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冬季的皮肤问题,除了“干”之外,最令人困扰的就是“痒”了。手臂、
小腿和背部奇痒难耐,洗澡或抓挠也无法止痒,
有时甚至会飘皮屑
。
一到冬天腿脚、胳膊就容易奇痒无比,挠起来还会掉雪花般的皮屑,这通常是患了
冬季瘙痒症
,又称皮脂缺乏性湿疹、裂隙性湿疹、冬令湿疹,多发部位为小腿、前臂和手部。
冬季寒冷,皮肤血管收缩,分泌功能进一步下降,导致皮肤变得更加干涩,甚至造成角质层脱落,使皮内神经末梢更容易受刺激而发痒。
并且冬季室内有暖气或开空调,导致室内温度高、湿度低,
会加速皮肤水分的丢失
,造成皮肤干燥和瘙痒。
一般由干燥引起的皮肤瘙痒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比如一到秋冬就痒。但如果是“反季节”出现,比如春季、夏季也有类似的情况,应及时到医院检查。
-
过敏原:
辨别是否是接触了某些过敏原而产生的过敏现象。
-
皮肤本身的问题:
湿疹、银屑病、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是最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
-
内脏系统疾病:
比如糖尿病、甲亢、尿毒症、恶性肿瘤,这类瘙痒必须重视,及时就医。
冬季多数身体发痒是由于皮肤缺乏水分造成的,建议日
常生活中注意以下细节。
冬季温度低、气候干燥,人体皮肤油脂及汗液分泌减少,洗澡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洗护用品,以免引起皮肤瘙痒。
建议每周洗澡2~3次,沐浴时长10分钟左右,水温控制在38℃~40℃,使用性质温和的洗护用品,不要过度清洁,以免皮肤屏障受损。
注意皮肤保湿,特别是洗澡后,最好涂抹保湿霜,建议选择保湿性强的产品,以便更好地锁住皮肤水分。
冬季瘙痒症还可能是温度变化过大、过度摩擦引起的,因此要注意保暖,避免身体骤冷骤热;另外,尽量不要做抓挠等摩擦皮肤的动作,以免加重瘙痒。
可适当食用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胡萝卜等,有助改善皮肤干燥。也可多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等,提高机体免疫力,有利于改善瘙痒症状。
进入深冬,空气中的水分含量下降,人体新陈代谢逐渐减慢,皮脂腺和汗腺分泌相应减少,各种皮肤问题也会随之出现。
冬季天冷风大,会导致手足皮肤干燥,容易皲裂,尤其是经常从事户外体力劳动者。
防治方法:
尽量用温水洗手;多活动手足部关节,促进血液循环;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胡萝卜、豆类、鱼类、肝脏等。
如已皲裂,应在医生指导下对症治疗,比如用尿素软膏、水杨酸软膏等外用药物。
冻疮发生与个人体质有关,一般来说,气温低于5℃,相对湿度在60%以上,更易发生冻疮,多见于足、面、耳处。一些患者在来年冬天会在原部位复发。
防治方法:
加强锻炼,提前做好防寒准备;吃富含维生素和高蛋白的食物,保证身体有足够热量;每年易复发者,可在夏季用冷水洗脸、洗脚等,提高耐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