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矽说
半导体行业深度解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半导体行业联盟  ·  Rapidus:天价购10台EUV!2025 ... ·  4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四大GPU官宣!支持DeepSeek ·  2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黑天鹅》作者:英伟达等 还会跌2-3倍! ·  4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人民网:美国PVH集团、因美纳公司,被列入不 ... ·  2 天前  
半导体行业联盟  ·  突发!下载deepseek,(最高)判刑20年!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矽说

Digital PA — NB-IoT芯片的主战场?

矽说  · 公众号  · 半导体  · 2017-07-09 10:30

正文

NB,其实就这么事

说起无线通信,你会想到什么?

手机 2G/3G/4G?Wifi 802.11 b/n/g/ac?

过去二十年,整个移动通信的发展
几乎只有一个路线图——

更快。

手机4G已经让高清直播成为现实;
5G Wifi已经让有线网毫无用武之地。


可是,这个趋势,在2017年

被一个奇怪的新名字打破——

NB-IoT

这个能贯上牛逼(NB)姓氏的新协议

和我们过去三十年的无线通信节奏到底有什么区别?


NB-IoT 全称 窄带(蜂窝) 物联网,

特点是:

(一)窄带通信、传输速率低

(二)采用常用的蜂窝网络通信
(Cellular Nework:GSM/LTE/...)

(三)低成本、低功耗(电池供电10年寿命)

他是面向物联网的无线通信协议

旨在定义万物相连后通信规则

比如:让共享单车与后台相连,

不再扫码解锁。


那么 NB-IoT 会取代目前的低功耗、低成本的窄带无线通信协议么?比如:蓝牙和Zigbee?


那以后耳机都是NB-IoT的了啊?


NB-IoT和目前窄带无线通信最大的区别在于

NB-IoT采用公网通信。

公网通信,就意味着

可以通过已经铺设的移通信基站设备

进行远距离传输。


这一特点是蓝牙/Zigbee都不具备的。

笔者认为,NB-IoT对蓝牙的冲击不会太大:

首先是因为蓝牙应用的通信距离基本很短,

比如耳机/无线键盘鼠标等,大概都是几米。

其次,蓝牙芯片实在太便宜了,

传闻裸片计价是以分为单位的;

而且又有低功耗版本——BLE,

在这些应用场景下,NB-IoT并没有优势。


至于,Zigbee就没那么乐观了。

Zigbee采用自组网技术,

长距离的大网络

需要介入点够多,覆盖够广,距离合适。

这一要求,并非时时能满足。


另外,在伟大的天朝,

Zigbee已经多次被证明是

ZF断网后的重要串联工具

~自组网么~

未来,如果NB-IoT可以取代Zigbee的,

那可能 赵家人 可以放很多心吧。


Power & Cost,NB-IoT的一带一路?

如果NB-IoT的指标性能远低于目前

主流的终端收发机性能,

那还有什么好研究的呢?

把性能裁剪一下就可以出货了阿。


确实,成熟的芯片方案很快就出现了,

比如大菊花厂的 Boudica 120



其他产品,也有大高通的MDM9206等等。


可问题来了,

NB-IoT协议在设计之初,有两个初衷:

(一)成本在几美元的数量级

(二)电池供电下,就近10年的寿命。


而目前Boudica的方案,

与其说是专用的NB-IoT芯片,

不如说是一个低配版的手机收发芯片

笔者目测结果是,无论是售价还是功耗

都没法达到那两个 初衷。


最能体现这一矛盾的功率放大器(PA)

根据协议,为了能够远距离地和基站通信

NB-IoT的输出功率到达到可怕的23dBm

(23dBm折合199.5mW),

而且载波频率与LTE/GSM相同


那可不是随便一个功放做的到的。

目前,手机中的TRx方案,主要是

基于CMOS的基带普通射频芯片

+

基于GaAs/SOI的功放/收发隔离开关芯片
或circulator 共同封装而成。

而非硅工艺的集成电路是很难达到低成本的。


如果采用CMOS功放,

由于硅材料的菜逼特点,

在20dBm数量级上,往往功放能效值
特别低,仅30%左右。

由此不难预估:

仅PA和 发射机的相关部分 功耗

就将超过450mW。


可若是NB-IoT芯片有如此功耗,

不要说10年寿命,10月也悬。

试想搭载着500mW NB-IoT芯片的共享单车,

简直可以是冬日里骑车

额外赠送的暖宝宝了。。。
(夏天么请读者脑补…)

(当然,NB-IoT的使用时PA并不一直开着)

当然,除了PA,还有NB-IoT系统中的

处理器选型也决定了其芯片的价格和功耗。

QualComm的首款NB-IoT产品 MDM9206

采用了ARM Cortex A7处理器

(相比之下,其他芯片方案多采用Cortex M系列处理器)

感觉也是不省电、省钱的小主儿。


Digital Polar TX,唯一选项?

摩尔定律下半导体的发展趋势

一直是用尽可能多的数字电路代替模拟/射频

因为便宜。


如果各位看官还记得今年ISSCC

我们在EETOP上发表的——

ISSCC 2017战局之 模拟与数字的乱斗

就不会对这个趋势陌生。

同样,这个趋势也显现在射频功放上。


传统功放都是模拟/射频电路,

但随着基开关功放技术的完善

新型的功率放大器多以数字控制为首要选择。


在数字功放系统中,

有一颗冉冉上升/如日中天的明星——

Digital Polar Transimitter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Polar。

高中的时候,我们都学过虚数(复数)

表示复平面的方法有两种

——直角坐标和极坐标。

没错,所谓Polar就是极坐标表示的意思。

这里表示的I/Q正交信号,其实就是复数。


上图是模拟射频收发机和数字 收发机的比较

右半部分是射频发射机与PA的部分。

明显的,在传统的模拟射频收发系统中,

I/Q是用类似直角坐标的方式合并的

(混频器实现90度相移)


然而,在数字发射器中,采用极坐标表示

I/Q两路的两个变量是

相位(延时)和 幅度。


Polar TX的好处有哪些?

首先是系统发射0信号时的功耗,

理论上,可以完全为0。

(把幅度转换电路关掉就好了)

而在模拟发射器中,虽然输出为0,

但实际上,I/Q两路输出了相位相反

的两个信号。

功耗还在那里。


其次是其可数字化的程度。

采用ADPLL和数控延时实现相位

采用数控开关功放实现幅度

导致了其具有的价格和设计时间上的优势。


由此

Digital Polar TX 完美符合了

省电和省钱的要求。


当然,Digital Polar TX

也有致命的问题,比如在线性度上。

IQ在直角坐标是线性相加,线性度妥妥的。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