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给大伙讲过一段我小时候的经历。我从小没上过啥补习班,也没有特别多教育方面的开销,给后来省下了不小的“
第一笔理财本金
”。
但我不是当时做决策的那个人,只记住了不上补习班、淡定教育这个结果,遗漏了一些背后的思考和选择。
后来聊起来老妈补上了一个当年的重要细节,我听完发现还挺有参考性的,和大伙也说说,看看能不能用得上。
……
其实当时我们家也不是不考虑补课,当时和现在一样补课焦虑盛行,她也一度纠结要不要送我去补习,并没那么风轻云淡。
但她后来是这么考虑的——当时补课的焦虑主要是家长担心孩子课上内容没学明白,需要课后加练。那如果能确保我真的听懂了上课的内容,是不是补习班就不那么必要了呢?
思考再三给我出了道选择题:
A:也向别人一样去上补习班;
B:不上补习班,但要反过来给我妈“补习”。把当天学到的东西教给我妈,教到她也学会为止。只要她能学会,就说明我肯定是真明白了。
我选了 B (我猜当时不是觉得 B 好,而是只要不选 A 干啥都行 😂
所以从那天起,每天我妈做饭的时候,我就在边上给她讲白天学到的课程重点,讲到她也学会、听明白。
假如听不明白我就再换个方法再讲,讲到明白为止,直到听到最高级别的评价“OK,我去参加高考也能考个不错的大学了~”。然后我就可以撒丫子出去疯玩了。
这就是我不去补习班背后的“交易”。
……
但现在回头想想,这不正好就用上了「费曼学习法」嘛——学完知识以后再用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归纳简化,讲给别人听。
网上有张经常被提到的学习效率排序 👇
学习效率最低的是听讲,其次是阅读,然后是讨论问答,而效率最高的恰恰就是实践和反过来讲给别人听
。
我碰巧就选到了一条学习效率最高的方式,所以也没有“被落下”的顾虑。
费曼学习法对家长的要求也不高,不用怎么提前准备,只要专心当听众,然后反馈是否听懂 + 提问就够了。
时间成本也很低,我妈是一边做菜、一边听我讲。而我作为主讲人,要不是我妈提醒我都忘了这段了,想来也是不需要多少时间。
更重要的,还不花钱
所以我把这段经历也补上,看看能不能给纠结带娃上补习班的伙伴们一些参考。
……
再一个吧,我觉得除了费曼学习法,有个思考问题的方式也可以反复利用。
不管是教育开支还是投资赚钱,我们都常常需要
回到原点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