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公众号留言里出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最近好高产啊”,嗯呐,最近确实很高产,与其说现在高产,不如说过去的两年,太低产了。
我
最近到底打了什么鸡血了呢?
是什么促使了我最近的行动呢?
1.先说说我的目标
用高木直子式的标题,我现在应该是“
一个人写作第9年
”
,但是这两年,无论是写书稿还是写博客,都有些乏力,前两天在整理文章的时候,发现过去这两年居然没什么记录,也实在被惊呆了,不想以一个萎靡不振的状态迎来第10年,所以期望做一点改变。
所以从年初开始,就开始逐步恢复写作,从一周一篇,到一周两篇,到上周开始,周一到周五日更,慢慢找到了感觉。最主要的是,
最近找回了写作时开心愉悦的感觉,这才是支撑写作的动力吧。
所以今年给自己定了一个稍微有挑战,但也还算合理的目标。
周一至周五日更,周末休息
。其实我拖延了好多文章,作为一个话痨作者,我一点也不担心没的写。
2.专业标准+专业方法
上个月月底,我受邀参加了石家庄都市频道《书香石家庄》节目的录制,5月就可以在电视上看到我啦。这次录制节目给我最大的收获,是我参与了一档电视节目从选题到沟通到录制的全过程,非常受启发,如果把我的博客看成一档节目,我这档节目的制作过程也太过业余。所以从4月开始,你看到的文章也是经过编排的了,不是想起什么写什么。
以前做周回顾的时候,我的写作计划就是一个数量,写几篇文章,写几个卡片,缺乏内容的编排,几乎周周打脸。现在会每周做好计划,写什么提前计划好就开始动笔,有空就写点。写完就放在公众号里排版,然后定时发送。
公众号固定的推送时间是周一至周五 17:
00。
任何事情只要掌握一个节奏,就会慢慢规律化。我因为工作需要经常出差,所以写作很不规律,这也从另外一个层面体现我写作的业余,但是用专业标准做要求,很多事情就变得轻松了。明确总量,切分任务,见缝插针,优先安排。
3.抛弃完美主义
完美陷入拖延,想摆脱拖延,却一拖再拖。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我慢慢放弃了完美主义心态,完成胜过完美。即使我是按照做杂志的标准要求自己,但是我希望自己做出来的只是杂志,不是学术论文。文章尽可能控制在2000字以内,增加文章的可读性,最主要的是减轻我的心理负担,
抛弃那种恨不得一篇文章把所有事情说清楚的执念
,能写多少写多少,能写什么写什么。从随便写到做杂志,已经是一个进步了,不要对自己要求太高。
4.顺应人性
人总有懒的时候,所以尽可能少做那些反人性的动作。最近在手机上写作比较多,坐在电脑前总有紧张感,这个时候躺在沙发上就觉得舒服,不想受约束,那不妨直接离开桌子,一身懒骨头躺在沙发上,拿着手机写,灵感照样源源不断。最近很多文章都是这么写的。
5.要有大手笔
这个是《深度工作》中的观点,畅销书作家为了完成书稿,给自己定了纽约往返东京的机票,在飞机上专注的写作,这大手笔,确实很管用。
专注一定要有大手笔,所以我去坐公交车了,快吃午饭的时候出发,我家是终点站,上车就开始写,50分钟完成一篇文章,完全不受干扰,终点站下车吃一碗拉面,溜个弯消消食儿,从另一个终点站坐回来,50分钟,又写完一篇,回家了。
两块钱换两个小时专注时间,怎么想都是划算的对吧。
为了坐公交而坐公交,在我家可是有传统的。我小时候每年放暑假去北京,我爷爷总会带我去坐44路公交车,坐一圈回来,我们叫
“44路环行”
。后来“44路环行”成了我家传统休闲娱乐项目了。现在我为了专注工作,又开始了新的环行,在另一个终点站,有各类美食,还有图书馆,博物院,这段旅程可以更加丰富多彩。
6.写作的功利心
对我来说,没有功利心,就是最大的功利心。
最怕的,就是为了写作而写作,为了更新而更新
,我曾经陷入过这样的坑,而最大的副作用,就是很长一段时间厌倦写作。
一个人写作第9年,写作给我带来了太多的惊喜和改变,但是一旦初心有所改变,那份快乐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所以没有负担的写下去,是我最大的目标。
感谢9年来即使我犯懒拖延也坚持在旁边拿个小鞭子督促我的读者们,2019年,爱写作的我,以全新的面貌归来啦!
The End
加入我的知识星球,和我深度交流