗手段十分有限,难于发现,更难于治疗),医生断定顶多还有一两年的生命。
“因为之前有过抑郁症,有过自杀念头,觉得活得很累,所以反倒知道自己生病还挺开心的。”自那以后,吴思开始在朋友圈、豆瓣和贴吧里,记录了数段生病后的记忆。字里行间不仅没有悲伤,反而全部充满了带有黑色幽默的乐观和坚强。
做完化疗后,开始大把大把地掉头发,“购物车里蓄谋已久的蓝绿色杀马特假发终于可以开心地下单了。为了配套,又下单了蓝色美瞳、纹身贴...”
晚上睡觉被疼醒,“刚刚可能是被胸疼痛醒的......我寻思着既然醒了,就去搞碗土豆粉去,马无夜草不肥,人无夜宵不快乐嘛.......”
检查出来癌细胞扩散,“今天结果出来了,肿瘤君喜提双肺、肚子、屁股多地新房N座!我就说我屁股咋时不时地疼一下~”
晚上钻进被窝后:
我:腿,你看你今天白天都不是太疼,晚上一休息肯定会更不疼的对不对,咱们好好睡它一大觉好不好?
腿:行......吧
腿:不行,我还是有点微微的疼
我:一点点而已,来我给你调整个最得劲的姿势。放松放松,平静平静,忘记这回事,过会儿就没有感觉了......
腿:好,我试试
腿:真的哎,不疼了
我:很好,开始入睡吧
我:【陷入迷迷糊糊】
腿:等等,这个姿势久了有点累,我可不可以换个姿势?
我:嗯准了
腿:一,二,三,啊——扭到了,好疼!
我:嘶——
........
我&腿:来,我们重新开始.......
......
没有对命运不公的抱怨,没有罹患癌症的哀叹,反而从伤痛中传达出点点滴滴的有趣和美好,令人捧腹的同时又眼含热泪。
癌症在吴思面前似乎失去了可怖的面目,反而成了一个可以被调侃的小丑。
不仅如此,在整个生病治疗期间,即便再痛苦难受,吴思都会用自己最喜欢的明星图片做表情包,配上轻松调侃的文字,告诉所有家人、老师、同学自己的近况不赖。
有网友问她:会觉得不公平吗?
她平静地回答:“有同学正硕士毕业,外人只看见光鲜亮丽,但其实压力大到爆,他们说都没地去说,反而生病这种能被同情。没有人活着是容易的,能被人理解的苦难已经比不被理解的好很多了。”
2011年9月,刚刚进入大学的吴思在日记里写到:“我第一次踏进中南大学的校门,成为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检验系的一名学生。我热爱医学,想要把自己的一生用在去除人类的病痛上。”
2016年,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毕业后,吴思就职于广州一家公司,成为了一名医务工作者。
然而不到两年,也就是2018年9月,吴思就被确诊患癌。她抱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踏上人生旅途,却没想到病魔这么快就降临到她自己身上。
被确诊患癌后的吴思在日记中写到:“人生有很多次抽牌的机会,很不幸我抽到了这张烂牌……我决定捐出自己的遗体留作医学研究,与医生、医学家们一起向病魔宣战。”
吴思的姨妈一直把吴思视如己出,她曾问过吴思会不会改变遗体捐献的心愿,吴思坚定地表示,“一定要让学弟学妹用我的身体研究学习,我的肺肯定不能用了,但愿身体的其他部分还没有被癌细胞吃掉...”
2019年6月29日,已经说不出话来的吴思,以短信的方式给妈妈吴菊蓉传达遗嘱,其中第一条就是遗体处理:“遗体雇佣长途殡仪车,送长沙捐赠湘雅医学院。”伤心欲绝的吴妈妈含泪答应了女儿的心愿,并在第一时间与湘雅医学院取得联系。
吴思的母亲签署捐献协议书
事实上,按照捐献就近原则,她本可以留在家乡陕西。但最终经过沟通,母校还是派出老师和工作人员驱车赶往汉中将她接回校园。历经30个小时、往返2100公里,7月6日晚上10点08分,吴思“重回”校园。
与母校阔别两年,这一次,吴思的身份从学生变成了“大体老师”。
7月9日,吴思的捐献的眼角膜让一名10岁女孩和一名17岁男孩重见光明。
其中的10岁女孩晓雨,来自湖南邵阳,曾在几年前玩耍时因不慎将石灰弄到了眼睛,导致右眼碱化学性烧伤,需要进行角膜移植才能恢复视力。如今等待了4年的晓雨终于成功进行了移植手术。
另外的17岁男孩,来自湖南湘潭,双眼患有圆锥角膜的他,如不及时接受角膜移植手术,则会双眼失明,自去年进行左眼角膜移植手术后,时隔一年,才再次等来了吴思的捐献。
我们无法决定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拓展生命的深度。
谢谢你,吴思,送给我们光明的礼物。
人生最重要的任务:活下去
吴思的事迹固然令人感动唏嘘,但她日记中的另一个细节却更值得引起重视。
大学毕业后,吴思进入了一家医学检验公司,有时工作会持续到凌晨,而因为下定了决心要考研的她,就算工作再忙,下班回到家也会看一看书再睡觉,甚至有时候会看到凌晨五六点。
她在日记中写道:“我性格比较要强,所以给自己很大压力,经常失眠,加上工作也是三班倒作息不规律,内分泌就一直各种紊乱。”
这让我想到了此前的复旦女博士于娟。
于娟,出生于山东济宁,从小聪颖过人,并在高考大省里轻松胜出,考入了上海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在三年半内迅速拿下了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硕士和复旦大学博士。
无论何时,于娟都凛然一副“拼命三娘”的架势,为了论文或者工作成果,熬夜赶工早已成了家常便饭。用她自己的话说,有时候忙得“几天几夜都不合眼” “几乎没在凌晨以前睡过觉”。
她计划两三年内做到副教授,并积极申请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与此同时,她与丈夫八年婚姻和和睦睦,育有一子,称得上十分美满。
而这样一个天赐的剧本,却在2009年10月急转直下。彼时,于娟被诊断出乳腺癌四期骨转移,连做手术的机会都没有了。
这样的晴天霹雳,不仅让于娟感到震惊,也让她无比困惑:“这么多年来病历本上的字加起来不到两行,怎么一出状况就是癌症呢?”
不肯就这样接受命运的她,开始在博客中记录自己的生活,并对自己曾经的生活模式进行反思:
我也曾为了一个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标的事情拼了命扑上去,不能不说是一个傻子干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人生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名利权情,没有一样是不辛苦的,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曾经追逐的名利都不再重要,如今只剩下一个目标: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